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芳 李正陽 姚鵬
摘 要:旅游開發背景下的村落新建公共建筑,會對當地產生深遠影響,關于這些公共建筑建設的事宜被廣泛關注。本文從西藏衛藏地區村落的自然條件與地域文化入手,以典型的拉薩旅游開發村落——拉薩柳梧達東村為例,來分析拉薩村落旅游開發建設中公共建筑的優缺點,探討相應的優化改進方法,旨在找到提升拉薩村落為旅游開發而建的公共建筑品質提升途徑。我們發現了達東村公共建筑的主要問題入手,舉例來探討優化改進建議,以便為今后的建設提供具體的參考。
關鍵詞:達東村 公共建筑 改進建議
引 言
西藏是世界矚目的旅游目的地,而村落、小城鎮的旅游也在近幾年來有了較快發展,在旅游開發、旅游業發展的環境下,這些村落、小城鎮會進行一些與旅游相關的建設。西藏柳梧達東村,在旅游開發的背景下新建了一些公共建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歷史環境也是村落肌理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公共建構筑物更是作為歷史環境中的標志點而存在的。”[1]達東村在旅游業、建筑建設等方面是一個很具代表性的村落,調查研究達東村現代公共建筑,對達東村今后的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旅游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而西藏因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等條件,長期以來是人們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在較早的一段時間內,西藏的經濟水平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差距較大,因此旅游開發的力度較小;隨著交通等條件極大改善,近幾年西藏的經濟加速發展,旅游開發的力度加大。
人們想要體驗西藏原汁原味的當地文化、環境,西藏的一些村落就是較為理想的地方,因此不少西藏的村落、小城鎮進行旅游開發,此現象在拉薩周邊尤為突出。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這些村落、小城鎮進行了很多建設、改造,重點是公共建筑的改造,修建這些這些公共建筑的目的主要在于為游客服務,更好地發展當地的經濟、旅游業。這些新建的公共建筑有不少的優缺點,我們將就此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2.在西藏村落新建公共建筑應當注意的問題
2.1自然條件
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氣候,為了使新建的公共建筑滿足適用的要求,適應當地環境,就不得不考慮當地的氣候、地形等自然因素。拉薩的陰雨天氣較少,晴天非常多,其氣候屬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因此大多數的房屋采用平屋頂,且非常重視采光。拉薩平時氣溫不高,但地面、建筑表面等一旦有強烈的陽光照射,溫度就會迅速升高。據當地人說:對于西藏的建筑,尤其是衛藏地區的建筑,利用陽光采暖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建筑采光非常差,即使外形再像當地的藏式建筑,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藏式建筑。
2.2地域文化
西藏的傳統村落具有較為濃厚的地域特色、民族風情,且其原有的建筑在建設過程中受現代、當代建筑思潮的影響較小,保留了大部分的當地建筑傳統。所以,為了使新建的公共建筑與當地的建筑協調統一,使其風格并不突兀,就不得不考慮當地傳統文化習俗等因素。在當前技術條件下,西藏村落、小城鎮中新建的公共建筑大多是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筑,不可能完全照搬原來的建筑傳統;但又不可完全不顧當地傳統。
3.以達東村為例來分析
而西藏拉薩柳梧區達東村,在不少旅游村、旅游小城鎮當中不僅較有名氣,而且其村落原狀、新建公共建筑較為典型,能為今后的開發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3.1達東村簡介及其近幾年旅游開發與建筑建設概況
