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450003)王玉霞 郭歡歡
急性白血病屬于臨床中的危急病癥,臨床中治療該類疾病通常以化療方式進行治療,由于患兒自身免疫力較低,而化療的毒副作用較高,因此容易對患兒心肌產生嚴重的損害作用,因此在急性白血病患兒化療治療過程中給予患兒科學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1]。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化療的急性白血病且出現心肌損害患兒共計62例為研究樣本,其中男34例,女28例;患兒年齡4~13歲,平均年齡(7.2±0.3)歲;利用隨機抽樣原則將患兒進行平均分組,各組均31例,分別定義為觀察組、對照組。兩組患兒的一般常規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分組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臨床基礎護理,監測生命體征及維持電解質平衡等;觀察組患兒在該護理基礎上實施全面優質護理,措施如下:①護理評估:患兒入院、化療期間及化療后均需對患兒進行各項身體檢查,實施病情評估,了解患兒的身體狀況、健康史以及實驗室的檢查結果等,對患兒的耐受程度以及化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全面評估,以制定護理方案;②生命體征監測:化療期間嚴密監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包括心率、血壓及脈搏等,注意患兒的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變化情況,密切觀察患兒是否出現紫紺缺氧、乏力、納差及腹脹等一系列低鉀表現;③化療毒副作用護理:由于化療后患兒心肌出現病變,因此需嚴格控制好患兒化療藥物的使用劑量,避免由于劑量使用過量而進一步損害患兒心肌,蒽環類的化療藥物對于患兒心臟所產生的損傷與使用劑量成正相關關系;④藥物護理:化療期間需給予患兒保護心臟器官的治療藥物,例如左卡尼丁、磷酸肌酸鈉、維生素c以及鈣通道的阻滯類藥物等;⑤飲食護理:由于患兒化療期間心肌受到損害,因此需保持良好的臥床休息,通過減少活動量來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持患兒清淡飲食,注意維持營養均衡。
1.3 評價指標 護理效果評估:優:護理后患兒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各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各項指癥較護理險顯著改善;良:護理后患兒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各項指癥較護理前有所好轉;差:患兒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的護理干預有效率為93.55%,對照組患兒的護理干預有效率為74.19%,觀察組護理效果顯著好于同期的對照組,具體比較結果見附表。兩組資料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患兒護理干預效果比較[n(%)]
白血病患兒化療期間需大量使用化療藥物,但是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較高,常常使得患兒出現一系列毒副反應,特別是對患兒的心肌產生嚴重的損害,患兒的心肌功能嚴重的下降,這對于供血及供養都將產生嚴重影響,并且常導致患兒出現不可逆的病理改變,嚴重時可能導致患兒出現全身性的器官病變,嚴重的威脅著患兒生命安全。急性白血病患兒化療后導致的心肌損害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能夠進一步降低化療損害也是臨床醫學護理研究的重要課題。為了提升心肌損害患兒化療之后的生存率,并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需要對患兒進行有效的科學護理干預。化療后導致的心肌損傷患兒心肌細胞仍然具備一定修復能力,因此只要在護理中及時的對患兒的毒副反應和身體狀況等進行評估,做到及早的診斷和治療,對患兒進行精心的護理,可有效的預防化療后的并發癥[2]。本次研究中通過對觀察組患兒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包括護理;評估、化療的毒副作用監控及飲食護理等,護理干預的有效率達到93.55%,明顯好于同期對照組的74.19%。
綜上所述,給予急性白血病化療致心肌損害患兒全面優質護理可顯著改善患兒癥狀,促進化療效果提升,該護理方案值得應用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