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曰勝
摘 要:隨著中韓創新創業園在成都設立,四川省高校韓語專業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關系越來越重要。本文將結合四川省高校韓語專業與成都中韓創新創業園的實踐活動,積極尋求有效的聯動機制,實現四川省韓語專業與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韓語專業 區域經濟 中韓創新創業園 聯動機制
中韓創新創業園設立以來,四川省高校韓語專業與中韓創新創業園開展了密切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了中韓創新創業合作邁上新臺階。目前四川省高校韓語專業與成都中韓創新創業園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仍需要不斷擴大,迫切需要建立促進雙方合作交流與共生共贏的聯動機制。
一、中韓創新創業園的韓語人才需求及供給現狀
目前,四川省高校韓語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停留在良好的韓語溝通能力上,但企業所需要的是既能熟練掌握韓語,又掌握經貿、法律、機械、編程等知識的復合型韓語人才。雖然四川省內高校韓語專業每年可以向企業輸送200余名畢業生,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滿足企業的需要,很多崗位都需要對新入職人員進行長期的培訓,大部分畢業生核心競爭力不強,還不能完全實現和企業的直接對接,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為解決這一問題,企業不得不從外地引進大量人才,這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韓語專業畢業生外流現象嚴重,很大一部分畢業生選擇回到家鄉或者去北上廣等大城市就業。因此,四川省韓語人才供需呈現出企業需求大但完全滿足企業需求的畢業生少、企業人才短缺但韓語畢業生外流的現象。
二、四川省韓語專業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脫節的原因
1.高校與企業的聯動機制不完善
高校韓語專業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聯動機制的構建,不僅需要高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和互動,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還需要地方政府完善引導機制。長期以來,地方高校受教育部管理,與地方政府之間缺乏積極有效的溝通,對地區人才需求了解不夠及時,根據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滯后于市場需求,導致高校韓語專業培養的人才不適應地方經濟
發展。
2.高校的適應機制不健全
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兩國經貿往來日益頻繁,眾多韓國企業紛紛進入中國投資設廠,兩國間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連年攀升,市場和經濟發展對韓語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甚至一度曾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國內眾多高校紛紛開設了朝鮮(韓)語專業,韓語教育正以較快的速度發展。然而,國內的韓語教學與英語等專業相較而言,專業開設時間較短,教師隊伍的數量、職稱結構不夠合理,辦學經驗有待總結和反思,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基本雷同,體現不出本校的特色和個性。韓語教學的目標主要是培養熟練運用韓語的人才,教學內容很少與地方經濟建設相結合,與就業密切相關的實用性內容較少,缺乏有效的協調與合作機制。大部分高校的韓語教材是沿用較早開設韓語專業院校的教材,或者引用韓國原版教材,校本教材建設處于探索階段,很多教材缺乏教育學理論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材內容相對落后于時代,按照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沒有結合社會發展,韓語畢業生很難適應區域經濟發展。
3.高校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不同
企業的目標是追求經濟效益,需要的是可以直接投入工作中的員工,因此中韓創新創業園的很多企業寧愿舍近求遠,從省外招聘經貿、法律、計算機等專業的朝鮮族以及從韓國留學歸來的學生,也不愿從四川省高校韓語專業招聘畢業生、投入財力物力在上崗前進行業務培訓。另一方面,高校的發展目標是為社會發展提供韓語人才,提升科研和學術水平,提高在競爭中的實力。目前,四川省韓語專業響應國家號召,開展應用研究,積極探索轉型策略,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
三、四川省韓語專業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聯動機制構建
1.高校轉變觀念,調整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
(1)高校要樹立“立足四川,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理念。
為了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四川省韓語專業必須轉變觀念,積極樹立“立足四川,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理念。為了更好地貫徹和實施這一理念,首先,四川省韓語專業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四川省經濟發展的需求,結合中韓創新創業園的實際情況,調整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以保持與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相一致。其次,四川省韓語專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長期堅持“立足四川,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理念,將其作為辦學理念的一部分,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及時調整教學實踐,不斷促進區域經濟創新發展。
(2)高校要調整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課程設置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為了培養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四川省韓語專業在調整課程設置時,需堅持以下原則:
①實用性原則。要確保學生學習的知識,在其畢業后能夠在工作中運用,而不是學完就拋之腦后。因此,開設的課程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根據中韓創新創業園企業的需求,開設實用性強的課程,培養既能熟練運用韓語又精通經貿、法律、計算機等領域知識的適用于多種崗位的復合型人才。
②實踐性原則。在課程設置時,必須將課程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走進企業進行調研,并根據調研結果及時調整課程設置,以畢業生在工作中的反饋作為檢驗課程設置的重要指標,充分地考慮和滿足企業的需求。
③實時性原則。開設的課程應該緊隨時代步伐,反映最新的知識、技術和工藝方法,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知識體系,不能拘泥于課本上的內容。為了貫徹這一原則,可以聘請或邀請企業的專家、技術人員來擔任講師,向學生傳授最新的知識和技能,以更好地培養韓語人才。
為了更好地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韓語人才,高校韓語專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人才培養模式:
①調整課程體系,開設更多樣的專業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貼合企業需求調整課程內容和難度,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做出調整,以培養區域經濟發展做需要的人才。
②開設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選修課,例如經貿韓語、旅游韓語、汽車韓語、醫美韓語等課程,技能滿足企業對韓語人才的多元需求,又能增強學生的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③完善韓語專業雙學位輔修課程制度,鼓勵學生學習英語、日語、經貿、法律、計算機等專業的知識,推動復語型外語人才、復合型韓語人才的培養,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所需的人才。
④開設多樣的選修課程,完善創新創業課程制度,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區域經濟創新發展。
2.企業攜手高校,構建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利合作平臺。
(1)搭建就業交流平臺,實現校企順利對接,促進穩定
