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瑩
摘 要: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我軍檔案工作形成的重要階段,其在戰爭中產生、為戰爭服務,因此這段時期積累了很多符合戰爭需要的檔案工作經驗,這些優秀的方法經驗值得和平時期的軍隊檔案人員研究和思考。
關鍵詞:新民主主義革命,軍隊檔案
我國軍隊的檔案管理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這一時期,形成了符合作戰實際的檔案收集方法,戰時檔案工作的基本原則,并且形成了戰時特殊的檔案鑒定分類方法,在戰火的礪練中奠定了新中國檔案管理的基石。這些經過炮火和鮮血驗證的經驗,是彌足珍貴的。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檔案收集情況
1.1收集的對象。
我黨我軍堅持對敵軍、友軍和己方甚至古今中外的檔案進行全面的收集,不論是帝國主義還是舊政權凡是能收集到的檔案資料,全都妥善保管。在1941年《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就中提出“收集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階級關系各方面材料”。正是這些艱苦的努力才能讓現在的我們還原一個鮮活真實的過去。
1.2收集途徑
為實現廣泛收集的目標,我黨我軍建立了檔案歸檔制度,嚴格了文件處理流程和檔案移交規定。并且主動進行歷史檔案的征集,從1931年至1949年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曾幾十次下令收集紅軍歷史檔案資料,最終出版了《紅軍大事記》、《紅一方面軍長征記》的寶貴的歷史書籍。而對舊政權和敵對力量的檔案收集主要是通過戰爭接管。此外對檔案的收集還有一個特殊的方式——口頭詢問、派人去問或調人來問。從此通過問這種靈活的方式,也記錄和整理了當時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大量檔案材料。
1.3收集內容
在長期的戰爭中,我軍按照重要性與機密性原則來處理文件,并規定了重點收集和嚴格保管的檔案范圍,如將黨書、領導人親筆草稿等文件歸入甲類“極重要的機密文件”,將黨組織遭受破壞材料、秘密黨刊及其他未經整理的秘密材料等歸入乙類“次要的秘密文件”。此外還劃分了丙類和丁類。這種創造性地戰時檔案鑒定方法,既實用又符合戰爭需要,對戰時檔案的收集和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檔案管理方法
在戰爭年代,我軍采用集中統一的方式,對檔案文件進行管理,這是戰時有效保守秘密,防止泄密和竊密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因此各單位不僅要按規定向上級移交檔案集中管理,同時在機關本級層面也加強了檔案的正規管理。戰爭年代,普遍存在亂燒文電和文電處理紊亂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黨我軍在不同時期都制定了相應規定,并采取檢查監督的手段進行落實。在《中央辦公廳承辦和收發電報及歸檔程序》的文件中,周恩來親筆加了“歸檔”條款,對什么該歸檔,什么不該歸檔做了具體規定:機密性大而且重要者應交檔案室歸入“永久檔案”,對純事務性不重要、不機密文電作為“暫存臨時檔案”。歸檔制度的建立,徹底改變并糾正了文電處理紊亂的現象。
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檔案鑒定分類
對文件電報檔案進行密級劃定,按檔案的重要性和機要性進行區分,是戰爭情況下安全保護檔案的必要措施,方便軍情緊急時攜帶、轉移和處理,是我軍戰時形成的特殊的鑒定方法。早在1931年5月14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政委毛澤東在《防止敵人奸細破壞部隊的密令》中要求把“機密”進行細分。1933年9月18日中央軍委在《關于保持機密問題的訓令》中做出“軍機秘密”,“保持絕對秘密”和劃定“普通秘密”的指示。從1937年開始,密碼電報設一A、二A、三A和四A四個等級。三A以上為絕密加急電立即拍發、立即接收譯出、立即辦理。1947年4月,中央后委通過并施行了《關于按重要性與機密性處理文件的規定》,根據這個規定將文電劃分了四個密級,分別是:甲類“極重要的機密文件”,應專人重點保護;乙類“次要的秘密文件”,應保護其絕對安全;丙類“不重要的文件”即事務性文件,在“軍情緊急時可以先行燒毀”;丁類“重要的公開文件”,在“軍情緊急時不必帶走,可以就地堅壁”。經過這次按重要性與機密性對檔案的劃分,將檔案劃分為絕密檔案約占9%,機密檔案約占10%,重要檔案約占25%,其余為不機密檔案,確定了在解放戰爭轉移檔案中需要重點保護的檔案范圍和數量,這成為戰時檔案管理工作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重要經驗。
