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麗
摘 要:葛洪作為兩晉時期儒道兼修代表人物,在《神仙傳》中記載了很多修道成仙的故事。我們從中可以學到很多養生保健的知識,比如精神養生、運動養生、飲食養生、美容養顏等,將這些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和工作質量。
關鍵詞:葛洪 《神仙傳》 修仙 養生保健
葛洪是兩晉時期著名儒道兼修代表人物,精通醫學和藥物學。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主要從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得到啟發。葛洪博學多才,不僅在醫藥方面卓有建樹,對神仙養生之學也很是偏好,喜歡各種神奇方術,他的著作《神仙傳》,明確表達了“神仙實有,仙學可至”的觀點,書中講述了很多修仙的方法。這些修仙方法和養生保健有著密切的聯系。
養生保健,中國自古有之。養生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內篇,文惠君曰:“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養生通過順應自然、調養精神、注重飲食、鍛煉形體等各個方面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內經》有很多關于養生的經典論述,《內經·上古天真論》:“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而去” [1]。養生學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學術流派,如道家養生、儒家養生、醫家養生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養生理論。葛洪《神仙傳》對道教產生了極大影響,其中講述的修仙方法,開創修仙文化之先河。《神仙傳》中的養生思想,也為道家養生理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神仙傳》中的養生方法多種多樣,有精神養生,服食養生,房室養生,環境養生等,今天對書中的修仙養生方法進行初步探討,以求能夠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所幫助。
首先是精神養生,也就是養神,在中醫養生學上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作為指導,通過頤養心神、調攝情志等方法,保護和增強人的心理健康,進而達到形神高度統一。調神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心神能統領人的精神情志活動,故調神以養心為首務。《神仙傳》中的人物,有很多是精神養生的實踐者,盡力排除外界事物干擾,保持身心寧靜。如《廣成子》一文中,黃帝第一次見廣成子,詢問修道的要訣, 廣成子不回答。黃帝反省三個月后又去見廣成子,廣成子說“至道之精,杳杳冥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爾形,乃可長生。”[2]思想清凈指的是一種淡泊寧靜的狀態,可使真氣內存,心神平安。《素問·上古天真論》:“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養神的重要性,人們平時得病,百分之九十的原因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神仙傳》中《老子》一篇中說:“老子恬淡無欲,專以長生為務者,故在周雖久,而名位不遷者,蓋欲和光同塵,內實自然,道成乃去,蓋仙人也。”[3]《神仙傳》的其他很多人物,如彭祖、老子、墨子等,在修煉時都注重身心寧靜,頤養心神,。
運動養生,在中國養生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指活動身體以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基本特點是養精、練氣、調神,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相配合。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運動養生的方法,如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活動筋骨,暢達經絡,疏通氣血,在鍛煉時強調形神共養,從而達到身心合一的目的。葛洪《抱樸子·內篇》:“形需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壞則水不流矣。方之于燭,燭靡則火不居矣。”[4]說明形神合一、密不可分。行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葛洪《神仙傳》中的養生方法,體現了形神共養,運動與養精練氣調神相結合的特點,《彭祖》一文中,說彭祖“有車馬而不乘,或數百日,或數十日,不持資糧,還家,則衣食與人無異。常閉氣內息,從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體,舐唇咽唾,服氣數十,乃起行言笑”。
飲食養生是最基本的養生方法,也最易行之有效。中國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一說,也稱作“醫食同源”,是指中藥與食物是同一起源。《黃帝內經·太素》“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中醫認為:人們日常中的許多食品既是食物也是藥物,而食物和藥物同樣能夠防治疾病。自古以來,藥物養生在我國人民保健活動中,起到了難以替代的作用。《神仙傳》中,就有很多人物,通過服食藥物,或延年益壽,或得道成仙。如《魏伯陽》一文,魏伯陽丹藥煉成后,想試試弟子們修道的決心,讓三個弟子服用丹藥,只有一個弟子相信魏伯陽,勇敢吃下了丹藥,成仙而去。另外兩個弟子心懷疑慮,不敢服用,失去了成仙的機會,后悔莫及。《白石先生》一文,白石生置貨萬金,大買藥服之,還常煮白石為糧。因他不急于升上天宮做官,所以當時的人稱呼白石先生為隱遁的仙人。
我國養生方法中,美容養顏也為很多人看重,人們總是想盡各種方法,以保持青春靚麗的形象。《山海經》記載:“天嬰,其狀如龍骨,可以已痤。荀草,服之有美人色。”說明在遠古時期,人們已經意識到采用藥物美容顏。養顏方法很多,各有特色,如中藥美容、食療美容、音樂美容等,通過改變容貌與肌膚的狀態,達到年輕美麗的目的。《神仙傳》中記載了很多仙人能夠通過服食保持容顏青春永駐。如《西河少女》中,記載“山甫雍州人,入華山學道,精思服食,時還鄉里省親族,二百余年,容狀益少。”“見其外甥女年少多病,與之藥。女服藥時,年已七十,稍稍還少,色如嬰兒”,伯山甫自己修煉精思和服食,容貌越來越年輕。拿藥給外甥女吃,不但治好了她的病,還讓她從七十歲的老嫗變成了青春美少女。
《神仙傳》中的養生方法,還有其他多種,如房室養生、音樂養生、環境養生等,本文先淺顯探討上述幾種。
《神仙傳》有關養生保健的方法多種多樣,書中很多人物通過這些方法或成了仙人,或長生不老,或永葆青春,我們今天探討養生的方法,并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不是為了得道成仙,而是旨在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質量,我們成不了神仙,但我們能做到活得有質有量,活得青春有活力,活得有
尊嚴。
參考文獻:
[1] 黃帝內經[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1:1.
[2] 神仙傳[M].中華書局,2017:13.
[3] 神仙傳[M].中華書局,2017:32.
[4] 抱樸子內篇[M].中華書局,20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