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453000)王海敏 劉焱 牛家敏
大腸癌是臨床上發病率非常高的惡性病變類疾病,同時還存在非常高的死亡率,一般患者都會選擇手術治療,但大部分患者在完成手術之后,很難獲得有效的預后效果。所以在完成大腸癌手術之后實施一系列有效的術后護理措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總結相關臨床資料的基礎上發現,目前實施常規護理的效果不是很明顯,所以需要進一步完善常規的護理干預,在臨床上實施有效的個性化護理干預。現就我院在2014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98例大腸癌患者依次采取常規護理與個性化護理的效果展開探討。
1.1 一般資料 本次所選98例患者均明確為大腸癌的患者作為調查主體,納入時間在2014年8月~2017年8月,均分為兩組,兩組對比差異不明顯,一般資料P值均大于0.05。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護理內容為:向患者告知有關大腸癌疾病的知識,嚴格遵照醫囑要求指導患者用藥,做好用藥監督;告知患者家屬需確保患者合理健康飲食,做好患者病房內的清潔工作,必要時給予心理疏導[1]。
試驗組:首先,個性化健康教育。在完成手術之后,依照患者受教育程度及理解能力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溝通,向其告知住院須知、醫護人員、規章制度、大腸癌疾病程度以及治療措施等內容,提高患者對于大腸癌的了解度,使其盡快消除陌生感與質疑,提高自身服藥的依從性[2]。其次,個性化飲食護理。遵照醫囑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在不影響病情的基礎上遵照患者的飲食喜好科學合理安排。最后,個性化心理護理。與患者密切交流,維持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教會患者自我調節情緒的技巧;護理人員需規范自身的行為以及語言,了解患者內心的需求,并盡己所能地滿足;依照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措施。同時介紹醫院治療良好的病例情況,增強患者的信心,穩定其情緒,及時解惑;老年患者通常會產生消極情緒,護理人員需主動關愛患者,給予充分的理解與尊重。
1.3 療效評價 評價患者護理之后的生活質量以及住院時間等。
1.4 統計學方法 構建相應的數據庫,于SPSS20.0統計軟件中實施計數資料的處理與計量資料處理。應用(±s)表示計量資料,經t進行檢驗;應用百分率/%來描述計數資料,經卡方x2進行檢驗,如果所得數據進行對比以后,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使用P<0.05來表示,即存在統計的意義。
試驗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P值小于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附表1。在完成分析患者的生活質量后發現,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不管在生活能力方面、心理情況,還是身體機能恢復都有著明顯的差異,試驗組明顯優于參照組,有統計學意義,詳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對比情況(%)

附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差異
大腸癌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且發病率越來越高,分析目前的實際情況,大腸癌在治療的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方法就是根治性手術,但是在完成手術之后會出現非常多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的預后恢復受到直接的影響。想要促使不良反應進一步降低,那么就需要做好相應的預后護理干預工作。
本次研究在選擇研究對象的基礎上對比分析常規護理跟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效果,在完成之后發現試驗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與此同時,試驗組的生存質量明顯優于參照組,這和李潔[3]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大腸癌手術患者采取個性化護理措施可使患者住院時間得到明顯的縮短,同時還可以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生存狀況,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