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中醫院(462600)趙娜
2型糖尿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血糖持續上升,導致患者的血糖代謝異常,影響患者的身體機能[1]。本研究通過給予2型糖尿病不同的護理干預,觀察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改善狀況,探討適合用于臨床推廣的有效護理方案。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臨穎縣中醫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對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順序將其隨機分為A、B組,每組40例。A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57~76歲,平均(68.7±5.3)歲;病程3~14年,平均(7.8±2.4)年。B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8~77歲,平均(68.9±5.2)歲;病程4~15年,平均(8.1±2.3)年。
1.2 方法 A組采用常規護理結合八段錦運動鍛煉,常規護理內容包括飲食控制,心理干預和適當的休息等。八段錦運動的具體措施為: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鍛煉,單舉、后瞧、和背后七顛練習等,以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態,消除病癥,同時應注意鍛煉時的起勢和收功。B組在A組的護理基礎上結合中醫辨證施護干預,主要護理內容有以下幾點:①辨證施護:針對不同類型的病癥,采用不同的護理干預,對于肺燥津傷型患者,可在常規護理的條件下,加入天冬、麥冬、玄參、生地黃等中藥,加水泡茶飲用,清熱潤肺;胃熱熾盛型可口服蘿卜湯、番茄湯和石斛湯等,清熱祛火;腎陰虧虛患者可服用枸杞子和鮮生地湯等,養陰清火,補腎生津。②情志調理:制定個性化的方案,對患者進行情志調護,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③合理膳食:根據患者的不同中醫癥型,對其進行飲食護理。肺燥津傷患者可多食用蔬菜、瘦肉、蛋類等食物;腎陰虧虛患者,主食可食用豆類和全麥類食物,副食可食用芹菜、油菜等;胃熱熾盛者可多食黃豆、米面、黃瓜、豆腐等新鮮蔬菜。④運動、生活護理:以患者的身體狀況、性格及喜好為依據,制定適合患者的運動方案,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叮囑患者注意勞逸結合,以改善患者的運動及睡眠狀況。
1.3 觀察指標 研究將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FPG(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水平作為臨床觀察指標,以此評定患者的血糖及血脂變化狀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所有研究數據,計數及計量資料用(n,%)和(±s)表示,組間檢驗用x2和t表示,P<0.05為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較兩組護理前的TC、TG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B組護理后的上述指標明顯低于A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FPG、HbAlc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FPG、HbAlc水平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B組護理后的上述指標明顯低于A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脂水平對比(n,±s)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脂水平對比(n,±s)
組別(n=40)TC(mmol/L) TG(mmol/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A組 6.5±1.3 6.3±1.2 2.6±0.5 2.3±0.5 B組 6.7±1.2 5.0±1.1 2.7±0.4 1.8±0.4 P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FPG、HbAlc水平對比(n,±s)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FPG、HbAlc水平對比(n,±s)
組別(n=40)FPG(mmol/L) HbAlc(%)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A組 9.4±1.2 7.9±0.8 7.1±1.4 7.3±1.0 B組 9.6±1.2 6.4±0.8 7.2±1.3 6.7±1.1 P >0.05 <0.05 >0.05 <0.05
本次研究將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給予患者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B組護理后的TC、TG、FPG、HbAlc水平改善程度均優于A組,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八段錦運動與中醫辨證施護,能促進血糖與血脂的代謝,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長期有規律的進行八段錦鍛煉,有舒經通絡、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能提高肌肉組織糖原消耗,降低患者體內血糖含量,增強胰島素降糖效果,降低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2]。中醫辨證施護則可以通過辨證施護、情志調節、辨證膳食和運動康復等,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控制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綜上所述,給予2型糖尿病患者八段錦運動結合中醫辨證施護,能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穩定患者的血糖,適合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