西藏拉薩柳梧鄉達東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村落,有著不少歷史傳說。它位于拉薩柳梧鄉駐地以南,距離機場以北約3.2KM,到拉薩市區行車約30分鐘。達東村坐落于山谷之中,山谷中由溪流穿過,東南高,西北低,依地形形成條帶狀聚落,基本農田也依山脈走勢而形成;村域范圍:約50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514.88畝,人均面積2.4畝,荒地1600畝。
2016年后,達東村開始進行旅游開發,其建筑建設進入了近幾年來的高峰期,有不少建筑被新建,有一部分建筑被改建。這些建設主要是為了滿足旅游開發的需要。目前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新的村委會、美食街、游客活動中心、旅館等建筑;而當地的民居水電基礎條件有所提高,民居房屋外立面翻新成白色水泥手抓墻。道路被硬化成水泥路。增加了不少室外景觀和設施:人工湖、跌水景觀、木板小路、路邊的木欄桿等。
3.2達東村原有建筑及其布局簡述
達東村建筑布局順應地形地勢,建筑與環境巧妙結合。在地形地勢的約束下,達東村整體呈條帶狀,建筑沿主干道布置;由于局部地形地勢、生活資源等條件的不同,幾個到幾十個建筑聚集在一起,因此局部形成了組團狀的布局,總體上,組團坐落在主干道旁邊而形成的條帶狀聚落。達東村的農田聚集在山谷溪流的中下游,而有較多民居聚集的地方與農田相鄰,比農田更靠近上游。
當地的民居建筑一般朝向南或西南,盡可能地滿足采光。當地的傳統民居一般會有院落,院落的北部或東北部為主要房間,用于起居和臥室等功能,這些房屋一般有臺基,臺基一般高500mm~1200mm左右;院落的偏北部某一角會有廁所,某些廁所旁邊會有儲藏、小型牛圈等功能。不少院落進入入口之后有門廊,某些院落會有靠圍墻的圍廊。當地一般的民居建筑僅有一層。
當地傳統公共建筑主要是寺廟和茶館飯店。由于絕大多數茶館飯店是村民自營的,所以一般會與民居建筑結合。
在傳統公共建筑中,寺廟建筑具有獨立而突出的特點,且較為復雜。寺廟建立在離村子聚落較遠的山腰上,比居住聚落的海拔稍高。以尼瑪塘寺和白色寺為例,可以總結出達東村寺廟建筑的特點:布局依據地形地勢,院落布局;主次體塊分明;主要停留空間有較好的采光;巧妙通高,尺度對比強烈,空間感受豐富。
3.3本章小結
達東村是一個典型的衛藏地區傳統村落,其建筑空間與布局等方面有著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在達東村發展旅游產業、進行現代公共建筑建設是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
4.達東村現代公共建筑品評
4.1達東村現代公共建筑現狀簡述
由于旅游開發,達東村現代公共建筑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服務于村民的基本生活,例如幼兒園、村衛生所;另一種是服務于旅游業,多為旅游開發之后所建,例如游客接待中心、湖邊茗館等。村委會在旅游開發之前就有,只是旅游開發建設時將其在另一位置重新建造,原址改建為旅館。
大部分現代公共建筑位于主要民居聚集處(白色寺片區除外)西北部,靠近道路,以方便使用;少數公共建筑位于村落中部,例如旅館、游客活動中心、休閑帳篷等。這些公共建筑的布局距離民居不太遠,但又沒有被民居建筑完全包圍,交通較為方便。(圖1)
當地的現代公共建筑采用了一些藏式建筑的傳統材料和裝飾符號。具有一定的云南民族地區裝飾風格,也可以看到漢族的審美和使用方式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基本功能,能夠在旅游旺季容納大量的游客。
4.2現存問題綜述
4.2.1問題陳述
雖然達東村的現代建筑流線簡單,功能明確,但還是存在許多問題。目前來看,達東村的新建公共建筑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采光方面考慮較少;二是建筑的風格不太符合當地傳統,且風格較為雜揉,不太統一。
最突出的問題是采光不佳,主要原因是建筑朝向不合理,沒有利用好當地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致使房間體感溫度較低。
