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鑫
摘 要: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習總書記的講話,為今后一個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新形勢下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如何開展?目前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現狀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農民的所想所盼是什么?等等。帶著這些課題,近期,我赴漢中市漢臺區花果村就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共走訪農戶12家、采訪星級文明戶3家、與精神文明領導小組座談會2次。通過調研走訪,我深刻感受到,黨的三農政策已深入人心,廣大農民群眾對建設新農村非常關注,對搞好本村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關鍵詞:花果村 精神文明 建設
一、花果村基本概況
花果村位于漢中市漢臺區以北15公里的河東店鎮,屬于丘陵村莊,東鄰天臺山—啞姑山風景名勝區,南鄰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牡丹園,西鄰國家三A級景區—石門風景區,北鄰褒河省級森林公園風景區,區位條件十分優越,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是集生態觀光、旅游的理想之地。
花果村轄區面積690公傾,其中林地面積8035畝,村莊建設用地94.38萬平方米,共有6個村民小組,329戶,1132人,現有耕地面積3780多畝,人均3.2畝。截至目前全村發展桔柑種植面積2700畝,主要栽植核桃、杏、桃、李、櫻桃等雜果800余畝,創辦休閑農家樂60家,2014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4350元。
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該村先后被授予“全國綠色小康示范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級“新農村建設、清潔工程、民主法制、休閑旅游示范村”和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平安村”、“衛生村”、“先進基層黨組織村”等榮譽稱號,2010年度被授予省級文明村。等等。
二、花果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在省市區鎮文明辦等有關部門的指導和關心支持下,該村始終把文明創建活動和全村產業發展相結合,特別是與目前開展的“三嚴三實”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規范黨員干部的行為,倡導勤政廉潔、忠于職守、愛崗敬業、公道正派、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村干部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在群眾中倡導文明新風尚,培育新型農民;廣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關注弱勢兒童工作,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廣泛普及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知識,不斷提高人口質量;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和向孤寡老人送溫暖獻愛心志愿服務活動。實現了全村經濟、道路交通、農業產業、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的大發展。
(一)以培訓教育宣傳為抓手,全面提高村民整體素質。該村把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作為全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堅持教育人、培育人、提高人,促進農民群眾自身素質不斷提高。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廣泛開展以“知榮辱、樹新風”為主題的道德實踐活動。二是狠抓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在全村6個組廣泛普及20字基本道德規劃和“三德”教育學習,社會知曉率達到95%以上。定期對全村及學校進行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漢中市文明市民公約》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培訓。三是大力開展送溫暖、建和諧、扶弱助殘、保護環境、關愛女童等道德實踐活動,使該村15名弱殘老人、女童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政府的救助和關愛。廣泛開展了“講衛生、講文明、講禮貌、樹新風”活動,鞏固了精神文明成果。
(二)以文化底蘊為基礎,精神文明建設結出豐碩果實。一是堅持每年農歷臘月三十至正月初十要在北海廟搭臺唱戲,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成千上萬的香客紛至沓來,燒香拜佛、看戲吟詩、唱山歌,涌現出了一代老山歌手鮮忠義、李海榮、李萬才、景作安等,新時期,又涌現出新一代山歌手黃峰麗、董紀安、丁新芳等。二是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該村的農耕《鑼鼓草》在中央電視臺《農二哥詩社》專題片中得到充分展現,市區宣傳部門、文聯、文化局曾多次在花果村舉辦群賢會,上康莊奔小康吟唱會,文化品牌得到大力宣傳。三是樹立文化典型。該村被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封為山歌村,該村支書景有智被譽為《實踐三個代表的帶頭人》,《山歌村的領唱者》感人事跡,登上了漢中市各家報紙電視等媒介。四是村上成立了專業文藝演出隊,自編自演文藝節目,編新山歌吟唱,積極向報刊雜志投稿發表。村民創作的《游花果》發表在《漢臺演唱》及新華網發展論壇上,《花果山上農家樂》、《盛贊花果面貌變》等歌曲、快板還被收入文藝文學專著《田野飛出歡樂歌》一書中。
