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明 尚文青
摘要:進入到媒介融合時代,以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大眾傳媒,在社會公眾當中的輿論引導能力,受到了強烈沖擊。本文首先簡要概述了,媒介融合時代對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所產生的影響;其次,探究了媒介融合時代下,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希望能為該領域關注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媒介融合 廣播電視 輿論引導 話語權 聯動機制
引言: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國內大眾傳媒領域,特別是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對于輿論引導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在現代化科學技術的推動作用下,網絡媒體和自媒體等新興媒體形式逐漸發展壯大。如何在此種環境下,確保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在社會公眾中的輿論引導能力不被削弱,對社會產生正確的輿論導向,成為了相關領域工作人員的工作重點之一。
一、媒介融合時代對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的影響
(一)廣播電視受眾群體數量減少
傳統廣播電視媒體作為輿論傳播和引導的手段,經歷了十分漫長的發展歷程。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技術不斷涌現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年輕受眾群體,更加傾向于網絡媒體等較為便捷和新潮的媒體平臺。與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相比,新興網絡媒介信息資訊更加豐富,同時對輿論進行傳播也更加及時。在這一發展過程當中,廣播電視媒體的受眾群體逐漸流失。受眾群體減少導致了廣播電視媒體在社會公眾中的輿論引導能力也逐漸下降,對其自身的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1]。
(二)輿論引導多元化發展
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媒體對于社會輿論引導的狀態,也在發生著變化。廣播電視媒體的傳播方式主要為單向線性的傳播模式。廣播電視媒體雖然提出了“受眾中心論”,但是也不能否認,廣播電視媒體在發展過程中,消息的傳播者始終占據了引導社會輿論的主體地位。新興的網絡媒體具有明顯的交互式特征。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網絡媒體有效地打破了傳統一元化的輿論引導模式,轉變成為了多元化的輿論引導形式。微博平臺當中擁有百萬、千萬粉絲群體的博主大有人在。博主們通過原創發布或者轉發社會熱點新聞、焦點話題等,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廣的覆蓋范圍,進而對社會公眾產生引導效果。
(三)媒體話語權體系面臨轉型
從陳述方式方面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新型網絡媒體的話語體系,對于廣播電視媒體的話語體系,造成了十分強烈的沖擊。廣播電視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擔負著官方輿論的作用,所以在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報道時,語言和情緒都相對冷靜和理智。相比之下,網絡環境當中的媒體,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對于某一事件的看法,情緒更加飽滿,同時也更加具有創造力。網絡環境語言更加通俗易懂,貼近實際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媒體話語權體系的轉型。
二、媒介融合時代下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提升的方法
在媒介融合時代下,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急需提升和轉變。
(一)適當放寬節目類型
將我國現行的《廣播電視法》作為基礎,在現代化媒介融合的情形下,為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機制發展,提供更為強大的保障。特別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在推動廣播電視媒體轉型發展的過程中,一切都要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適當地放寬節目的類型。重視政府與市場對于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的共同作用,以此實現政治性的輿論引導目的。與此同時,還要將市場的力量,充分地融入到廣播電視媒體內容制作環節中,以內容取勝。比如,對傳統的戲曲文化節目形式進行創新,將傳統戲曲文化與現代流行歌曲元素相互融合,打造年輕人容易接受的戲曲文化節目,可以引導廣大受眾群體,更加關注我國傳統戲曲文化藝術的發展與傳承,在實現盈利的同時,正確引導大眾審美[2]。
(二)不斷提高節目質量
媒介融合時代下,廣播電視新聞環境的傳播與發展的競爭不斷加強。廣播電視媒體需要對自身節目內容與節目的質量,都進行優化和調整。借助平臺的優勢,強化廣播電視媒體在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實力。在這一過程中,廣播電視媒體要積極地打破媒體組織間的壁壘,增強廣播電視媒體輿論引導能力。比如,廣播電視媒體可以在新聞立臺原則的基礎上,對話語體系進行優化調整。確保新聞內容的采訪、編輯和制作等各個環節中,都能夠體現出專業水平。此外,廣播電視媒體還需要廣泛地吸收具有現代化媒體操控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在現代化人才和科學技術的推動下,促使廣播電視媒體更好地適應融媒體環境。在此種發展模式下,廣播電視媒體可以更好地發揮出自身在社會公眾當中的意見領袖作用,更加積極地迎接媒介融合帶來的挑戰,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實現自身的穩步發展。
(三)重構媒體聯動機制
除了上述兩種方法以外,在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離不開新媒體的支持。對此,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要積極與新媒體尋求合作,幫助新媒體正確地規劃發展道路,同時對自身的發展方向也進行適當地調整。比如,對構建區域化的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環境,使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可以發展成為輿論的引導者。此外,還可以在廣播電視媒體內容社交化的基礎上,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型科學技術,構建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聯動。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官方微博以及門戶網站等方式,實現廣播電視媒體的網絡化與現代化。確保廣播電視媒體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當中占據主導,贏回話語權。構建臺網互動的發展模式,在提升廣播電視媒體輿論引導能力的基礎上,對受眾群體的媒介素養也進行優化提升,確保受眾群體在面對繁雜信息時,具有分辨和篩選的能力。
總結:綜上所述,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從事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工作人員,要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認真分析融媒體對傳統電視廣播媒體所造成的影響,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地放寬對節目類型的要求,同時持續不斷提高節目的質量,對媒體聯動發展機制進行重新構建,確保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在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當中,能夠始終堅守自己的陣地,強化對社會公眾輿論的引導。
參考文獻:
[1] 閆麗.分析媒介融合時代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的提升[J].西部廣播電視,2015(13):65.
[2] 喬保平,鄒細林,冼致遠.媒介融合:廣播電視輿論引導的轉型與突破[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7(03):182-186.
作者簡介:陳啟明(1969—),男,漢族,籍貫:四川省自貢市,單位:自貢市廣播電視臺,研究方向:編輯主持。
尚文青(1973—),漢族,籍貫:河南淮陽,單位:四川自貢廣播電視臺。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媒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