其次是風格風貌方面的問題。旅游開發建設項目的設計方來自云南,對達東村當地的建筑和傳統不甚了解,所以達東村的大多數現代公共建筑具有云南民族地區的建筑風格,也帶有一些漢族傳統建筑風格;而原先所建的鄉村基礎公共服務建筑基本上不在意當地的建筑風格和傳統,只是簡單的方盒子建筑。所以目前達東村的大多數現代公共建筑在風格上與當地的傳統不協調。例如,“云南藏族木結構民居是一種混合型的木構架體系,融合了干闌式、穿斗式的結構作法,木構架承重,圍護結構不承重”[2],不同于衛藏地區常見的“內外墻體和內部木構架共同承重,外觀是厚墻、窄窗、平屋頂”[3]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次要問題。當地某些現代公共建筑沒有與當地的環境融合,主要體現在建筑體量與基地的地形地勢不協調,與當地傳統建筑的肌理也不協調。個別建筑的功能、空間不夠合理,僅滿足了功能房間的簡單布置。某些建筑空間的尺度較大,空間簡單,尺度不太宜人,雖然這樣可以容納大量的人流,但缺失場所感,一定程度上造成當地現代公共建筑比較冷清。達東村為旅游開發而建設的現代公共建筑,在建設和使用方面少有當地百姓的參與,沒有融入當地百姓的生活。
4.2.2問題原因
表面上看,問題的原因是設計者不了解當地的情況,設計思路有所偏差;再深入來看,是由于開發商、建設單位等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快速地建設了這些建筑,而忽視建筑本身的質量,導致了上述的種種問題;根本上是由于目前的發展水平較低,使人們習慣了急于求成的心態。
4.3本章小結
這些新建的公共建筑,為達東村的建設增添了重要的一部分,對當地的發展有著很大的貢獻。但這些公共建筑在不少方面還有改進的空間。我們應從主要問題著手來研究其改進方法。
5.分析達東村現代公共建筑及其改進建議
我們根據之前提到的兩個主要問題,列舉較為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或方案,以求得解決一些問題的思路。
5.1采光問題
對于采光的問題,本著節約經濟來考慮,除特殊情況外,盡量不改變建筑的整體布局,可以改變建筑的局部空間,例如增加露臺、減少不透光圍合面等,可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采光問題。
5.1.1旅館
5.1.1.1分析與評價
該旅館位于達東村民居聚落的中部,坐東朝西,由四個建筑體組成,東側兩棟有兩層,西側兩棟有一層,西側每個單間為L形,三個單間組成一棟,較為錯落。四個建筑體距離較近,距離大約只有5m。(圖2)
由于朝向、樓間距,再加上陽臺之間有隔墻,該旅館的采光非常差,房間內較為陰冷。旅館的體量較為簡單且方直,沒有很好地融入環境。
5.1.1.2改進建議
將旅館東側兩棟建筑體的二層陽臺之間的隔墻拆掉,可以在原來圍墻處設置欄桿,也可將陽臺戶戶連通;再將陽臺之上的屋頂改為透明材料;再將東側建筑體二樓的陽臺,與西側建筑體的屋頂,用小的平板橋相連,使東側和西側建筑體連在一起,西側建筑體的屋頂變成了露臺,可以用來曬太陽取暖;而東側建筑體的一層采光太差,不易改動,可以改變其功能,作為他用,不再用作旅館客房。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采光不足的缺陷。(圖3)
如果該旅館還沒有開始建設或拆除重建,可以重新設計,應當使其更地融入環境,并且滿足利用陽光被動采暖的需求。如圖,重新設計的旅館應當大致朝南,形體可以順應山勢和溪流的走向。(圖4)
5.1.2游客接待中心
5.1.2.1分析與評價
游客接待中心位于達東村聚落入口處,坐西朝東。其北側有附屬的停車場,建筑平面大致呈U形,環抱而成東側的廣場,體量一定程度上有高低錯落,其主要功能有購物、餐飲、辦公、會議、住宿。在旅游旺季時,該游客接待中心將聚集較多的游客,其較大的簡潔的空間能夠容納50~100位游客(接待中心工作人員除外)。
由于該建筑坐西朝東,不利于中午時利用陽光被動采暖。且其體量與裝飾比較接近于云南藏區建筑,風格與當地不符。由于空間較大,材料單一,因此缺乏場所感。
5.1.2.2改進建議
為了滿足該地區對建筑采光采暖的需求,根據該建筑的功能情況,將建筑二層東西兩側的墻體改為玻璃幕,增加采光面積;為了滿足中午陽光采暖的需求,將二樓的露臺稍做改造,以遮風擋雨,且盡量減少對陽光的遮擋。方便使用者中午前后在此曬太陽。(圖5)
為了使該建筑的外觀更加符合當地的風格,可以將裸露毛石飾面改為涂白色涂料的毛石飾面。
5.1.3幼兒園
