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中心醫院(450003)郭利鵬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生活方式的改變,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發病率在不斷增加。GERD患者存在明顯的胃食管反流癥狀,但沒有食管黏膜損害[1]。GERD患者臨床表現為胃灼燒、反酸、口苦等,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2]。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我院開展了針對性護理干預對GERD的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接診的94例患者納入本研究。按照隨機原則,將被研究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男19例,女28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50.33±8.27)歲;病程1~12個月,平均病程(3.49±0.35)個月。對照組:男18例,女29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50.49±8.71)歲;病程1~11個月,平均病程(3.57±0.42)個月。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基礎治療: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進口藥品:瑞典 AstraZeneca AB;注冊證號:H20120538;藥品特性:化學藥品,20mg)治療。20mg/次,2次/d。治療8周。①對照組:常規護理。告知患者用藥方法,指導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和健康的生活習慣。②觀察組:針對性護理。患者具有個性化特征,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對患者進行認知干預、心理干預和生活習慣指導。針對患者的理解能力差異,為患者講解相關的知識,告知患者注意事項,提高治療效果。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不同,循序漸進,逐步開導,減少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針對患者是否吸煙喝酒等,對患者進行生活習慣指導,為患者制定科學的睡眠和飲食表,并配合適當的運動,控制體質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生活質量。采取簡明健康調查問卷(SF-36)進行評價,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進行統計學處理,評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s)

附表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與對照組對比,*P<0.05。
分組 時間 生理功能 生理角色限制 軀體疼痛 總體健康 活力 情感角色限制 社會功能 心理健康觀察組(n=47)干預前 17.48±2.87 4.79±0.54 7.19±0.77 14.09±1.54 13.99±1.37 3.99±0.38 5.19±0.55 18.69±1.77干預后 28.07±1.18△* 7.38±0.28△* 11.18±0.68△* 23.18±0.99△* 22.68±0.84△* 5.39±0.28△* 9.08±0.48△* 28.01±1.15△*對照組(n=47)干預前 17.79±2.55 7.88±0.64 7.09±1.25 14.18±1.55 14.18±0.66 3.88±0.48 5.28±0.77 18.49±1.04干預后 22.39±1.57△ 6.18±0.42△ 9.68±0.89△ 19.88±1.35△ 19.48±1.02△ 4.79±0.18△ 8.19±0.68△ 25.08±1.33△
GERD也叫做內鏡陰性反流病,關于其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確,多數研究認為,其發病和防御因素、侵襲因素失衡有一定的關系[3][4]。胃酸會對機體食管黏膜上皮深層感覺神經末梢刺激,造成胃灼燒[5]。反酸則是食管或胃內容物反流到口咽部。長期的不良刺激會使得機體發生食管收縮,產生胸痛癥狀。
長期的GERD會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患者焦慮、抑郁心理增加。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治療效果意義明顯。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護理模式的轉變逐步發展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患者得到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主觀上認可治療方案。結合飲食指導,使得患者減少不良刺激,提高機體免疫力。
總之,針對性護理干預對GERD有積極作用,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