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立醫院(461000)袁丹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在我院行手術的150例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n=75例)。研究組中男42例,女33例,年齡范圍29~71歲,平均年齡為(52.7±13.2)歲;對照組中男45例,女30例,年齡范圍為25~69歲,平均年齡為(53.6±11.5)歲。對患者的基本資料觀察分析,組間均無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根據醫囑安排患者進行術前常規檢查,術前12小時常規禁食,術前4小時常規禁飲,告知患者手術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項,進行常規心理護理;術后觀測患者的體征變化情況以及患者手術切口的恢復情況,輔助患者翻身、咳痰,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下床活動,告知患者家屬患者的術后飲食注意事項,及時補充營養。
研究組給予新模式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一系列的快速康復外科及病區助理護理干預。術前由病區助理組織預行手術肝癌患者學習肝癌醫學知識,詳細講解手術方式及過程原理,告知患者手術前的具體準備事項及其的實施目的,增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介紹患者手術后基本的情況以及恢復時間,讓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術前對患者進行保肝、糾正患者凝血機制及貧血異常,分析檢查結果充分評價患者的肝臟情況,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及治療藥物。對有其他合并癥的患者進行積極的術前調整。對于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術前要著重加強心肺功能訓練。術前科學的運動鍛煉,增強患者的體能儲備,及時補充營養,給予高蛋白的術前飲食。術前2小時給予患者500ml的濃度為10%的葡萄糖以及支鏈氨基酸靜脈滴注。手術室保持常溫進行手術,術中操作準確精細。術后給予患者鎮痛處理,術后常規禁食,待肛門排氣后正常飲食。術后第二天鼓勵協助患者下床活動,促進傷口的回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的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并發癥情況、住院天數以及患者術后第2、6天的血清肝功能指標。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l8.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測結果用(%)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如果檢測顯示(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術后基本情況對比 全部患者均行手術后,研究組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21.5±4.8)h、(25.6±3.1)h、(9.2±4.3)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42.6±7.1)h、(43.8±4.8)h、(13.2±5.1)d,組間差異明顯(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2小時、6小時的血清指標比較 全部患者均行手術后,在術后第2天、第6天測量患者的血清指標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第2天、第6天的數據比較組間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術后2小時、6小時的血清指標比較(±s)

附表 兩組患者術后2小時、6小時的血清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時間 ALT(U/L) AST(U/L) ALB(g/L) TBIL(mmol/L)研究組 75 第2天 269.3±34.1 288.4±31.4 34.5±4.1 32.7±6.9 75 第6天 51.2±11.5 55.58±4.8 36.9±2.7 23.1±7.5對照組 75 第2天 351.7±33.5 359.9±33.7 25.7±4.1 47.7±6.8 75 第6天 110.3±25.81 99.1±35.8 31.2±2.3 35.8±5.3
快速康復外科是指聯合應用多種有醫學循證證據的圍術期護理治療措施對預行手術的患者進行護理治療,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的一種護理模式[1]。病區助理護理是指醫院選取具有高業務素質、語言表達及溝通協調能力的護理理人員作為病區助理,病區助理以病人為中心,全面提高了醫療護理服務質量[2]。肝癌患者一般在入院前都有較基本的肝病知識儲備,術前常規護理的健康知識宣傳不能很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新的模式結合了快速康復科以及病區助理兩種理念,對患者圍術期進行了全方位的護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具體情況以及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增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縮短術后的恢復時間,促進患者的順利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新模式護理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護理模式,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