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檔案文件轉移
(1)分類和集中是檔案轉移的前提基礎。
首先是將分散在個人手中和各部門的檔案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管理,這也是我軍管理檔案的一貫要求。其次是對檔案進行劃密分類,銷毀不必留存的文件,精簡檔案數量。在此次檔案轉移過程中,分別在延安、興縣劉家曲和西柏坡進行了三次檔案劃密和清理工作,為轉移確定了重點保護的范圍。并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每次劃密都是根據戰爭的發展實際而制定,充分體現了符合作戰實際,適應戰時需要的目的,為檔案的成功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
(2)成立專門責任機構是檔案轉移的核心。
這次檔案轉移是在黨中央主動撤離延安,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背景下進行的,早在1946年底到1947年初,周恩來就開始親自主持文件轉移的準備工作。同時,成立了檔案轉移的臨時機構——材料保管委員會,由中辦秘書處材料科、機要處文電科、中組部材料科、中央軍委一局和總政治部秘書處資料室組成,歸曾三統一領導,負責收集、保存和轉移檔案資料的所有工作。這個臨時機構在檔案轉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交通工具和檔案裝具是檔案轉移的必備條件。
檔案的轉移需要相應的裝具和適宜的交通工具,這是顯而易見的。從延安到興縣劉家曲的第一次轉移,裝具不夠,只有最珍貴的檔案才能裝入鐵皮箱,重要的檔案裝入木箱,其他檔案只能打成捆。而運輸是靠雇用老鄉的牲口馱運和人背肩挑。從劉家曲到西柏坡的第二次轉移,隨著革命形勢的巨大變化,檔案轉移準備充分,全部檔案裝入鐵皮箱。而運輸全部采用牲口馱運的方式,不再用人背。到了從西柏坡進入北京的第三次轉移時,戰爭形式已經發生徹底改變,即將實現全國解放,周恩來和楊尚昆專門指派了兩輛卡車用于檔案資料的轉運工作,這次轉移不僅檔案裝箱用車運輸,工作人員也可以坐在車上,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4)武裝保護是檔案轉移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下,檔案轉移過程中充滿了各種不可預知的危險,如果沒有武裝力量的保護檔案的轉移會困難重重。不論是臨時武裝還是正規武裝,都能對檔案的安全發揮至關重要、不可替代的保護作用。在這次轉移中,就發生了檔案人員谷先南和部隊人員杜思為深入敵營搶救檔案的驚險事件,這也成為轉移檔案的一段佳話。
5.結束語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給我軍的檔案工作提供了一個真實的戰場環境,在這個殘酷的環境下,我軍的領導人、檔案工作者和基層的官兵共同摸索、不斷總結出一套符合我軍實際、符合作戰實際的檔案工作模式,這些好的傳統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同時也可以給和平時期的軍隊檔案工作者提供真實的參考資料,使其能夠在未來信息化戰爭環境下,同樣出色的完成檔案管理任務。
參考文獻
[1]費云東.秘密斗爭中黨的檔案工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工作形成與發展》之一[J].機電兵船檔案,2009,2.
[2]費云東.地下斗爭中的秘密檔案庫《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工作形成與發展》之二[J].機電兵船檔案,2009,3.
[3]費云東.戰爭環境中的檔案工作(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檔案工作形成與發展》之三[J].機電兵船檔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