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榮
摘 要:基于暖通空調制冷系統基本原理,對BP神經網絡、Matlab和自適應模糊控制在制冷系統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深入分析,為系統控制的優化改進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暖通空調 制冷系統 系統優化控制
目前,空調系統能耗在建筑總能耗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為降低系統能耗,使系統始終處在最佳運行狀態,需要進行優化控制,這就要用到一系列先進技術,提高系統整體控制水平。
1暖通空調制冷系統基本原理
對于暖通空調,其制冷系統主要利用制冷劑來完成熱量交換,無論是壓縮機,還是蒸發器,都會有制冷劑持續循環,其自身所處狀態將不斷發生變化,最終實現吸熱和放熱。蒸發皿當中,制冷劑可以吸收大量熱量,此時制冷劑將從液態變成氣態。制冷劑氣化后,將進入壓縮機,通過壓縮變成溫度和壓力均較高的氣體,于冷凝器當中向水或空氣不斷傳熱,最后變成液態。以上為基本循環過程,重復多次即可完成熱量交換,實現降溫目標[1]。
除制冷劑的反復循環以外,在暖通空調當中,還包括空氣、冷卻水和冷凍水的循環。以上循環均會與制冷劑產生熱量交換,降低空氣實際溫度,達到預期制冷目的。根據上述原理可以看出,對于制冷系統,它是主要耗能部分,通過優化控制,能有效減少能量的損耗。
2暖通空調制冷系統優化控制
制冷系統直接受氣候條件與室內實際情況影響,為達到預期的制冷效果,系統將全部投入運行,使系統僅有一部分進入負荷狀態,使能耗增加。對此,建議從負荷方面著手,對制冷系統的吸氣狀態進行研究,最終實現系統的節能控制。
2.1系統對BP神經網絡的具體應用
對于BP神經網絡,它屬于多層反饋網絡,能解決隱藏單元之間的連接問題。同時,在非線性方面,還有重要作用。按期基本特性,可用于下列幾個方面:其一,模式識別和分類,針對計算機數據,能將信息分成多種類型,如語言、文字與圖片,以數據特征為依據進行識別,再對信息進行歸類,為信息處理創造便利;其二,函數系統控制,借助自身具有的非線性特征完成函數建模,完成建模以后,系統可用于現代工業控制,比如對工業機器人進行運動軌跡自動控制;其三,數據壓縮,利用BP神經網絡,能對數據實施壓縮處理,避免數據占用太大的內存。除此之外,還可按照特性實現有針對性的數據抽取,為數據分析及使用提供便利。
鑒于以上特征,制冷系統同樣可以應用神經網絡,完成對吸氣壓力等參數的模擬。這是因為制冷系統實際能耗具有非線性特征,在對其能耗狀態進行收集時,無法保證真實性與時效性。對此,通過對神經網絡的引入,能實現真實的實時模擬。在神經網絡的支持下,能對所有形式的非線性函數進行模擬,從而無限逼近真實值。另外,還可在狀態監測過程中應用,以便進行調整與控制[2]。
2.2系統對Matlab的具體應用
Matlab,為工程語言,用于處理海量數據,具有極高的處理效率,在當前的控制系統及仿真中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技術快速發展,當前的Matlab已經十分完善,不同領域的專家均可以自身要求為依據使用專門的工具箱,包含與訓練和設計有關的子程序,在需要時可直接進行調取。在這一方面,它能使設計和應用實現模塊化,對系統控制整個過程予以簡化。因此,即便沒有掌握算法本質,也能通過對函數模塊的合理應用來完成設計目標,為建模過程創造必要的條件。
對于算法,一般建立在神經網絡基礎上,能對系統實際運作過程進行模擬,其中,Matlab只是一個運行模塊,可將其看做一個子系統。若在制冷系統當中運用神經網絡,則可利用Matlab進行模塊設定。此做法具有以下優勢:其一,對系統設定予以簡化,制冷系統直接受環境影響,其實際運行會多次出現變化,需要收集的參數十分復雜。而通過對神經網絡與Matlab的充分結合,能以模塊特性為依據進行程序設定,使系統運行得以簡化。其二,反饋與實際最為接近的相關數據,為有效減少系統能耗,應確定系統最佳吸氣壓力。如前所述,制冷劑實際狀態的變化具有非線性特征,普通采集方式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然而,神經網絡可對非線性映射予以模擬,同時利用Matlab還能對數據進行快速處理,形成良好動態循環,以最快的速度向系統做出反饋,為調整及控制提供
方便。
2.3系統對自適應模糊控制的具體應用
以上兩種優化控制方法都屬于系統組成部分,盡管可以對數據進行采集與反饋,但沒有專門的控制系統。對此,為進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并減少能耗,需要采用自適應模糊控制。通過對自適應模糊控制的合理引入,能以反饋數據各項特征為依據完成自適應學習,再通過邏輯系統完成參數調整。通過對這一技術的應用,能發揮以下作用:其一,對系統性能予以整體優化,制冷系統由若干子系統構成,是有機整體,如果只對其中某個元件進行優化,則會產生協調方面的問題。而自適應模糊控制可將整個制冷系統作為對象進行優化,可將實際能耗降至最低,達到整體優化目標。其二,可對制冷系統功耗予以有效控制,以反饋數據為依據完成邏輯處理,確定冷卻水實際溫度,協調環境和冷卻水系統之間的關系。在系統正常運行過程中,熱傳遞按最低能耗運行,為系統控制提供便利。其三,提供調節功能,該具有具有良好調節與學習能力,系統運行時,如果參數發生顯著變化,則可自動進行調整,對模塊實際運行予以改進與優化[3]。
以上方法實際上是一個有機整體,其配合可以降低系統能耗。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系統的設計過程中,會用到其它算法進行替代,這樣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然而,從本質上講,系統控制需要從實時監測角度著手,再將相關數據反饋至控制系統,位系統參數設置及調整提供依據,最終實現降耗目標。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空調作為當代建筑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能耗問題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為降低系統能耗,需要在設計中做好優化控制,采用神經網絡、Matlab與自適應模糊控制等技術,提高優化控制水平,實現預期的節能控制目標。
參考文獻:
[1] 呂龍.優化控制制冷機在暖通空調中的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08):43.
[2] 張媛.暖通空調制冷系統的優化控制方法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3):28-29.
[3] 夏毓,孫罡.暖通空調制冷系統的優化控制研究[J].民營科技,2016(05):4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