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人們對國家貨幣超發導致的通貨膨脹擔憂加劇,而同年名為“中本聰””的人通過論壇首次發表關于“比特幣”的文章,設計提出構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無政府和機構操控的虛擬貨幣。2008年11月1日比特幣正式通過網絡發行,由于其中心化、匿名性、交易成本低等特點,逐漸受到追捧和投資。在之后的八年,比特幣從最初只有程序員等IT從業者認可的虛擬貨幣逐漸演變為多家交易平臺接受進行支付、轉賬的數字貨幣,其價格也從最初的0.03美元瘋狂暴漲至最高18674美元。比特幣為何能受到人們的追捧,成為規模達百億美元的貨幣系統?其能否成為真正的貨幣?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對比特幣的未來發展做了一些探討。
一、了解比特幣
根據“中本聰”的定義,比特幣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的點對點現金系統,與其他數字貨幣不同,其并不依賴特定的中央機構進行貨幣發行,而是通過遍布整個P2P網絡節點的分布式數據庫來記錄貨幣的交易信息,并通過加密技術保證貨幣流通環節的安全性。其具有以下五種特性:
(一)貨幣發行去中心化
比特幣整個交易網絡由用戶構成,不存在統一的中央貨幣發行機構對其發行、流通等進行管理。所有參與交易的人員都是平等、無特權的。
(二)貨幣交易是不可逆
由于比特幣的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每筆在鏈上完成的交易信息都會傳遞給鏈上其他所有節點的本地賬本中,任何人都沒有特權逆轉交易。因此交易數據無法篡改。
(三)貨幣轉賬成本低
通過比特幣轉賬,無論金額多少只需支付約0.0005比特幣的手續費,且跨境支付結算不存在匯率問題。
(四)貨幣交易便捷
在任何國家、地區,只要雙方達成協議,便可直接進行支付轉賬交易,無需第三方信用中介機構擔保。
(五)貨幣稀缺性
比特幣最初被設計出來上限為2100萬個,總量恒定。在發行最初的4年內有約為1000多萬個比特幣被創造出來,往后每隔四年產量會減半。按照目前每10分鐘只能產生25比特幣的創造速度計算,到2040年左右所有比特幣將全部被挖出。因此比特幣固定的挖掘速度及數目可有效避免貨幣多發導致的通貨膨。
二、如何獲取比特幣
比特幣主要通過“挖礦”獲得,任何一個互聯網用戶都可以通過電腦安裝挖礦軟件去挖掘比特幣。而整個挖礦過程是通過用戶硬件設備的運算能力去計算一個哈希函數的解,并在整個比特幣網絡創建一個區塊,而系統中最早創建該區塊的人將區塊發布至整個網絡并被整個網絡認可,即挖礦成功,同時系統會提供一定的比特幣作為獎勵。而比特幣挖出越多,系統也會根據存量的比特幣數量增加算法的難度,這就需要用戶不斷增加挖礦設備的運算能力。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比特幣交易平臺購買比特幣,如最早的成立于日本的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Mt;以及接受他人贈與。
三、比特幣暴漲原因分析
(一)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產物
比特幣創立之初正值2008年金融危機,人們對政府和銀行金融機構管理貨幣能力的信任度降到低點,通脹增加了社會對傳統貨幣的不安全感,此時比特幣帶著無國界無機構監管自由流通的理念出現,迎合了人們急于擺脫通脹尋求財富保值增值的心里需求,這使得比特幣交易市場不斷推高了比特幣價格。
(二)投機因素的推動
由于比特幣總量是恒定,隨著越來越多比特幣被挖出,礦工需要單位時間內更大的運算能力去生產比特幣,生產成本逐漸增高,挖礦產業競爭愈發激烈。很多投資者看到了比特幣的升值前景,不斷推高比特幣價格并從中獲得高額收益。而比特幣的交易匿名、便捷無時間和漲幅限制等特點也助推了其價格的增長。
(三)社會事件影響
縱觀比特幣價格走勢,共有兩次較大漲幅。第一次暴漲是2013年在塞浦路斯銀行擠兌風潮背景下,大批民眾購買了比特幣以規避通脹風險實現貨幣的保值增值。塞浦路斯政府為了穩定市場獲得儲戶信任,承認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在塞浦路斯銀行設置世界上第一臺比特幣ATM機,提供現金直接兌換比特幣的業務。致使2013年12月比特幣單枚價格突破1147美元,超過國際黃金價格。第二次暴漲是在2017年5月全球爆發WannaCry勒索病毒后。勒索病毒感染個人電腦后,對全盤文件進行惡意加密,用戶若想解鎖數據必須向黑客支付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作為贖金,這大大提升了比特幣在公眾曝光度,使得比特幣的價格不斷升高。到2017年底,比特幣價格歷史性的突破了每枚11000美元。
(四)貨幣寬松政策
比特幣問世以來,各國對比特幣的態度不盡相同,雖然中國、韓國、俄羅斯、泰國等態度是明令禁止,但仍有很多國家對比特幣的監管較為寬松甚至持支持態度,如在日本比特幣已成為合法貨幣;歐洲多個國家相繼出臺比特幣發行政策,并將比特幣納入金融監管。這些國家對比特幣的支持態度降低了比特幣的政策風險,給比特幣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間。
四、比特幣能否成為真正的貨幣
在討論波特幣能否成為真正貨幣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真正的貨幣有哪些職能。馬克思認為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那么比特幣是否具有以上五個職能?
