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骨科醫院(450052)趙文娣
枕骨骨折合并寰椎骨折是目前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骨折類型,該病患者臨床表現為骨折部位不穩定,顱內血腫、感染、神經功能障礙以及腦脊液漏等并發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死亡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1]。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是降低該病致殘率和致死率的關鍵。目前,臨床上對于枕骨骨折合并寰椎骨折患者的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急救護理、術后康復護理等,并不能有效的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2]。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2016年0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86例枕骨骨折合并寰椎骨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分析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對該病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具體內容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錄入我院2016年0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86例枕骨骨折合并寰椎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過頭部CT以及頸椎CT診斷確診為枕骨骨折合并寰椎骨折。入選標準: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發病到入院時間低于3h。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嚴重多發傷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重度貧血患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排除風濕類疾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排除不能配合完成本次調研的患者。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均分為對照組(n=43)和護理組(n=43),護理組男女比例為30∶13;患者年齡為23~63歲,平均為(40.23±6.93)歲;病程為0.5~3h,平均為(1.42±0.34)h;其中車禍傷21例,墜跌傷13例,鈍器傷5例,其他4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8∶15;年齡為22~64歲,平均為(40.69±7.42)歲;病程為1~3h,平均為(1.49±0.37)h;其中車禍傷23例,墜跌傷12例,鈍器傷5例,其他3例。護理組和對照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構成、病程時間等資料經統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所得結果有意義。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臨床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飲食護理、日常護理等內容。在此基礎上給予護理組患者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并發癥護理,護理人員定時協助患者進行翻身,預防患者局部皮膚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褥瘡壓瘡等并發癥發生,同時在患者身下放置軟墊,對患者進行按摩,促進血液流動,減少不適感;協助患者調整體位,變換體位過程中動作需輕柔;定期對患者進行皮膚清潔,預防患者皮膚太干燥;對于I期褥瘡患者進行密閉輔料,預防感染發生。②心理護理干預,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加強護理人員的溝通交流水平。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需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同時通過表情、眼神、語言等向患者傳遞善意,給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對于患者的疑問耐心認真地進行解答。有效的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向患者講解后期康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通過列舉成功案例的方式使患者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③康復護理,患者進行顱骨牽引治療之后需進行密切的觀察,明確患者牽引治療之后螺絲的松動情況,一旦發現松動及時進行重新固定;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牽引重量和屈曲程度;對于躁動患者加強防護,必要時給予患者鎮靜劑治療。在針孔處給予紅霉素軟膏預防感染發生。
附表 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和臨床療效評分比較(±s,分)

附表 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和臨床療效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Barthel評分 臨床療效評分護理組 43 79.63±9.24 8.64±1.35對照組 43 58.24±8.83 5.21±1.48 t 10.97 11.23 P 0.00 0.00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情況和臨床療效評分情況。臨床療效評分為10分,評分越高表示臨床療效越好。同時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總分為100分,評分≥90分表示非常滿意,評分70~90分表示滿意,評分60~70分表示一般,評分<60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患者年齡、療效評分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患者性別、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和臨床療效評分比較 護理組患者Barthel評分和臨床療效評分均分別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97.67%,其中25例患者非常滿意,12例患者滿意,5例患者一般,1例患者不滿意。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1.40%,其中15例患者非常滿意,13例患者滿意,7例患者一般,8例患者不滿意。兩組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6.08,P<0.05)。
枕骨骨折合并寰椎骨折與臨床普通的寰椎骨折脫位不同,該病是較為嚴重的頸椎損傷,且病情危重,是腦干和脊髓高位損傷的一種。枕骨骨折合并寰椎骨折患者臨床表現為意識不清、癱瘓、休克以及呼吸障礙等,臨床治療過程中需及時給予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3]。優質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干預模式,在目前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該模式護理內容涉及多個學科,且護理內容豐富全面,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進而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和護理干預效果,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提高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有助于醫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4]。大量文獻研究表明,對圍術期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效果顯著[5][6]。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枕骨骨折合并寰椎骨折進行研究,分析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對該病患者的干預效果。結果表明,護理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分和Barthel評分均分別顯著高于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患者,且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高達97.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40%。這一結果表明,對枕骨骨折合并寰椎骨折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綜上所述,枕骨骨折合并寰椎骨折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和術后生活質量,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較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