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日趨進步,教育本身也發展著深刻的變化。本文從幾個方面論述了新形勢下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以及如何提高教師素質.
關鍵詞:教師素質提升 培養能力
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對人民教育事業無限忠誠,有高度的事業心和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有科學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有公正廉潔的品質;有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這些基本素質。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日趨進步,教育本身也發展著深刻的變化。對于教育目標提出了新要求,特別是課程標準的出臺,使教師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的教育形勢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1、新課程開發意識。 隨著市—區--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建立,課程開發能力已成為教師最重要的專業能力之一。培養和增強自己的課程意識,實現從單純的課程執行者到課程研制者的角色轉變,提高其課程開發能力和相關技術,才能使教師不斷獲得專業成長。
2、科研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教育科研能力是當前新課改教育活動中教師教育所必備的能力。現代教師要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要成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實踐者和研究者,為提高教學水平,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造性人才能力,那種“教教材”的“教書匠”的傳統做法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學生素質,迫切地呼吁著教師的創新智慧。所以,教師必須以研究者的姿態,進行教育教學并在不斷的研究與探索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3、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師教育對象是人,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精神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引導學生健康活潑地成長。同時,教師也是工作群體的一員,要有與同事融洽相處,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僅涉及學校,同時還涉及到家庭及社會,所以教師還應具備有與家長、社區有關人員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從而形成教育全面進行有效地工作。
4、教師必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
當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和信息科學技術智能化、信息網絡全球化、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將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手勢在必行。科技的現代信息技術已走入校園為現代教育服務,結合教師必須迅速適應科學發展的形勢,學習、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堂課”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
5、學習能力
未來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要求教師成為終身的學習者。瑞士的查爾斯、赫梅爾曾指出:“終身教育是唯一能夠適應現代人,適應生活在轉變中的世界和變動社會中的人的教育。這樣的人必須使自己能夠不斷地適應新情況。”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才能時時充電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如何引導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素質,主動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戰,建立有效的、促進學校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師資培訓成為學校永恒的話題。走向校本的教師培訓應運而生。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我校十分重視引導教師加強學習,把集體學習與個人自修結合起來。學校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改革政策法規,讓教師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學校教育改革的動態;每學期列出必讀書目,開展各種學習活動。
2、教師的教學研究、科研能力的培訓。
1)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主要形式。每個教研組的教研活動有計劃、有主持人、有中心發言人、有研究內容或主題,教師有書面發言材料。除此以外,我校打破了以本學科、本年級教師為主的教學研究,實行同學科跨年級、跨學科跨年級的主題式的教學研究活動。如觀摩聽課、課后集體評議、召開經驗交流、進行案例學習研究等,形成教師合作互動、經驗分享的格局。
2)課題帶動
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我校把課題研究作為培訓的基點,教導處定期組織教研組或課題組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培訓,學習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與本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注重教師之間的交流與研討,鼓勵教師將研究的心得體會及時記錄下來,邊研究邊總結邊反思。
3、組建教師學習、成長團體
學校以市、區、校級骨干教師為中心,發展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組成學習型教師組織。教師組織成員共同探討制定出教師的培養目標,即市級骨干教師在五年之內成為市內名師或國家級骨干教師,區級骨干教師在三至五年內成為市級骨干教師,校級骨干教師在二三年內成為區級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在二年之內成為校級骨干教師,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實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發揮教師的潛力,從而創建性地進行學習和工作。
4、開展教師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
校本教師培訓改變了教師培訓就是對學科專業知識補課的觀念和做法,學校及教師本人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獨創地位和作用被發現和受到重視。
現代教育技術是運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多年來,教育技術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改革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及教學組織待方面,顯示了強大的和獨到的作用。因為現代教育技術強調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注重編制和運用教學媒體,并進行教學設計,以優化教學全過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各種音像手段,繼續搞好多樣化的電化教育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要有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和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應該說,實施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和發展學生多樣化個性的素質教育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但我們認為,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動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育質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