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多次使用“清”字構詞行文。“清”字的含義有很多種,劉勰在《文心雕龍》中32次使用“清”字構詞行文,涉及煉字、煉詞、章句等方面的技巧,構思新穎、立意獨特、內涵豐富多彩、運用靈活得體,是《文心雕龍》中一個重要的概念。
關鍵詞:文心雕龍 清 清加現象
在《文心雕龍》中,“清加”現象共出現32次,其中個別形式上看似符合但含義上不符合的不包含在內,例如《奏啟》篇中出現“肅清風禁”,意思是肅清風化政教,“清”和“風”分別是各自獨立的含義,并非是“清風”組合在一起。“清”字的用法可以分為普通用法和特殊用法兩大類。
一、普通用法
《說文解字》中對“清”的解釋:清,朖也。澂水之皃。從水靑聲。七情切,古文淸。《說文解字注》朖也。澂水之皃。朖者、明也。澂而後明。故云澂水之皃。引申之、凡潔曰淸。凡人潔之亦曰淸。同瀞。從水。青聲。七情切。十一部。表示水或液體的清澈透明,但是在《文心雕龍》中用來表示清澈透明含義的只有《頌贊》篇中“原夫頌惟典雅,辭必清鑠。”可以看做此類,表示文辭清澄而有光彩。而其它皆和許多不同的詞性結合在一起,有了新的意義和用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清和形容詞搭配,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語境中表現出來的詞性是不同的,這里主要根據在本章句中所表現出來詞性進行分類,總結如下:
(一)表示清新
1、若夫四言正體,則雅潤為本,五言流調,則清麗居宗;華實異用,唯才所安。
《明詩》 清新艷麗
2、及傅毅《七激》,會清要之工;《雜文》 清新扼要
3、故魏文稱:“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
《風骨》 風格的清新渾濁
4、而稱“清新相接,不以為病”,蓋崇友于耳。 《熔裁》 清新的文辭。
5、句之清英,字不妄也。《章句》 清新挺拔
6、孫摯成公之屬,并結藻清英,流韻綺靡。《時序》 清新英俊
7、魏文之才,洋洋清綺。《才略》 文采清麗
8、昔庾元規才華清英,勛庸有聲,故文藝不稱; 《程器》 文采清新
(二)表示清麗
1、至于張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詩緩歌》,雅有新聲。
《明詩》 清麗典雅可以體味
2、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響。《書記》 清麗的風格
3、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定勢》 清新艷麗
(三)表示清潤
1、周乎眾碑,莫非清允。《誄碑》 清潤恰當
(四)表示清峻
1、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明詩》 志趣清高
2、簡文勃興,淵乎清峻《時序》 清峻
(五)清楚明白
1、又詩人綜韻,率多清切,《楚辭》辭楚,故訛韻實繁。 《聲律》 清楚明白
(六)表示細致、博識
1、曹攄清靡于長篇,季鷹辨切于短韻,各其善也。《才略》 清通而細致
2、溫太真之筆記,循理而清通,亦筆端之良工也。《才略》 文辭清通、博識
二、特殊用法
這一部分主要是對“清”和除形容詞以外的詞性搭配進行了總結,由于這一部分只是個例或者內容較少,所以并未對含義進行分類,只對“清”加不同的詞性構詞進行了分類,總結如下:
(一)清加名詞
1、或擬《清廟》,或范《駉》、《那》,雖淺深不同,詳略各異,其褒德顯容,典章一也。 《頌贊》 《周頌·清廟》為《詩經》中的一篇
2、信所謂追清風于前古,攀辛甲于后代者也。《銘箴》 好的風氣
3、清詞轉而不窮,巧義出而卓立;察其為才,自然而至矣。《誄碑》 清潤的文詞
4、標序盛德,必見清風之華;《誄碑》 風采清亮的光耀
5、表體多包,情偽屢遷,必雅義以扇其風,清文以馳其麗。《章表》 清新的文辭
6、若乃按劾之奏,所以明憲清國。《奏啟》 清除弊政
7、故稷下扇其清風,蘭陵郁其茂俗;《時序》 清新的學風
8、況清風與明月同夜,白日與春林共朝哉!《物色》 清風明月
(二)清加動詞
1、士龍思劣,而雅好清省。《熔裁》 文筆簡凈
2、然王命清辯,新序該練《才略》 清新而善辯論
3、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才略》 “越”作動詞可以指聲音、情感揚起,昂揚,這里指音節嘹亮
(三)清加語氣助詞
1、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風骨》 加語氣詞 清新
(四)清加副詞
1、張華短章,奕奕清暢《才略》 文理清暢、暢通
(五)清(形容詞)加后綴
1、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華秀其清氣,物色相召,人誰獲安? 《物色》 清新秀氣
通過以上舉例論證可以看出,“清加現象”在《文心雕龍》中并非個例,而是運用廣泛、靈活,體現了作者核字省句、運用靈活的特點。
三、小結
通過以上舉例論證可以看出,《文心雕龍》中的“清”字的用法實在是廣泛,變換詞性、表意靈活,不單單出現在某一篇某一段,而是在總體論、文體論、創作論中都有所涉及,更有現代學者用“清辣”來形容文章的風格,因此我們應適當給予 “清”字這一概念的肯定,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問題,為龍學的研究開辟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3] 詹锳.文心雕龍義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 周振甫.文心雕龍辭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6
[5]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陳琛(1994—),女,漢族,河南南陽人,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