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骨科醫院(450000)張蕊
1.1 一般資料 隨機數字表法將2016年2月~2017年4月于我院治療的83例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分為兩組。常規組41例,男14例,女27例;年齡(71.50±2.50)歲。聯合組42例,男13例,女29例;年齡(72.50±3.5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檢查確診后,均進行PKP手術治療。常規組用常規護理[1];入院時健康教育。手術前晚灌腸,前12h停止進食,4h停止飲水,當晨以口水服用降壓藥。術后6h食流質食物,2d后佩腰圍下床活動,鎮痛泵減痛。聯合組用體位訓練聯合早期康復訓練護理,步驟如下。
1.2.1 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積極主動和家屬及本人溝通。講解PKP與常規手術的不同和優點。指導其進行俯臥位訓練,在兩肩,胸部各墊一小枕頭,骨盆處放一大枕,腹部保持懸空,頭部偏向于一側。每日兩次,時間逐漸延長,使其慢慢適應手術體位,同時對其普及疼痛知識以及緩解方法。手術前2d停止食用豆類產氣食物,術前灌腸、禁食、禁水時間與常規組相同。
1.2.2 術后護理 ①進食護理:術后局麻者用水潤唇,若無惡心、嘔吐等不適,2h后飲溫開水,4h后可食流體食物,6h后可食高蛋白食物。全麻者清醒后,2h飲溫開水,4h食流質食物。12h后食高蛋白食物。②體位護理:撤墊枕,取側臥或平臥位,使脊柱保持伸直狀態。平臥2~4h,后輔助患者翻身,防止生褥瘡。③康復鍛煉:術后4h疼痛緩解后,開始踝關節旋轉屈伸活動。一段時間后,幫助患者起身下床活動。術后1d,患者帶腰圍自由活動,護理人員及家屬從旁陪同,防止摔倒等狀況發生。④疼痛護理:手術前后對患者進行VAS評分,酌情予口服或靜滴非甾體類鎮痛藥,至痛感基本消失。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1d對兩組進行疼痛評分(VAS評分):患者根據自身疼痛程度,在0~10之間評分,10分為疼痛異常,0分為無痛感。對比兩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出院時間和椎體高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椎體高度與疼痛評分比較 聯合組患者術后上下椎體高度比值明顯升高;VAS評分明顯下降(均P<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及出院時間比較 聯合組患者下床時間和出院活動時間均短于常規組(P<0.05)。詳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術后椎體高度與VAS評分比較(±s)

附表1 兩組術后椎體高度與VAS評分比較(±s)
注:治療前組間比較:P>0.05;治療前后比較:t=3.4725、19.8647;33.0288、28.8222,*P<0.05;治療后兩組間比較:t=3.4935、17.4312,#P<0.01。
組別 n 上下椎體高度(%) VAS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常規組 41 63.15±2.89 80.64±2.37* 7.35±1.15 3.47±0.52*聯合組 42 62.38±3.16 82.45±2.35*# 7.46±1.24 1.48±0.52*#
附表2 兩組出院時間與下床時間比較(±s)

附表2 兩組出院時間與下床時間比較(±s)
組別 n 下床時間(h) 出院時間(d)聯合組 42 25.34±2.64 3.78±1.59常規組 41 38.69±2.87 6.45±2.48 t 22.0639 5.8236 P 0.0000 0.0000
老年人在跌摔倒、彎腰時,胸腰部易壓縮性骨折。PKP經皮穿刺在椎體內氣囊擴張形成空間,再注入骨水泥,達到治療目的[2]。聯合組術前1月進行體位訓練,逐步加強患者對手術體位的承受時間,使手術順利進行。術后使保持側臥或平臥,脊柱伸直,使骨水泥更好地貼合生理曲度凝固,減少穿刺點出血的發生使痛感降低。治療后兩組上下錐體高度均明顯抬高;術后1dVAS評分降低,聯合組優于常規組(P<0.05)。說明體位訓練用于圍術期護理,可幫助維持胸腰椎的生理曲度,使疼痛減少,鞏固手術效果。此外,聯合組術后下床時間和出院時間明顯低于常規組。表明:早期康復訓練可有效縮短老年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和出院時間。
綜上所述,體位訓練可輔助鞏固椎體高度的恢復效果,減輕術后疼痛。早期康復訓練可減短術后下床時間和出院時間,使患者盡早適應術后活動。兩者聯合可減少痛苦,輔助椎體高度恢復,縮短下床和住院時間,使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恢復正常行動能力,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