5.1.3.1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園能夠容納50~70個學生。該幼兒園呈院落式布局,院落的南北兩面由一層的平方,東西側有圍墻,院子西邊有兩個廁所。北部的建筑體有8個房間,有兩間教工休息室,其余是活動室;2012年左右,政府投資援建了南側的建筑體,其功能有兩個教室、一個辦公室、一個廚房、一個廁所。(圖6)
幼兒園對采光的要求較其他類型的建筑更高。由于該幼兒園的選址有一定的坡度且周圍臨近山地,受地形影響,每天的日照時間受限,又因為擴建部分位于院落南側,遮擋了陽光,使院落一半左右的面積時常處于陰影之中。擴建部分的廁所不能使用。由于不重視保養,建筑墻面的涂料掉落。
5.1.3.2改進建議
首先,最好改變幼兒園的選址,可以選擇在村落中部民居較多的地方,不僅地勢較為開闊平坦,且更便于村民使用。
無法使用的廁所應當拆除或改造。將院子南側的建筑體拆除,在院落西側擴建,坐東朝西,加天窗,滿足擴建部分的室內采光以及院子的采光。(圖7)
5.2風格問題
對于風格問題,大部分情況可以在材料、色彩、細部、裝飾等方面進行改動,使之與當地原有風格風貌有有一定的銜接。
5.2.1村入口大門
5.2.1.1分析與評價
村入口大門靠近馬路,標示出了達東村的入口,具有一定的廣告效應。并且豐富了村落空間。
但是該大門的形式來源于漢族傳統建筑體系中的牌坊,這在西藏傳統建筑中極少能夠見到。且其細部裝飾更接近于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做法。其色彩與當地傳統建筑用色習慣不甚相符:首先是在建筑的底部使用紅色,這對衛藏地區的宗教習俗不是很尊重,通常是將紅色運用于較為尊貴的建筑或是運用在建筑的檐部;其次是石材的色彩呈較深的原色,當地習慣于使用白色的石材墻面。
5.2.1.2改進建議
此大門的形式可以借鑒拉薩傳統建筑群的入口樣式和達東村當地建筑入口的樣式,再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改動。
拉薩的建筑、園林等,都有圍墻,大門一般開在圍墻上,所以一般的入口形式是大門與圍墻結合,體量較實。圖為在原來入口大門的經過改動的設計,增加了門口兩邊墻的示意,顯得更加厚實樸素,不僅減少了藏東南地區碉樓的感覺,同時也與之前的牌坊形式有所不同。(圖8)
5.2.2湖邊茗館
5.2.2.1分析與評價
湖邊茗館是達東村中部洗馬池邊的一組茶館,有休息、餐飲等功能。湖邊茗館的幾個建筑體在湖邊分散布置,與環境融為一體,幾個建筑體的體量、形式相似。(圖9)
湖邊茗館為木質井干式建筑,坡屋頂,開窗較小,非常接近于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建筑做法,與當地的氣候、審美習慣不太相符。在衛藏地區,木材一般加工成柱子或輕質的木隔板,相比于云南與藏東南地區,木質的建筑構件更加光滑平整,通常會涂漆并彩繪。
5.2.2.2改進建議
應盡量使用當地的石材和當地的工藝來修建,也可以適當增加現代的建筑材料和技術,使之符合當地的建筑風格。南側或頂部可以增加采光窗洞口。
原先的木制井干式墻體最好改為土坯磚墻體或石砌墻體;如果考慮經濟成本問題,也可將原有木質墻體稍作打磨并施以彩繪,使之更符合當地風格。
5.3其他問題
除了采光和風格問題,還有一些問題,比如說:建筑沒有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建筑的場所感較差等,雖然這些問題在實際中有各種具體情況,但是并不是主要的問題,本文僅簡略舉例說明。
5.3.1美食街
5.3.1.1分析與評價
美食街位于村委會南側,是一個小型的廣場。雖然它不完全算是建筑,但也是旅游開發期間建設的重要公共空間。廣場的南部靠邊緣的地方有木質的廊架,廣場用于夜晚大排檔。
廊架的形式幾乎完全屬于云南的建筑風格,可以改進。由于美食街不僅功能單一,而且旅館、茶館、帳篷區都具備餐飲功能,美食街的功能顯得多余,人氣不旺,越來越冷清,造成資源浪費。
5.3.1.2改進建議
為了使該廣場充分利用,應當改變其功能定位。由于該廣場是讓游客在此品嘗美食的,所以之前出售的食物都是漢族的小吃,自然是缺乏了當地的特色,也沒有當地人停留。應當將其改為當地人休閑娛樂、臨時集會等的的場所,兼具游客休息和品嘗美食的功能。在此處可以搭建小型的居民活動的藏戲臺,藏族居民可以在農節日或者閑暇時表演藏戲和跳鍋莊(藏族的民間舞蹈),使來自游玩觀賞的游客融入其中,盡享藏式傳統文化之美。并且增加休息設施,在此開展村民文化活動,服務于村民。
5.4本章小結
