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摘要:在現階段的我國,處分原則受到了過多的壓制,法官自由裁量權過度膨脹,加強對當事人程序主體權的保障乃是當務之急?;诖耍疚母攀鎏幏衷瓌t的法律規定,分析現階段,對處分原則存在的錯誤認識,探討加強處分權保障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事訴訟 處分原則 處分權
處分原則是當事人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支配,貫穿訴訟的全過程,對訴訟的開始、進行、終了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在權利主體對其權利的控制和支配基礎上的一項訴訟原則。權利主體對其權利是主張還是放棄,是處分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貫穿訴訟全過程的一項訴訟原則。
1處分原則的法律規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處分原則的含義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支配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的準則。”
對具體的法條關于處分原則的內容就不過多闡述。概括來說,第一,當事人基于真實自愿行使處分權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第二,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對民事權利享有處分權??梢愿鶕约旱囊庠柑岢龊侠淼脑V訟請求。第三,在訴訟程序啟動上,當事人對民事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享有處分權。
2現階段,對處分原則存在的錯誤認識
(1)當事人作為民事訴訟的主體,不應僅僅享有實體法上的處分權,更應充分享有程序上的處分權。在一些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可能會對一些實體利益做出取舍,也許會放棄一些實體利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活的某些利益的平衡。
(2)國家的不當干預造成了對當事人處分行為的限制。這是受前蘇聯法律體系影響的殘留法院代表國家依其職權對訴訟程序的開始、訴訟對象和訴訟的終結進行的某些不妥當的干預,限制了當事人的處分權。
(3)與第二條相對的是把當事人的處分權看作絕對自由的權利,法院對于當事人處分行為的熱和干預都看作對處分權的侵犯,這是一種過于片面的觀點。“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為其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所以在必要時候法院還是要進行干預的。
3加強處分權保障的建議
3.1 加強對于處分權保障的意義
(1)作為人性要求的法的主體性原則,體現在民事訴訟中就是當事人在訴訟程序中處于主體地位,能自主支配自己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自由權是人權構成要素之一,處分權最能體現自由。民事訴訟中,一方面當事人有權決定如何處分爭議的實體權利,從而保護自己的權益;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圍內選擇解決民事糾紛的途徑、方式。從這種意義上說,當事人處分權并非僅僅基于傳統民法上的私法自治原則,更為重要的是根源于憲法中關于財產權及自由權的保障規定。
(2) 處分權是對權力的有效制約。孟德斯鳩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沒有原告就沒有法官”、“不告不理”等早已成為司法準則,意味著法院不能主動處理糾紛,也不能超出請求范圍判決。應當將通過保護處分權來抑制法官權力的過度膨脹。
(3)處分權保證訴權的實現。當事人正是通過對自己民事實體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的處分從而實現民事訴權并保護訴權的?!霸O置處分權對訴權施以保護,體現在處分權對訴權及各項具體程序權利的取舍和運用,均由當事人自由主動為主,以制約中立者的裁判權,從而保證訴權的實現。”
3.2 堅持審判行為和當事人訴訟行為相協調的理念適用處分原則
審判行為和當事人訴訟行為在民事訴訟領域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只有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民事訴訟目的的實現。當事人必須根據法律的規定行使自己的處分權,其處分行為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處分原則在這一方面的要求,本質就是當事人的處分行為不能損害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也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對于當事人不合法的處分行為,人民法院有權確認其無效,或者不允許其予以實施。
3.3 理順訴權、審判權和處分權之間的關系
(1)處分權和訴權都來源于人權,看似相互獨立又并列,但不僅僅是平等并列的;甚至處分權應在訴權之上,至少是訴權受處分權的原則性指導,處分權使訴權和勝訴權利的概念成為現實。
(2)我國的現實中,當事人的處分權并未真正地制約到法院的審判權。應增加當事人控制程序啟動、終止方面的法律規范,確立當事人主導的原則,避免法院不顧當事人意義而啟動或終止訴訟程序的作法。
3.4 賦予并規范法院的釋明權
法官的釋明權就可以使處分權與民事訴訟之制度目的達成一致。釋明權就是指為明了訴訟關系,由法官向當事人就有關法律上、事實上問題發問,并給予當事人就這些問題充分陳述機會的一項權能。不少當事人因經濟原因無力委托律師代理訴訟,而自己的法律知識又十分缺乏。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享有處分權,或者即使知道,也不知道處分權到底包含些什么內容,應當怎樣行使。對此,人民法院就有義務進行適當的說明或引導,并通過告知或提醒的方式,促使當事人恰當和正確地行使處分權,實施處分行為,或提高他們對自己處分行為所將產生的法律后果的認知。這就是人民法院對處分原則的適用進行釋明的義務。
3.5 增加處分權的救濟制度
新民訴法在原處分原則至上增加誠實信用原則,看似強調了處分原則的適用,實際還是對處分權的限制。當然這樣的限制必不可少,但仍缺少對于處分權的救濟制度的規定。權利的救濟制度的缺失使權利形同虛設。民事訴訟處分權的實現無疑需要救濟制度作為保障,以防止審判權或其他權利的非法限制。
總之,隨著人們權利意識的提高,對處分原則也日益重視。處分原則所蘊涵的不僅是訴訟制度設計上的合理,還體現出該制度對人性的終極關懷。它具有重大的制度價值和深遠的社會意義。只要我們在理念上樹立了處分原則,相信在立法上處分原則亦將會進行相應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米梓睿,劉婷婷.民事訴訟處分原則的問題與完善[J].商業故事,2016(5).
[2] 聞淵.淺議民事訴訟中處分原則的適用[J].卷宗,2018(6).
[3] 余咸榮.處分原則在民事訴訟中的特色[J].現代商貿工業,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