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0)于靜 胡姬婷
小兒支原體肺炎(MPP)在兒科中較為常見,是由支原體感染所引發的急性呼吸道與肺部急性炎性病變;患兒發病后以發熱、咳嗽等為主要表現,當支氣管發生炎癥、水腫或被分泌物堵塞時,極易出現肺不張情況,也使患兒的病情治療更具難度[1]。纖維支氣管鏡屬于一種內窺鏡技術,對隱匿在氣管、支氣管乃至肺內深部的病變也能夠及時發現。為獲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我科對部分患兒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治療,并將療效與常規治療方案進行對比,現將對比結果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數據 入組者均為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兒科接受治療的支原體肺炎并肺不張患兒,共計82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患兒入院時有咳嗽、發熱等癥狀,經胸部CT或X線檢查可見肺間質性肺炎及肺不張。按照患兒家長意愿進行分組,參照組與實驗組各42例。實驗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22例、20例;年齡為1~12歲,平均(6.5±1.4)歲。參照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21例、21例;年齡為1~11.5歲,平均(6.7±1.2)歲。對兩組患兒的資料數據進行對比,P>0.05無統計學意義。
排除標準:將纖維支氣管鏡禁忌癥者、家長拒絕纖維支氣管鏡治療者、伴有嚴重臟器功能損傷或神經系統疾病患兒予以排除。所有患兒家長均為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參照組患兒予以常規治療方案,包括抗感染、抗炎、霧化吸入等;實驗組患兒在參照組基礎上予以纖維支氣管鏡下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具體如下:患兒在術前需禁食4~6h,在治療開始前15~30min,為患兒肌注阿托品(劑量為0.03mg/kg)與咪達唑侖(劑量為0.1mg/kg);之后為患兒的鼻腔、喉嚨噴灑2%利多卡因進行表面麻醉處理,共噴灑3次。取纖維支氣管鏡經鼻插入,在通過聲門之前,經活檢孔至喉部及周圍位置噴灑1~2ml利多卡因,20~30s后將纖維支氣管鏡下行至總支氣管,采取“邊麻邊進”的方式使鏡體達到開口部位,而后使用溫度為37℃的鹽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與生理鹽水混合液進行灌洗,輸入量約為0.5~1.0ml/kg,共灌洗2~3次,在此過程中要控制好注入速度,注入后再利用負壓對液體進行回吸,回吸率要高于40%,并對所獲得的灌洗液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查。如果患兒的分泌物較多,可進行反復灌洗,并使用適量的抗生素進行局部抗炎治療。在治療期間,要對患兒的心電進行監護,必要時需予以吸氧治療,將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以上。
1.3 療效評定標準[3][4]經治療,患兒的發熱、咳嗽等癥狀消失,體溫、呼吸音恢復正常,影像學復查結果提示肺部炎癥基本吸收,肺復張面積超過80%為治療顯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體溫正常,呼吸音明顯好轉,影像學復查結果提示肺部炎癥大部分被吸收,肺復張面積為30%~80%為治療有效;未達到以上標準,則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1.4 評價指標 記錄并對比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咳嗽消退時間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觀察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
1.5 數據分析 此次數據分析所采用的工具為統計學軟件SPSS20.0,計量資料的體現形式為(±s),比較結果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的體現形式為(n,%),比較結果行x2檢驗;對等級資料進行Ridit分析,以α=0.05為檢驗標準,當P值小于0.05時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
2.1 兩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實驗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較比參照組的80.95%有顯著性提升,x2值檢驗結果為P<0.0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見附表1。
2.2 兩組患兒的癥狀消退時間對比 經不同治療方案后,實驗組患兒的發熱、咳嗽、肺啰音等癥狀消退時間對比參照組均更快,t值檢驗結果為P<0.0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詳細數據見附表2。所有患兒在治療期間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

附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附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消退時間對比(±s,d)

附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消退時間對比(±s,d)
注:a表示與參照組對比P<0.05。
組別 例數 退熱時間 咳嗽消退時間 肺啰音消失時間實驗組 42 2.52±0.54a 5.24±0.78a 5.44±0.70a參照組 42 4.08±0.69 8.11±1.05 7.58±1.10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小兒肺部疾病,是以間質性病變為主要類型,患兒支氣管壁、肺泡等位置會出現明顯的充血、炎性細胞浸潤癥狀[5]。發病后,患兒氣道黏膜細胞會受到損害,纖毛運動功能、清除能力會隨之減弱,導致分泌物會逐漸聚積、難于排除,使黏膜突起,同時支氣管上皮細胞會不斷脫落,這些均會導致氣道阻塞、通氣不暢進而出現肺不張情況。以往主要是為該類患兒采取抗感染、抗炎、化痰等常規治療法,但對于一些病情嚴重、復雜的患兒,治療效果不夠理想;為此我院主張為這類患兒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通過纖維支氣管鏡,能夠對支氣管、部分亞段支氣管處的病變及時發現[6],利用灌洗液對感染病灶與膿液滯留處進行沖洗,再經負壓吸引將灌洗液排出,這樣可將小氣道內阻塞物去除,進而有效改善肺通氣及肺不張情況。患兒所使用的灌洗液是由鹽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與生理鹽水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抗炎、稀釋痰液之效,還可使支氣管纖毛運動增強,進而提高患兒的自主排痰能力。在此次研究中,對84例小兒支原體肺炎并肺不張患兒進行分組研究,參照組予以常規治療方案,實驗組在常規治療方案上加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97.62%>80.95%),實驗組退熱時間、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對比參照組更快,組間比較P<0.05;這一結果與李軍文[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也充分凸顯出了纖維支氣管鏡在該類患兒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總結上述研究結果得出結論,為支原體肺炎并肺不張患兒采用纖維支氣管鏡下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可獲得顯著療效,且可促進患兒病情快速好轉,又不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