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歷了改革開放后我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現實對法治的需求已充分積淀,法治已經成為時下不可回避的現實命題。但同時我們不得不面對法律從業人員職業化程度參次不齊、專業基礎單薄、法律職業倫理喪失等諸多與法治建設要求格格不入的問題。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法律職業共同體發揮作用,延緩了我國的法治進程。
關鍵詞:法律職業共同體 法律倫理 法治中國
一、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內涵
中國是世界上較早產生法律職業的國家之一。魏明帝時期,曾在最高審判機關"廷尉"之下設立"律博士"一職,成為我國歷史上存在最早的專門從事法律教育的機構。晉后的中國歷代都有專門的法律注疏者,也有專門的法律司主者,但他們無法形成一個法律專業團體,因為他們只是一個附屬于其他學科的工具。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出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迫在眉睫。雖然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成員屬于不同的職業群體,承擔不同的角色和責任。但其所遵循的行為規范中,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因此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分類和探討。
二、我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現狀
(一)職業化程度不夠
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建立,為法律職業社會的建設創造了條件,為法律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人才儲備。但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也存在缺陷漏洞,法律人才儲備自然也會有缺陷。一方面申請人的素質水平層次不齊暴露了法律職業準入的門檻過寬。另一方面我國法律職業培訓大多是進入法律職業后的短期培訓。因此既沒有統一的職業培訓體系,又無法沒有在學校得到法律實踐的培養,實際效果是很難保證與法律實踐相適應。
(二)法律職業倫理的喪失
我國的法律職業道德總體上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就律師而言,職業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現在法律從業人員維護自由、正義和平等、人權等法律價值觀念,公然歪曲法律和煽動公共道德[1]。就法官、檢察官及其他法律專業人士而言,他們在處理案件時,往往會受到行政長官的干預。任人唯親,做出不公平的決定;一些年紀較大的司法工作人員仍在工作時間做生意、購物、看電影、炒股等等,這些行為嚴重違反職業道德,影響司法公正,損害司法權威[2]。
(三)法律職業認同感的缺乏
首先,法律職業團體之間缺乏相互信任和尊重。在實際的司法活動中,法律專業人員往往從自己的角度對待對方。以自身的專業道德和角色定位來要求對方處理案件。例如,法官希望提高庭審的效率和速度,這對律師而言很不利。律師希望在法官面前盡可能地保護委托人的合法權利,陳述他們的觀點、主張和理由,有時甚至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進行發言,導致雙方之間發生沖突。法官與律師之間的不尊重會直接導致案件的審理具有情感色彩,影響案件的順利進行。其次,法律職業共同體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如在實踐過程中甚至會出現為了庭審有利,律師在盤問中不交關鍵證據的情況。
三、我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構建思路
(一)完善法律教育體系
法律教育的完善將影響我們未來的職業素質。我國現行的法學教育大多傾向于培養學術人才,而忽視了實踐教學,不重視以職業為導向的培訓。因此,我們應從法律職業素質的要求入手,將法律知識教育與法律技能培養相結合。[3]通過進行司法考試,以便對未來法律界的成員有共同的知識背景、思維習慣和法律信仰提供了基礎。
(二)重塑法律倫理
法律本身包含著公平和正義的價值。司法的整個過程都圍繞著公平正義的概念展開。公平與正義應該成為共同的法律職業的價值觀念,隱含在法律職業的言行中,內化于法律運作的各個環節。首先,要加強立法。在現行的法官、律師和檢察官職業道德規則中,制定了一個能反映共同體的共同要求和準則的法律職業道德的立法規范。第二,將法律職業道德納入法律教育和法律職業培訓中,努力建設法律專業共同體文化,成為法律界的共識。最后,加強行業的自主權,確保所有行業協會都能依法管理、自我約束,實現行業內的提升和凈化.
(三)建立法律職業內部交流制度
內部溝通系統的建立,不僅為法律專業人員提供了體驗其他法律職業的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專業能力,拓寬了他們的業務范圍。也有助于平衡各方的地位,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理解。目前,我國法律職業資格的準入考試制度,已經為其職位的轉換奠定了良好基礎。為了更好地實施這一制度,我們可以成立一個遴選委員會來收集、評估和任命那些想從律師的職位轉移到司法部門的人,使一些專業經驗豐富、優秀的律師參加到法檢隊伍中,實行法律效力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結 論
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律從業人員雖然各自有自己的專業內容、專業規范和職業責任,但他們一直在努力解決社會糾紛,維護社會秩序,弘揚公平正義的存在。他們在維護法律權威和促進社會規則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要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法治建設朝著積極、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就必須重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法治建設。正確培養法律專業人員的法律倫理道德,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防止他們在職業生涯中誤入歧途,損害司法公信力。
參考文獻:
[1] 公丕潛,杜宴林.法治中國視域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建構[J].北方論叢,2015(06):144-148.
[2] 楊雯怡. 論我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構建[D].中共湖北省委黨校,2016.
[3] 郭璐雅. 我國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5.
作者簡介:于文英(1993—),女,黑龍江綏化人,專業: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