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夢澤 江英勇 趙陽洋 王尉丞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經濟體經濟發展相互影響,相互依賴,進而成為了密不可分的整體二當下中美兩國作為當下第一、第二大經濟體,雙方的貿易關系不僅影響了彼此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對國際社會全球化經濟產生深遠影響。近期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形勢緊張,中美貿易戰起因如何?又有什么影響?能帶給中國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本文探討了中美貿易戰對雙方及全球的影響。最后就中國視角,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字:中美貿易戰 進展 影響 應對
引言:
世界的融合使得經濟呈現全球化,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資本、技術及產業也借助于對外貿易得以有效利用,為我國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商品征收500億美元關稅,原因是中國的相關商品涉嫌侵權美國的知識產權。特朗普政府為什么要在這一時刻對中國采取如此不講理的措施呢?
一、中美貿易戰爆發的原因
美國政府對中國相關商品采取加收500億美元關稅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的迅猛崛起給美國高科技產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在全球的位受到嚴重沖擊。美國借以“國家安全”和“知識產權”為由,對中國采取了這一措施。中美貿易嚴重失衡中美貿易失衡是特朗普政府挑起貿易戰的直接原因,美國要求中國降低美對華貿易赤字1000億美元并且進一步開放市場。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鞏固美國霸權主義。
二、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中美貿易戰的直接效應是影響相互的貿易,并影響與貿易相關的企業、產業、就業以及宏觀經濟。美國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和歐盟加起來占了中國30%多的出口份額。美國作為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對中國發起貿易刁難,對中國的出口貿易會直接產生影響。出口的下降會引起相關產業、出口產業的萎縮,或者是產業的經營狀況發生變化。同時也會導致全球股市遭重創。貿易戰對投資者的信心造成了影響,接下來投資人會回歸理性,股市下跌是一次短期的沖擊,對中國的影響并不是太大,因為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是好的,中國經濟的回旋余地大。美國向來把中國當做潛在的戰略對手,不論是在經濟還是政治。將刺激中國政府開發新興市場。國內以中西部地區為主導,國外倡導中國企業走出去,給外企走進來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不是用僅剩不多的人口紅利來吸引投資。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加大自身科技開發,與別國開展合作,開拓海外市場。此外也將影響中國外貿企業注重質的開發,不再出現中興那種受“質”于人的窘況。
三、中美貿易戰給中國帶來的挑戰,機遇
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增加使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中美貿易之間的摩擦也在不斷增加,而且涉及到的領域范圍也在擴大,具體涉及到了不同領域的產品、企業、產業等,同時也影響著政策和制度等宏觀領域,導致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弱勢。中美貿易的不均衡給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帶來的風險是持續的。
我國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中受益匪淺,那么中美貿易戰的拉開雖然帶來了一些挑戰,但是機遇也是并存的。我國積極倡導和參與自貿區戰略全面布局,將自貿區建設作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基礎,同時推進亞太全方位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還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這是順應全球經濟發展的開放性戰略,也是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的有效源泉。“一帶一路”的建設將中國的生產要素輸送出去,并且帶動了沿線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共享。在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的同時也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的升級。
四、針對中美貿易戰中國的具體應對政策選擇
1.中美雙方通過雙邊磋商解決。
首先重新確定中美貿易平衡的關系,進一步豐富貿易往來的內涵,以為雙方構建貿易空間,挖掘發展潛力為目標,建立雙邊磋商和協調和預警機制,就雙方的貿易往來問題進行溝通協商。如果通過談判等手段仍無法避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那么中國也必須采取強有力的反制裁措施。中國對美國實行反制裁措施應重點打擊中國進口規模占美國出口規模比重較大的產業或產品。大豆、水果、棉花、谷物等農產品,汽車及零配件、飛機制造業等是美國對華出口的“七寸”,中國應對這些產品進行重點的關照。
2.通過WTO相關條例,進行合法維護權益。
除了借助本國法律機構外,作為WTO成員的中國,應該主動學習,充分利用WTO現有機制解決爭端。爭取話語權和主動權,樹立國家威望,提升國際影響力,進而在貿易戰中降低風險。向WTO申訴,在WTO的框架下讓國際輿論、讓全球的輿論不支持美國。
3.中國需加強金融監管以防范“貿易戰”擴大所導致的系統性風險。
中國在積極應對美國“貿易戰”風險時,除了在貿易領域做好相關反制準備外,還需在國內經濟金融相對薄弱的領域加強監管:一是高度警惕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化以及泡沫破裂的可能性。二是需要控制社會各部門的杠桿率,以防某領域的局部風險爆發而導致系統性風險。三是應對外匯占款、出口依存度較大的區域的銀行資產質量保持密切關注。
結語:
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貿易摩擦也不可避免,但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于各國經濟的發展而言都是利益共贏的,因此貿易保護實際上是不理性的行為。基于此,我國在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中國產業與貿易結構調整:加強自身發展,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推動城鎮化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升級,推動市場公平公正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推動中國對外貿易的健康和諧、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熊杰,胡堯,駱端端.淺析中美貿易戰影響[J].經貿實踐,2018,(10):82.
[2] 李春頂.中美貿易戰的進展、 影響和應對措施[J].中國市場,2018,(24):1-3.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4.001.
[3] 吳于藍.淺析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機遇和挑戰[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6):153.
[4] 陳泠璇.淺析中美貿易戰[J].經貿實踐,2018,(11):74,76.
[5] 郭可為.中美"貿易戰"將去向何方?[J].銀行家,2018,(5):69-71.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戴夢澤(1996-10),女,本科,西華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江英勇(1996-5),男,本科,西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水利水電工程。趙陽洋(1995-10)男,本科,西華大學,電氣與電子信息學院,自動化。王尉丞(1996-3)男,本科,西華大學,電氣與電子信息學院,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