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玉章
摘 要:本文通過總結漢壽縣農業標準化發展現狀、查找存在的問題,探索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基層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與監管體系,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建設,使基層農業標準化建設上一個新的臺階。
關鍵詞:農業標準化 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檢測
國家農業部、省委、省政府、省農業委的領導和外國友人來漢壽參觀指導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并得到各級的好評。雖然漢壽縣在農業標準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仍屬于起步階段,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下面,對漢壽縣農業標準化發展現狀及問題與對策展開論述。
1 漢壽縣農業標準化建設發展現狀
1.1建立完善工作機制
2011年,漢壽縣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相關部門和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明確專人具體負責抓落實。相關職能部門和各鄉鎮向縣政府遞交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責任狀,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對鄉鎮的績效考核并實施專項考核評價。
1.2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
漢壽縣農業部門每年修訂和制訂水稻、蔬菜、油菜、柑桔、甲魚、家禽等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五年來完成42個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其中有28個生產技術規范升級為常德市生產技術規范。農業主管部門按照“分級培訓”的原則,搞好標準化實施主體技術骨干培訓,縣級培訓到鄉鎮,鄉鎮培訓到村組。每年舉辦兩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和農技推廣人員的農業標準化輪訓。
1.3培育農業標準化實施載體
漢壽縣全面落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81號)、《湖南省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辦法》等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登記、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在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內推動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每年新增入社農戶8000戶。
2 農業標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2.1基層推行標準化人員年齡偏大。近十年來,大部分鄉鎮沒有招聘新的農技人員,鄉鎮農技站人員年齡普遍偏老。漢壽縣有鄉鎮監管、檢測員人員69名,有546個村級監管員和10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監管員。鄉鎮監管、檢測人員平均年齡46歲,村級監管員平均50歲。目前,鄉鎮缺少30歲以下的年輕、有專業知識的監管、檢測人員。
2.2農戶對農業標準化認識不高。近年來,雖然漢壽縣在農業標準化宣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每年在農業標準化宣傳上投入大量資金,宣傳效果不是很好,農戶對農業標準化認識模糊,廣大農戶受傳統耕作習慣影響和眼前利益驅動,不愿按著生態農業方式生產,影響了農業標準化水平和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
2.3農業質量標準體系不完善。一是農業標準制定偏重于國內標準,缺少與國際接軌的標準。二是農產品標準制定偏重于生產標準,缺少加工、冷藏、運輸等方面的標準。三是農產品地方標準多、亂、雜,未經過實踐檢驗,農民生產無法掌握,實用性不強。
2.4農產品企業創建品牌積極性不高。在日臻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農產品品牌建設更顯得重要。但有些農產品企業負責人怕花錢,不愿意進行“三品一標”認證和產地認定,有的企業產品品牌認證過期,也不進行復查認證,導致品牌取消。
3 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主要對策
3.1加快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隊伍建設。目前,標準化建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鄉鎮要招聘年輕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進入農技站,補充新鮮血液,壯大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隊伍,改變目前鄉鎮農技隊伍人員偏老,知識陳舊,工作渙散的狀況。縣級急需招聘農產品質量檢測方面的專業人才。
在培訓上應采取集中與分散培訓方式,分層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標準化技術和管理人員開展農業標準化教育培訓,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水平,盡快培育一批懂得標準化知識又懂專業技術的推廣隊伍。農業部門要從農民中培養農業標準化工作中的積極分子和帶頭人,普及標準化知識,以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
3.2加大農業標準化建設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加大農業標準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一是要加大市、縣、鄉(鎮)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基礎建設投入,改善標準化示范園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二是要加大農產品質量檢測費用投入。國家農產品檢測項目實施縣要啟動定量分析,不要讓氣相色譜儀等精密儀器設備閑置。縣級開展定量分析和農殘檢測,檢測費用至少50萬元以上,鄉鎮開展農殘速測,檢測費用至少5萬元左右。縣、鄉政府應將檢測費用納入財政預算。三是要加大品牌建設投入。縣政府應對農業品牌建設有貢獻的鄉鎮和龍頭企業設立獎勵、兌現獎勵,引導龍頭企業在標準化基地實行訂單生產,打造品牌。
3.3著力抓好農業標準技術規范的實施。要針對目前存在的重標準制定、輕推廣實施的傾向,抓好農業標準生產技術規范的實施。建議常德市農業委對586個已發布實施的技術規范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按照標準化簡化、統一、協調的基本原理,清理整頓全市現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把一些相互重復的系列標準歸類合并,印制成冊(或用電子文檔)發到各縣(市、區)農業局,按照常德市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運用到生產中去,經過2-3年生產運用驗證,對不適用生產技術規范予以作廢。對于制定常德市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要形成一套嚴格科學程序,不能粗制濫造。
3.4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
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堅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市場引導相結合,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推進的原則,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立足蔬菜、水產、水稻、柑桔等資源優勢,把龍頭企業建設當作推進農業標準化基地發展的重點和突破口來抓,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發展水平。引導、規范、完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努力實現農業產業化與農業標準化的有效結合。
3.5加強農業標準的宣傳與貫徹
“大市場、小農戶”是我們的基本國情。農業生產者要面向市場,提高產品競爭能力,重要的問題是樹立正確的農業標準化意識,從標準中了解市場。因此,要大力宣傳農業標準化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積極開展農業標準化的示范推廣工作,引導農民、農業生產企業按標準化組織生產。
參考文獻:
[1] 《論我國農業標準化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黃永杰
[2] 《我國農業標準化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朱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