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濟源市中醫院(459000)李小紅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2例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劃入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1例。觀察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2.7±14.2)歲;病程2~14年,平均(8.2±6.4)年。對照組男12例,女9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1.5±13.6)歲;病程2~13年,平均(8.5±6.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急診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優質綜合護理:①電話指導護理:醫院急診科接到急救電話之后,爭取1min出車,車上準備常規急救物品,車上電話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誘因以及現場情況,對患者病情進行初步評估,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基礎護理,墊高頭部,解開衣領,清理口腔異物,安撫患者;②現場急救護理:到達現場,檢查患者意識、瞳孔以及生命體征等情況,建立至少2條靜脈通路,對患者病情進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8立即轉入醫院,<8患者現場吸痰、吸氧,清理口腔異物并保持呼吸道暢通,冰敷、降顱內壓,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轉入醫院;③轉運途中護理:選擇合適體位,系安全帶,全程心電監護,同時觀察患者血壓、心率、脈搏、意識、瞳孔等生命體征變化,了解患者病史、病情、體征、藥物過敏史等基本資料,通知醫院收治科室指標內接診,安撫患者情緒,進行心理干預;④科室交接:快速準確地完成交接,準確傳達患者基本情況,幫助醫生制定診斷和治療計劃[1]。
1.3 觀察指標 對全部患者進行高血壓并發腦卒中的預后質量評分,從軀體功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三個維度,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每個維度20個指標,每個指標0~5分制,單個維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單項功能預后情況越好,三個維度的權重賦值均分為總體健康水平,同為0~100分制,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總體健康水平越好[2]。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n,%)經X2檢驗,計量資料(±s)經t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搶救時間與血壓水平 觀察組患者呼救至搶救時間、呼救至治療時間比對照組短,收縮壓、舒張壓比對照組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情感職能評分、精神狀態評分、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預后質量 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79.6±1.2)分,情感職能評分(82.6±1.4)分,精神狀態評分(86.5±1.5)分,總體健康評分(81.7±1.2)分;對照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70.5±1.3)分,情感職能評分(78.5±1.7)分,精神狀態評分(78.3±1.2)分,總體健康評分(75.8±1.6)分,組間差異比較顯著(P<0.05)。

附表 兩組搶救時間與血壓水平比較
本研究對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急診患者開展了優質綜合護理,要求護理工作人員積極搜集患者相關信息,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全程監測。到達現場后盡快建立靜脈通道,選擇肘正中靜脈穿刺留置穿刺針,妥善固定穿刺點,并根據患者病情癥狀使用各種搶救藥物。開放氣道是最重要的現場急救措施,患者呼吸平穩,可以給予鼻導管高流量吸氧,舌后墜患者立即建立人口咽通氣管,呼吸道異物阻塞立即清理呼吸道異物,合并呼吸功能障礙,立即使用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必要時氣管插管。轉運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有瞳孔變化、淺慢深大呼吸等變化表明患者呼吸中樞受壓和腦疝形成,需立即組織急救,血壓異常升高,需要及時進行脫水與降壓治療,并記錄患者24h出入量,預防水腫,減輕心肺負擔,積極預防口腔、肺部以及褥瘡感染。
綜上所述,優質綜合護理在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急診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