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大數據應用增強了市場經濟的活躍度,也增加了政府監管的難度。傳統的政府監管方式已經不足以應對多樣化、復雜化的經濟形勢,需要與大數據相結合,向著更加智慧的監管模式發展。文章通過分析大數據在政府監管方式應用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得出大數據對政府監管方式創新的啟示,以期提高政府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
關鍵詞:大數據 政府監管方式 創新
一、大數據創新政府監管方式的現狀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來,大數據為政府有效搜集信息、實時監控主客體責任和監管市場運行環境創造了新型監管方式的條件。數據的應用與技術工具的創新,加快了政府對電子政務的建設,數據使政府行為更加透明。
(一)監管有效性和針對性
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的高效結合和篩選,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政府監管有效性和針對性。將綜合信息進行分析,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和監管漏洞,針對這些需求和漏洞,政府部門在監管上有的放矢。根據數據分析模型和結論,對不同監管對象進行“對癥下藥”,實現了監管方式差異化,針對性的進行監管和服務,提高了政府監管效率。
(二)監管網絡化共治
大大數據背景下,政府監管方式由政府單一中心監管逐漸向政府主導其他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同共治轉變。在信息網絡化復雜的時代,政府單方監管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監管需要,信息化加大了政府監管工作量和復雜性。在此形勢下,借助不同數據平臺,整合各方資源和信息,全民參與監管,成為監管方式的又一創新點。
(三)監管公開透明度
政務數據、公共服務基礎數據等的公開和共享一定水平上上增加了政府監管的公開透明度。大數據的開放性便利了公眾對政府和市場的監督,通過開放的相關數據可以做大量的信息分析,從而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數據的分享不僅便利了民眾對政府相關行為的監督,也減少了政府對市場違法行為監管的盲區,比如,政府利用大數據監管非法集資行為等,這是大數據為政府監管所帶來的益處。
二、大數據在政府監管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思維局限
雖然政府監管一再強調治理理念,但是在監管過程中,政府習慣性的強政府監管,弱社會監管;在監管方式創新過程中,習慣了“拍腦袋”做決策而不是利用數據做相關分析,形成科學的決策過程;運用大數據進行結構的調整和權力格局的重構仍然遇到阻礙。
(二)數據存儲、共享困難
雖然在政府機關的努力下,已經實現了一定水平的數據開放,但是數據開放共享仍然存在難度。數據應用主體不同,對公布的數據利用水平不同,雖然公布了數據但不代表公布的數據是每一人可以直接利用、不用再次加工的數據,因此,大數據整合的資源不一定能被每一個人認為是開放的數據,畢竟開放數據在每個人心中定義不同。再次,現在時代的大數據每天產生數量特別大,有效儲存數據難度居高不下,在海量信息中如何儲存信息是面臨的難題之一。最后,由于數據度量準則和信息來源差異大,數據整合難度和工作量居高不下。
(三)政府監管技術手段和數據應用不深入
由于大數據的特性,政府機關如何有效分析篩選數據為政府監管決策提供支撐是一大技術難題。大數據的體量大、多源異構性、低價值密度和快速的數據流轉使得要綜合發現數據價值,得要有用信息相當困難。政府數據的基礎差,部門內部、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橫縱向數據怎樣連接、怎樣挖掘都限制了大數據在政府監管中的深度。
(四)網絡信息安全保障低
在享受了數據帶給我們便利性的同時,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安全、行業和企業數據安全、國家安全面臨著不同層次的威脅。在信息時代,基本上無法阻擋外部數據挖掘個人信息,各主體在利用大數據獲取有用信息時,通過分布式云計算,在進行的數據交互和信息交換時,存在的風險與病毒攻擊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三、大數據創新政府監管方式的啟示
(一)轉變監管思維方式,形成與時俱進的數據思維模式
傳統的依照人力和少量信息進行監督管制的監管方式成本大、耗時長,在此基礎上,政府機關需要轉變單一主體監管方式和傳統監管方式,依靠大數據進行監管預測和預警,提高政府監管服務效率。
(二)建設國家級數據庫,構建系統化監管數據開放平臺
當今海量數據下,各個部門對數據的要求和應用不同,數據很難明確哪部分有用,哪部分沒用。因此,政府需要打造龐大的數據儲存庫進行數據存儲,打造國家級數據庫,為政府各部門提供相關監管數據是大數據進行具體應用的第一步。通過數據篩選,政府監管中心通過系統化的監管數據開放平臺,對各部分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形成模塊化的信息服務系統。監管數據在各個方面應盡量考慮多方面的需求主體,進行細化模塊,公眾根據需求尋找所需要的數據塊進行再次加工利用。政府對應用數據信息的源頭實行數字化監管,嚴格通過數據模型和分析進行精細監督與把控。
(三)加強數據技術開源創新,打造監管數據應用鏈
我國現有的大數據技術較其他發達國家而言相對落后,且沒有掌握新型數據技術的核心。在此現狀下,我國應該培育高精尖端數據人才,引進相關核心專家,進行數據技術的開源創新。只有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打破數據專利壁壘,形成數據技術優勢,才能更快減少大數據監管成本。數據在政府監管領域的應用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政府各個監管部門協同支持,外部民間、企業組織共同努力,以打造一體化監管數據應用鏈。
(四)補充數據安全立法,健全數據溯源監管制度體系
當今信息泛濫的時代,不缺借數據技術漏洞牟利的人,應該加強對信息的監管,補充數據安全立法,對數據泄密和惡意挖掘數據行為進行嚴重打擊。通過數據溯源監督制度,數據泄密監督懲戒機制和健全數據服務激勵機制對相關數據監管體系進行補充,加強數據安全技術建設,形成可防可守的數據安全體系。
參考文獻:
[1] 高小平, 借助大數據科技力量尋求國家治理變革創新[J]. 中國行政管理, 2015(10).
[2] 魏淑艷, 英明.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野下的中國政府治理模式探討[J]. 社會科學輯刊, 2015(2):92-92.
[3] 唐燁瑋. 電子政務應用對提升地方政府服務品質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12.
作者簡介:雷榴;(1994.06.14)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四川自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