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野獸派之于美術就像它的誕生地法國那時民眾攻占巴士底獄時候對于整個法國歷史的激昂慷慨,它用鮮艷濃烈的色彩在壓抑沉郁的十九世紀歐洲繪上一抹殊色,在世紀交疊之際以直率、粗放的筆法的將畫者強烈的內心訴求付諸于眾,“一罐顏料摜在公眾面前”的刺目絢麗就那樣闖入了每個人的眼眶和心里,被壓抑了太久的靈魂,在翌日沖出牢籠。那時候一批又一批的野獸派畫者迅速的拔擢而起,又隨著整個野獸派的短暫盛年消弭而去。那年,馬蒂斯在巴黎的秋季沙龍展為印象主義續上了新的生命,賦予了新的名片,他成了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馬爾凱富有文藝復興的銅像像是被關在了野獸籠中,這也是他融入野獸派中最耳熟能詳的一句,但當我們重新瀏覽一張張絕倫的畫稿,馬爾凱畫中靜謐深邃的長河,卻籠住了我們全部的注意力,重新審閱這個年代,我們為馬爾凱這顆蒙塵的星子拭去塵埃,才了然他如此奪目。
眾所周知,馬蒂斯是野獸派之父,卻并不知道馬爾凱同樣也是秋季沙龍的創始人之一,年輕的他擅長人體裸像,青年人的銳色不留余力的從這個少年得志的畫家筆下傾瀉而出,他并非是作古的冥頑不通的傳統主義的維護者,也不是一味追求變革的盲目者,在馬爾凱身上,這二者的優點全都灌諸于其一己,他很好的吸收了東方繪畫的寫意傳神,又將西方的寫實較好的揉于一處,所以當我們看向一張張赤身裸體的少女婦人的時候,聞不到一絲欲望所在,相反沉溺于畫中所表現出來的關于藝術的不可褻瀆。這正是他對于東方筆法的一個非常出色的理解和升華。
馬爾凱是少年得意的典型代表,雖“春風得意馬蹄疾”,卻一生不傷仲永,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褪去少年人鋒芒的沉穩安然更成為吸引人目光駐足的最佳潛質所在,我從網上瀏覽起有關于他的畫作,一幅幅傳神的風景畫就這樣進入眼簾。他的畫總有不同于西方傳統油畫的味道,我仔細在畫的細節著手,發現了在無意的勾勒之中,東方水墨的風姿在漸漸暈染開來,也無怪他有“歐洲葛飾北齋”的稱呼,但我并不完全贊同,只因洋人當年不解華夏筆墨風情,才把東洋技巧封為東方美術,論及,我卻覺他的畫里也能窺得范骨李風。
當人物從馬爾凱的作品全部消失的時候,才是他脫離馬蒂斯的陰影真正走到人前的時候,雖然他一生與馬蒂斯私交甚密,但除卻早年的略微影響之外,他能一直堅持住自己的繪畫風格,而不是成為第二個馬蒂斯,他在野獸派領域獲贊頗高,卻是在野獸派畫家并不太愿意留情的風景圖上。
鼠標光標在一頁頁的翻動著馬爾凱的畫作:清晨的海港,小型輪船在蒸騰著白煙,遠岸白樓連成一片;像是被強行灌了黃色濾鏡的海港遠處是黃色的矮山,近處是半露的蒼翠;明媚的天空下是朦朧的建筑;竹筏和浮漂孤零零的躺在素色的山海一片之中……他的畫像是不像傳統的歐式風格,不像《丹麥女孩》里面男主擅長畫的凡爾納的那樣的景象,也不是《麥田》《向日葵》的完全抽象主義,它就是獨屬于馬爾凱的畫風,東西方畫法的完美碰撞。我們從他的畫上看不到別人的影子,明度不明的空間感里,只是他,阿爾貝·馬爾凱——法國憂郁的瘋子,最浪漫的畫家之一。
