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紅
一、背景說明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也是教師感到十分棘手的課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的習作要求要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動的內容寫清楚。”不少教師沒有深入領會、吃透課標要求,缺少通盤考慮,在對學生習作訓練時存在盲目性、隨意性的現象。導致學生往往無材可選,無事可寫,寫出的文章語句平淡,順序混亂,沒有層次,甚至詞不達意。據調查顯示,超過60%的學生在習作上感到有壓力,而他們認為作文難寫的最主要原因是“沒什么可寫”,也不知道如何“合理運用語言”。這些現象從根本上說明,教師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沒有結合兒童的生活實際,沒能幫助他們把學習語文與感受生活結合起來,讓他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更沒有指導學生把積累的內容內化到自己心中。中年級作文是整個小學階段作文的起始階段,而敘事作文又是所有作文體裁中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類。
二、活動主題
怎樣記敘好一件簡單的事
三、收獲與反思
眾所周知,任何技能的入門都是從模仿開始。中年級學生閱歷淺,言語的發展還處于起始階段,模仿既是他們的心理需要,也是他們學習的原動力。只要學生習作有法可依,他們就能克服畏難情緒。所以,習作初始階段的指導課一要激發興趣,開拓思路,重點解決寫什么的問題;二要指導怎樣寫的問題。而這兩點的引導不是機械的寫作知識講解或范文解讀,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潤物細無聲”般的有機滲透,讓學生的自由表達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相結合,從而達到習作指導有效、習作過程有序、習作結果有趣的效果。
四、改進與設想
在作文教學中,只有把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觸及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自然地吐露心聲。當學生有了生命的沖動,有了創造的激情,那么作文課自然會成為他們心靈對話的精神樂園。因此,每個學期開學初,教師要對整冊教材的課文類型以及習作訓練安排進行深入的研究,同時對比語文課標上對該年段學生習作的要求,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制定出一套詳細的每周小練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