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鄲城縣婦幼保健院(477150)閆薇
當前高滲鹽敷料換藥已成為醫院預防切口感染常用措施,但臨床實踐發現,切口感染率依然較高[1]。而負壓封閉引流(VSD)使創面切口維持于負壓狀態,從而促使切口快速愈合的一種技術。本研究將高滲鹽敷料與VSD聯合應用于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患者,分組觀察對切口愈合時間及康復進程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n=32),A組年齡22~38歲,平均(31.03±3.43)歲;B組年齡23~39歲,平均(31.26±3.78)歲。對比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剖宮產生產,且術后均發生切口感染。A組予以高滲鹽敷料換藥治療,用1%聚維酮碘清洗處理切口,根據切口長度裁剪高滲鹽敷料覆蓋包扎,1~2次/d。B組在A組基礎上聯合負壓封閉引流(VSD)治療,用1%聚維酮碘清洗處理切口后,用高滲鹽敷料填塞,將硅膠吸痰管(一次性)一端剪3個側孔,包埋于高滲鹽敷料內,用生物半透膜覆蓋封閉,將吸痰管外端固定于皮膚上,連接中心負壓裝置,維持負壓為0.02~0.06MPa。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換藥次數、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面積愈合率。切口面積愈合率=治療后切口愈合面積/治療前切口面積×100%。②比較兩組切口愈合不良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換藥次數、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面積愈合率 B組換藥次數少于A組,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A組,切口面積愈合率高于A組(P<0.05),見附表。
2.2 切口預合不良發生情況 B組切口愈合不良反應發生率(9.38%)較A組(34.38%)低(P<0.05)。
附表 兩組換藥次數、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面積愈合率對比(±s)

附表 兩組換藥次數、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面積愈合率對比(±s)
組別 例數 換藥次數(次) 切口愈合時間(d) 住院時間(d) 切口面積愈合率(%)B組 32 2.13±0.57 6.17±1.24 7.39±1.76 92.48±3.56 A組 32 6.37±1.76 7.37±1.75 9.41±1.68 86.13±4.28 t - 12.965 3.165 4.696 6.452 P - 0.000 0.002 0.000 0.000
控制剖宮產術后感染除積極治療原有基礎疾病外,術后合理、有效的管理切口也很重要。目前高滲鹽敷料是臨床預防術后切口感染常用手段,不僅能吸收切口滲液,而且可清除多種致病菌及壞死組織,減輕切口周圍水腫、感染情況。同時可保障切口處CO2和O2交換,并阻止微生物入侵。負壓封閉引流不僅能有效引流切口滲液及壞死組織,破壞微生物生長環境,而且可減輕切口毒素吸收情況,為肉芽組織生長提供有利環境,促使感染切口愈合。李明霞等[2]認為,負壓封閉引流是一種安全、有效可行,患者可耐受的控制感染的技術。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換藥次數、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A組,切口面積愈合率高于A組,且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低于A組(P<0.05)。負壓封閉引流裝置的使用可使有效引流時間保持5~7d,因此切口保持清潔時間明顯延長,從而減少高滲鹽敷料換藥次數,同時可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高滲鹽敷料聯合負壓封閉引流可改善切口微循環,阻止微生物入侵,減輕周圍組織水腫,促進毛細血管及肉芽組織再生,從而縮短切口愈合時間,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發生幾率,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綜上,高滲鹽敷料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應用于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患者,可縮短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并減少換藥次數,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