從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來說比特幣的確是比較符合這三點。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機構、個人開始接納這一新興貨幣。2013年6月德國議會決定持有比特幣一年以上將予以免稅后,比特幣被德國財政部認定為“記賬單位”,這意味著比特幣在德國已被視為合法貨幣,并且可以用來交稅和從事貿易活動。2013年8月,美國德克薩斯州地方法院法官阿莫斯在一起比特幣虛擬對沖基金的案件中裁定,比特幣是一種貨幣,應該將其納入金融法規監管范圍之內。與此同時,網絡上也出現了如Mt.Gox、btchina等多家比特幣交易平臺支持比特幣的交易買賣,多家電商平臺也支持通過比特幣進行交易支付。由于比特幣本身就是基于互聯網存在的,其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使其在跨國支付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具備充當世界貨幣的潛力。
從儲藏手段職能來看,比特幣依靠計算機技術及電子加密技術將貨幣以一種相對安全的電子化形式儲存在個人的電子設備中,攜帶和儲藏成本幾乎為零。但近幾年網絡上也爆出了多起比特幣系統被黑客攻擊導致比特幣損失的案件,所以相對存在銀行里的法幣,比特幣的儲藏伴隨著很大的不安全性。
從價值尺度職能來看,比特幣本身是具有價值的,他的價值體現在 “挖礦”過程中運算能力及能源的消耗。但比特幣要想成為價值尺度首先需要價格穩定,從近幾年比特幣的價格走勢來看,比特幣總量恒定而帶來的稀缺性使其價格出現很大波動,無法實現價值尺度的功能。
總體來說,從貨幣職能的角度分析,雖然比特幣具備部分貨幣的職能,但要想成為真正的貨幣還存在很多的阻礙。
(一)獲取成本高,幣值風險大
由于比特幣設計的機制使其隨著生產總量的增加,生產成本也越高??偭亢愣m不會產生通貨膨脹,但會導致通貨緊縮,對整個經濟穩定運行帶來負面影響。同時貨幣總量恒定,交易量小,其市場價格極易被操控,導致幣值的暴漲暴跌,無法成為穩定的流通貨幣。
(二)交易成本逐漸增高
由于比特幣是基于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實現的,早期開發人員為了安全性將每一個交易塊的速度限制在一兆左右,同時隨著區塊鏈上交易節點的增多,每一筆交易信息都要傳遞給網絡上每個節點的本地賬本,導致比特幣完成一筆大額交易需要十幾分鐘到一小時,時間成本越來越高。而比特幣的交易費用也由最初的每筆13美分上漲到2.4美元。
(三)監管困難
比特幣最大的特點是去中心化,是一種游離于金融監管之外無國界無主權的自由貨幣。而在現有貨幣經濟學理論基礎下,貨幣需要在一定的監管下流通,才能保證其合法和穩定。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明確禁止比特幣的流通,脫離了政府的支持,缺少了政治基礎和理論基礎,比特幣很難立足于當前貨幣體系之上。
五、總結
筆者認為,比特幣雖然具有去中心化、世界流通等特點,但從當前的現狀來看人們更多的是將其視為一種投資產品,與傳統貨幣相比其自身仍然存在諸多缺陷和問題。也許比特幣會長期與法幣并存,但終究無法成為真正主流貨幣。即使如此,我們仍不能否定比特幣背后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理念以及在互聯網發展浪潮下對傳統貨幣體系變革的探索。
作者簡介:王晨宇(1987-),男,漢族,籍貫:山東濟南,職務:科員,學歷:本科,單位: 中國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