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強調小學數學教師應將課堂下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不僅要這種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增強,以及學習成績的提升,還要關注、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意識和良好習慣。而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能夠不斷增強課堂教學針對性,為師生提供極大便利。
關鍵詞:信息技術下 小學數學課堂 差異化教學
前 言
因材施教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而差異化教學就是該理念下的一種高效教學方式。其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善于從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出發,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方式與評價。而作為一種高效輔助教學手段,信息技術的科學運用,不僅有助于差異化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有助于推行跨學科教學理念。因此,為了給學生呈現出更生動、豐富的知識,教師應不斷探索新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差異化教學基本要求
首先,注重學生差異化分析。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之間的成績存在較大差異,這就要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差異化的教學活動。將學生合理劃分成幾個層次:A層為基礎條件較差,且學習積極性、能力有待提升的學生;而B層則為基礎知識、接受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和成績都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最后學習成績較為優異,接受能力和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劃分到C層。
其次,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在制定教學目標過程中,應將教材、教學目標作為重要前提,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A層的學生應著重以引導其打好基礎,讓其逐漸懂得妥善解決最基本的問題。B層的學生,應適當增加其知識學習難度和深度,逐步培養、發展其數學思維與能力。對于C層學生來講,應進一步拓展所學知識的深度與寬度,不斷鍛煉提升其靈活、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
再者,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要想高效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相關數學教學活動,首先就應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個性差異等方面做出全面了解,并對教材進行深入鉆研,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的不同層次,采用更適合的教學方法,進而讓學生擁有一個由易到難的學習過程,并循序漸進的理解、掌握知識,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每位學生的學習潛力、特長都能得到全面挖掘。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差異化教學策略探究
(一)制作差異化的教學課件
差異化教學強調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傳授不同的教學內容,也就是要制定具有層次性的教學內容。在傳統教學中,粉筆、黑板作為主要教學工具,不僅嚴重制約著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會逐漸削弱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信心,而教師若不給予恰當的完善,就會逐漸無法掌控課堂,為學生提供的積極指導作用也會被削弱,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而信息技術的科學運用則有效改善了這一教學現狀,其可以采用更加新穎、生動的教學形式來為學生呈現所講知識,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為此,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將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制作成課件,并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逐一展示,從而為學生預留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2]。
(二)拓展差異化的教學內容
小學生通常都擁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但自制力卻較差,再加上數學教材的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講過于枯燥、抽象,不僅難以集中其注意力,也無法激發其學習興趣。對此,在差異化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適當的引入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網絡教學資源,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從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4]。比如:在講解“認識人民幣” 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網絡上下載一些有關于人民幣幣值、換算的視頻資源,通過為學生展示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內容,引導其準確把握教學要點,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將所學知識準確、靈活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方法
利用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呈現更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也能夠通過播放圖片、音頻和視頻來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不斷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對于學困生來講,科學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全面調動其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而學生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探究活動中。比如:在講解“角的初步認知”的相關內容時,首先,可以選取一些日常生活中與角有關的圖片,如雨傘、樓頂等,這些都是學生實際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通過展示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對于中等生來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原本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展現的更加生動具體,從而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不斷拉近與優等生之間的差距,促進其數學綜合素養的逐步提升。比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梯形面積的計算方式有更透徹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梯形復制、旋轉平移,從而構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帶領學生推導出相應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而不斷強化學生認知。
再者,對于優等生來講,其通常都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培養、發展其創新、探究思維,不斷提升其解題技能,提高其數學綜合素養。
結 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加強差異化教學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制定出科學、完善的差異化教學內容與目標,實施具有差異性的評價模式,從而充分發揮差異化教學理念在學生學習、成長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同時,教師還應結合教學內容與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需求,科學靈活的利用信息技術來設計組織差異化教學活動,不斷增強其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德美.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的優化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9):181-181.
[2] 李紅才.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靈動課堂的構建[J].小學教學參考,2012,(23):72.
[3] 胥健.點擊鼠標激活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數學課堂[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3):12.
[4] 孔存潔,劉高.信息技術環境下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高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3):41-42.
作者簡介 :姜維娜,1987.02,性別,女,籍貫,山東省平邑縣,漢族,本科職稱,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