就業
①地方政府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全方位的宣傳招聘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吸引中韓創新創業園有用人需求的企業和有求職意愿的韓語人才參加畢業生需求見面會、校園招聘會等多種招聘活動,為企業和高校搭建橋梁,解決企業用工需求,實現高校畢業生穩定就業。在組織招聘活動時,地方政府應該全面了解企業的需求情況,做好招聘信息分類、篩選和整理工作,并對四川省韓語專業畢業生情況進行調查,掌握供需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對接服務。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就業跟蹤指導和服務,切實增強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穩定性和成功率。
②高校韓語專業要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持續加強就業信息收集、發布、宣傳力度,推進就業信息發布常態化,進一步解決就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更多的畢業生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還要收集、整理、分析往年的就業信息,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創新發展。
③企業要充分發揮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主渠道的作用,搭建企業與高校韓語專業畢業生雙向選擇交流平臺,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市場自主擇業,不斷拓寬就業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穩步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還要加強與高校韓語專業交流,根據自身需求向高校韓語專業提出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調整意見,幫助高校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韓語人才。
(2)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構建產教研融合體系,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①完善中韓創新創業園企業與高校韓語專業合作機制。
在地方政府主導下,中韓創新創業園企業積極參與,組建由企業和高校韓語專業共同參與的校企合作監管部門,形成“共同培育人才、共同監管過程、共享合作成果”的校企合作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區域經濟創新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②創新中韓創新創業園企業與高校韓語專業合作模式
1)調研企業需求,建立畢業生信息庫和企業信息庫
高校韓語專業調研企業對畢業生的知識和能力要求,匯集、整理歷年畢業生的崗位信息并進行分類,建立畢業生信息庫和企業信息庫。不僅可以明確人才培養方向,而且可以根據企業的規模、業務精確提供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2)結合企業特點,開展特色化、差異化合作
以企業信息庫數據為依托,結合企業規模、業務,高校通過不同的方式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
合作方式一:高校韓語專業從中韓創新創業園企業邀請企業的專家、技術人員來學校開展講座,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企業邀請韓語專業學生走進企業參觀,體驗企業文化氛圍,了解企業業務流程。
合作方式二:高校韓語專業從企業聘請專家、技術人員來學校擔任講師,分析企業的真實案例,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使企業參與韓語人才培養的過程,共同培養韓語人才;企業定期派遣員工進入高校韓語專業進行韓語培訓,提高韓語綜合運用能力,以更好的與韓國企業對接業務;高校韓語專業派遣教師深入企業和企業員工進行交流,學習最近的技術和知識,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以更好的開展教學。
合作方式三:根據企業的業務內容,由高校和企業一起開發特色鮮明的校本教材,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韓語人才;以高校的教學經驗和企業的實踐經驗為基礎,由高校和企業一同申報課題項目,一起開展科研,一起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企業和高校一起修改、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新的教學大綱,推動教學質量改革,調高教學質量,從而推動四川省韓語專業建設;建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企業為高校韓語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場地,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評價,企業從參與實習實踐項目的畢業生中招聘業務能力強、綜合變現優異的人員;開展訂單式人才定向培養,學生在學校完成韓語知識學習后,由企業開展業務培訓、技能培訓和企業文化教育等,為企業定制人才。
對于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主要開展第一種校企合作,對于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合資企業和韓資企業主要開展第二種和第三種校企合作,根據企業規模和業務靈活開展校企合作。
3)高校與企業簽訂長期有效的校企合作協議,持續開展校企合作,擴大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最終實現服務學生、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目標。
四、結論
地方高校承擔著為區域經濟建設培養人才、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的重任,是推動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四川省韓語專業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聯動機制尚不完善,存在認識不到位,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度不夠,與企業的互利合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因此,高校韓語專業應轉變觀念,強化服務意識,調整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攜手企業構建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利合作平臺,實現校企順利對接,構建產教研融合體系,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構建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 張艷秋;楊忠秀.民族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聯動機制探究——以延邊大學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3)
[2] 王軍超; 張亞靖; 張倩.高校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聯動機制建設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區就業吸引力的視角[J].經濟研究參考.2016(07)
[3] 黎衛.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聯動機制構建思考——基于廣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視角[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7(10)
[4] 王忠惠.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文化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4(05)
[5] 莊建花;沈秋池.淺析校企合作模式現狀與改革[J].企業科技與發展. 2016(10)
[6] 張志強.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2(02)
[7] 胡俊巖.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5)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2017年度科研項目“四川省韓語專業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聯動機制構建探究”(項目編號:17SB042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