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450000)李可
為了提高肝癌患者治療效果,本文在2016年5月~2017年8月,選取我院肝癌介入治療患者68例,觀察心理護理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應激水平及滿意度的影響。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6年5月~2017年8月,選取我院肝癌介入治療患者68例,分為對照組34例,觀察組34例,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4~69歲,平均年齡(55.6±3.6)歲,高中及以上學歷21例,高中以下學歷13例,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5.9±3.7)歲,高中及以上學歷23例,高中以下學歷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指導患者服藥,將相關注意事項告訴患者,保持病房環境良好。觀察組給予心理護理,具體內容:首先,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將有關肝癌介入治療的知識向患者進行講解[1],如肝癌的病因、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注意事項等,通過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肝癌介入治療的了解程度,減少對疾病的恐懼感,提高自我護理意識如果患者心理狀態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護理人員可以向患者介紹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療信心[2]。同時,護理人員還有重視與肝癌患者的溝通,加強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根據患者心理情況及其變化,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不良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做好心理準備,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面對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附表 兩種檢查方式結果比較[n(%)]
1.3 觀察指標 人際關系評分、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及滿意度。心理應激指標通過SCL-90、SDS自評量表評定患者,評分越低,患者心理應激水平越低。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評定,總分100分,得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得分60~89分為一般滿意,得分0~59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用n,%表示,檢驗計數資料,將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應激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人際關系敏感評分、抑郁評分、焦慮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見附表。
2.2 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4.1%(32/34)比對照組高73.5%(25/34),P<0.05。
肝癌中晚期患者會出現肝區間歇性、持續性疼痛、身體消瘦等癥狀,在這些癥狀的影響下,患者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心理狀態較差,進而導致患者比積極配合治療,為治療帶來了較大的麻煩[3]。對肝癌中晚期患者進行介入治療成為臨床常用的治療方式,但是在治療過程中會對患者造成創傷,加重了患者不良情緒,所以,給予肝癌介入治療患者一定到護理措施非常重要。
給予肝癌介入性治療患者心理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人際關系敏感評分、抑郁評分、焦慮評分比對照組低,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原因如下:心理護理是所有護理工作開展的基礎,心理護理針對患者對疾病產生的心理問題給予疏導,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很多患者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產生較重的心理負擔,所以,護理人員通過掌握患者心理狀態,了解患者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針對性的進行疏導,使患者正確面對疾病,減少對疾病的恐懼感,提高治療配合度,樹立治療信心,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促進身體恢復。
所以,心理護理應用于肝癌介入治療患者中,能降低患者應激水平,改善心理狀態,獲得較高的滿意度,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