也是馬爾凱,將素描成為速寫。素描以真實的鉛筆描繪為骨,只尋求食物最本源的樣子,畫者用精妙的筆法,將這個大千世界褪去色彩,還原到最本真的樣子,同時在二十世紀初的素描,也是極為耗費時間的工程,畫家需要長時間的勾勒和光線色彩采選,最終成畫至少需要七八個小時的時間。馬爾凱拿起鉛筆的時候,起初學習建筑的他也是同所有人一樣,幾個小時幾十個小時完成一幅素描作品,很快,他發現這樣的素描效率很低,并且達成的目的并不需要這樣精細的素描作品,學習建筑的他將速寫帶到了眾人的面前,幾十分鐘成稿,省時省力同時也可以達成一些并非是純美術功用的作品。例如建筑領域有了速寫的加入了以后,給各類建筑設計帶來了極大的便捷。這也是他人生當中,對美術貢獻最大的事情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馬爾凱的老師莫羅,這位生于巴黎,死于巴黎的藝術家,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美術事業,他不同于馬爾凱的表現主義,他總是季度傳說和神話故事中尋找靈感。披著珠光寶氣的莎美樂與鮮血淋漓的圣光人頭也在影響著馬爾凱的創作,在馬爾凱早期作品中能看到老師的影子,只是這種影子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馬爾凱自身靈魂的沉淀最終歸于作品零星可見的點點滴滴之中,而不是成片成片的概念相同。他的老師也是個低調的畫家,卻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徒弟,一顆蒙塵的星星和一顆耀眼到美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顆恒星。
馬爾凱是美術金字塔的頂峰人物,卻難得少了很多奇聞異錄,他不像梵高為了繪畫失去了雙耳,也不像達芬奇那樣在其他領域也有著極高的建樹,更不像但丁一樣甚至在宗教領域據有一席之地。他什么周圍都沒有,甚至各大撰稿人也不愿意浪費筆墨去描繪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傳奇色彩的人,他是創立了速寫,可他沒有因為速寫放棄了什么,他是西方的葛飾北齋,但葛飾北齋在大多數人心里甚至都僅僅是一個符號,何況馬爾凱的名頭是西方的葛飾北齋呢?他默默走過了一整個世紀,留下了一幅又一幅的傳世之作,可惜財大氣粗的財主們只聽說梵高、達芬奇、齊白石……這樣曉喻天下的名家,所以馬爾凱的畫作一直都是二流畫作的價格,并不能成為拍賣會的頭牌。但也有像我們這樣愿意撥開一層面紗去探尋這背后故事的人,他就愿意投資一副這樣的畫作,真的懂得賞識畫品的人,無一例外會溺死在馬爾凱的一片純白、純藍和純黃的世界之中,就像他這個人本身,就是單調的色彩,讓人一下子就讀到了他整個人生,雖然他不傳奇,但他仍然是美術銀河中耀眼的一顆星子,只是這顆星星蒙上了塵埃,我們在黑邃中無法看到它熠熠的光輝,就理所當然的忽視了它的光芒。
作為畫家,馬爾凱給我們帶來了視覺盛宴和值得我們慢慢回味的作品,作為一個人,他默默生活著,繪畫著,教會我們淡然的處事方法。一個著名的畫家,要不是像梵高那樣有卓爾不凡的過往,要不像馬爾凱那樣學會大隱隱于市的處世之道。當今社會給了我們美術從業人員更多的機會,同時也來帶來了更多關于紅塵浮世的紙醉金迷。馬爾凱的藝術造詣是很少一部分人可以超越過去的,但他留下來的對待藝術的態度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借鑒,藝術借鑒是大忌諱,但美麗人格的借鑒是值得推崇于世的。今天我為馬爾凱拉開了他這顆星子上蒙上的薄紗,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去關注那些沉默著的星辰和學習他們一生的淡然,當藝術家的心靈蒙了塵,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擦拭掉的。但過往不同,只要你為星辰,必有人為你拭去蒙塵,我們藝術家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