隨著花果村知名度的不斷提高,來村采訪、走訪的報社記者、電視臺記者,文人墨客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每年接待文藝演出團體10多次。如今,花果村已成為世外桃源般的都市小山村。登花果山、住農家樂,享受農耕文化,已成為該村一張對外宣傳名片。一年四季,赴這里觀光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春染花果香,藝漫歌村秀,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三)以農村婦女為主力,精神文明建設卓有成效。經調研,該村有5支巾幗志愿者隊伍,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是婦女互助隊伍,共10人,主要幫助單親家庭、缺勞力家庭在農忙季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輕他們的勞動負擔;二是關心留守兒童隊伍,共10人,主要負責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和心理上遇到的問題,并定期向家長和學校反映;三是慈善隊伍,共5人,主要任務是幫助殘疾人和高齡老人辦理低保、養老保險、殘疾證辦理等事項,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四是扶困隊伍,共8人,主要是幫助五保戶和孤寡老人料理生活上的問題;五是搶險隊伍,共15人,主要是遇到突發自然災害時,組織青年婦女積極配合男同志搶險抗災,保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5支隊伍每季度至少開展3次活動。此外,還有秧歌隊30人,中老年健身隊50人,堅持每天下午開展活動。
(四)堅持文明與物質兩手抓,促進該村整體穩步發展。近年來,該村在抓物質文明的同時,始終不忘精神文明建設的引領支撐作用。一是狠抓基礎建設。投資硬化了5條6.8km村內道路,徹底解決了群眾行路難、運輸難問題;投資安裝管道8km,修建過濾池7個,使全村農戶吃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對村委會辦公室、會議室、黨員活動室進行了新建,新添置了辦公桌、會議桌、文柜,并配備了電視機、音箱等電教設備;新建硬化1500平方米村級娛樂活動場所一個,內設停車場、籃球場、健身器材、戲臺等設施;從改善人居環境入手,完成三改一建200戶,農戶普遍用上了沼氣;拆除了村主干道路兩旁破爛土坯房和舊磚房26間;開挖黃花河飲水管道5960米。二是狠抓文化宣傳。主干道農戶墻面制作孝道禮義壁畫近百幅,為10多家計生書屋配備了書報,在村道兩旁設立文明剪紙畫廊。開展評選精神文明家庭55個,平安家庭100個,敬老愛老模范家庭30個,五好家庭150個。三是狠抓經濟建設。桔柑是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目前全村桔園面積已達到2700畝,柑桔總產量1500萬公斤,產值1500萬元。為進一步做好桔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該村引進新品種3個,多次舉辦桔柑種植技術培訓,培養技術能手42名,典型示范戶60戶,成立了漢臺區唯一一個桔柑產銷專業合作社,注冊了“褒河蜜桔”品牌商標,取得了綠色生產基地認定,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利用柑橘創辦了57戶農家樂,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年接待區內外游客150萬人次,為每個農家樂農戶增收10萬元以上,成為村民增收的新亮點,也成為了花果村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
如今全村組組通上了水泥路,戶戶吃上了自來水,沼氣、電器、電視、電話、摩托車入戶率達到了83%,90%的農戶住上了庭院式的樓房。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雖然該村近年來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激勵保障機制不夠完善,因村上財力有限,資金難以保障,致使開展活動的獎懲激勵措施力度不夠,村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不強,創建工作沒有吸引力。二是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載體單一,思路狹窄,方法手段上缺乏吸引力,創建的可持續發展難度大。三是村民文化文娛生活底蘊差,創建效果還需進一步提高,還需省市區宣傳文化部門經常開展一些市縣級文藝演出團隊送文化下鄉進村活動,進一步豐富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關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一)各級省市政府加大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援建和支持力度,設計一些更有實效和更具吸引力的載體,進一步提高村民的自身素質和參與熱情。
(二)各級文明辦每年定期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月活動,促進鄉村精神文明活動常態化。
(三)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與農村開展結對子活動,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扎實有效開展。
(四)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努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致富本領。
(五)發揮好農村黨組織核心作用、家庭基礎作用、新鄉賢帶動作用,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投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農民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煥發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