達東村近幾年建設的公共建筑,大多數能夠滿足足夠的功能房間、方便簡潔的流線等需求,但由于條件和觀念的局限,存在著種種缺陷,尤其是采光、風格問題。對于采光問題,我們可以調整建筑空間的局部,使其可以補償之前的采光不足;對于風格問題,我們可以對建筑的立面外觀進行改造。但是一少部分建筑需要改變其整體布局才能解決問題。
“現代建筑的出現從適應現代社會功能需求和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等方面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是對傳統建筑精神與傳統文化的延續是嚴峻的考驗。”[4]為了延續傳統建筑精神與傳統文化,現代建筑的建設不僅要使用現代的技術經驗,還應當延續當地的文化,融入當地的生活。
總的來說,在拉薩及其相似地域的村落、小城鎮新建公共建筑,首先需要滿足采光以使室內溫度舒適;其次,一定程度上使功能空間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并且在一定程度地使用當地的材料、裝飾風格、工藝,使之具有當地風貌特色;再者,應當使新建建筑順應地形地貌、原有聚落肌理,并使之功能恰當、尺度得當,空間要有對比變化,這樣新建建筑才能具有場所感,才能融入人們的生活。
6.結論
拉薩的村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經過以達東村為例的分析,我們發現,旅游開發背景下拉薩村落新建公共建筑主要用于發展旅游業,雖然滿足了基本功能,但一定程度上不太適應當地的文化、風俗習慣、自然環境等,有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我們分析了新建公共建筑目前較為突出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可以為達東村今后的建設提供參考;也為今后其他村落、城鎮的旅游開發建設提供了借鑒。通過該研究,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在對當地的地域文化、自然環境、建筑風貌等方面經過系統地分析,并適當吸收利用之后,才能創造出真正適合拉薩村落以及當地旅游業的公共建筑。
參考文獻:
[1] 王牧青. 公共建筑為線索的古村落保護及肌理修復研究——以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嘉峰鎮郭壁村為例[A].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鄉治理與規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8 城市文化)[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4.09.13
[2] 強明禮. 云南藏族木結構民居特征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6.04.01
[3] 陳耀東.《中國藏族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7:第20頁
[4] 劉成林. 現代建筑設計中傳統建筑語言的傳承與交融[D].山東學,2015.05.25
致謝
作為一名研究者,應該尊重為形成學術論文所進行的研究所提供幫助的單位、個人表達,肯定他們在形成學術論文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在此對以下方面致謝:
橫向課題合同單位,資助或支持研究的企業、組織或個人;
協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或提供幫助的人員;
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
其他應感謝的組織或個人
作者簡介:張筱芳,女 漢,籍貫:四川中江 單位:西藏大學工學院 高級規劃師
李正陽 (通訊作者),男 漢 籍貫: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 單位:西藏大學工學院
姚鵬 男 漢 籍貫:湖南省瀏陽市 單位:西藏大學工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規劃、建筑學,及其相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