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連南縣人民醫院(513300)唐七妹
1.1 研究資料 將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25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住院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14例患者組成對照組,患者年齡41~92歲,平均(66.5±8.2)歲;11例患者組成實驗組,患者年齡40~91歲,平均(65.5±8.0)歲。兩組患者各項數據差異沒有意義(P>0.05)。
1.2 方法 參加此次研究患者均實施以下護理措施,在對患者實施護理時全程由家屬陪同并協同。主要包括:①建立預防壓瘡護理小組:小組中由四名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定期對該小組成員進行培訓。②患者床上訓練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一抓二蹬三抬的訓練。每隔兩小時訓練一次。實驗組患者家屬全程參與其中,協助、安慰、鼓勵患者。③預防骶尾部壓瘡護理:患者采取平臥位,護理人員在患者右側腰部位置放置床旁蹬,坐在患者對面,入路為右側腰曲部,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患者屈膝雙下肢并做抬臀的運動,護理人員將左手以面朝上的方式置于患者右側腰曲部位,右手抬起腰曲臀部,同時將腰曲送至左手,并重復這個動作,患者同時做抬臀的運動。在完成后以相同的方法轉至左側。實驗組患者家屬全程參與其中,協助、安慰、鼓勵患者,同時在患者家屬掌握訓練方式后可由患者家屬對患者實施。④皮膚護理:當患者在發生腹瀉之后應及時使用清水對臀部進行清洗,并用毛巾擦拭,均勻地涂抹一層痱子粉。實驗組患者家屬全程參與其中,由患者家屬對其進行清洗、擦拭、涂抹。⑤更換床單被褥:潮濕因素也是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當患者出汗較多、大小便失禁、滲血或滲液等情況發生時應及時更換床單被褥,更換床單被褥不僅降低了發生壓瘡的幾率,更是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進行比較。②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調查方式為填寫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共30個問題,共計30分,25分以上為很滿意,19~24分為滿意,18分以下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將此次研究所得數據全部納入到SPSS19.0軟件中,使用(n,%)及(±s)分別代表計數資料及計量資料并進行χ2和t檢驗,當結果P<0.05時說明兩組患者的各項數據差異顯著。
2.1 兩組壓瘡發生率的比較 經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壓瘡發生率9.1%(1/11)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壓瘡發生率57.1%(8/14)(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經護理后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100.0%比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50.0%高(P<0.05)。詳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發生壓瘡的原因是患者局部軟組織長時間受到擠壓,血液動力學發生了變化,致使軟組織細胞出現缺血、缺氧、營養代謝障礙的壞死癥狀,站在病理與生理學的角度來說屬于壓迫性潰瘍或壓瘡[1][2]。
本次研究中對骨外科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與協同家屬護理管理模式,經護理后發現,采取協同家屬護理管理模式后有效降低了壓瘡的發生。協同家屬護理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優勢:①患者家屬全程參與到護理過程中,可掌握有關壓瘡的知識及護理重點、技巧,同時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在患者出院后也可以由患者家屬對其進行良好的護理。此外也增加了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感情,避免了醫護糾紛的發生;②患者家屬在了解有關壓瘡的知識后,可以使患者可以更好地認識到壓瘡的危害,并積極配合護理,提高了依從性。在骨外科,多數患者及家屬沒有意識到壓瘡的危害,或者認為預防壓瘡的發生單純的是護理人員的工作,也有一部分患者及家屬對預防壓瘡措施較為排斥,總之壓瘡沒有引起患者及家屬的重視,而協同家屬護理管理模式則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屬對壓瘡的認知程度,促使其意識到預防壓瘡發生與康復時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總而言之,骨外科患者實施協同家屬護理管理模式后有效降低了壓瘡的發生率并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