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房地產行業異軍突起,逐步成為了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領頭羊,為我國經濟的騰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房地產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對資金的依賴性極強,在企業開發過程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資金的籌措,為企業的良性運轉打好基礎。本文將對我國房地產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創新措施進行分析,從而增強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能力,建立良好的融資環境。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問題;創新措施
從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進程來看,融資對房地產的影響是相當關鍵的,任何對資金總量和配置有影響的方式都會使房地產行業產生巨變。房地產的投資項目需要經過前期籌劃、土地審批、房屋建造、房屋營銷以及資金的后續管理等程序后才能獲得收益,由此可知,拓寬融資渠道是對房地產后續環節的有力支撐,一旦企業的資金不足、資金鏈斷裂,很多中小房地產企業會因受不了沖擊而倒閉,因此,房地產行業要想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最首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融資渠道的困境。
一、我國房地產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渠道單一
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較快,主要是依靠足夠的資金進行支撐。行業發展初期,其資金來源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企業將土地或固定資產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這種融資方式不但渠道單一,而且成本高、風險大,為了能夠支付銀行貸款和利息,居民房價一直都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國家對住房的調控效果也不十分明顯,地產商如果進行反復銀貸融資,則容易造成資金鏈的斷裂。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雖然銀行貸款仍處于房地產企業融資方式的主導地位,但大型的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債券融資,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一些大型、信譽較高的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對于中小房地產企業而言仍然是望而卻步。
(二)國家政策影響較大
房地產企業作為我國重要經濟支柱,其經營管理必定要受到國家政策的制約,首先是供需失衡。目前我國房地產行業正處于高房價、高庫存、高杠桿的尷尬局面,再加上不少投機、炒房者,使得地產企業庫存積壓,貸款拖欠的現象屢屢出現,國家雖然出臺一些調控措施,但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存在嚴重的思想腐化及官僚主義現象,使得土地供給計劃與住房需求出現嚴重失衡。其次是硬性“門檻”較高。為了清理房地產的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使房地產企業向著更新的領域發展,國家出臺了一些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勞控制房地產金融的風險,但地產業的投資大、周期長,限購、限貸政策使得銀行信貸收緊,這樣的高“門檻”無疑會使很多地產企業陷入到融資的困境當中。
(三)融資成本高、風險大
在2013年之前,央行曾連續四年上調銀行貸款的利息金額,這就意味著房地產企業在銀行貸款要支付高額的成本,2013年,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有效的緩解了大型地產企業的信貸壓力,但中小型地產的信貸利息仍然很高。債券融資雖然不用償還,但也存在利息高、費用多的因素,因此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困境在成本這一塊也是十分凸顯的。除了融資成本高以外,融資風險也不容忽視,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與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及及相關,國家為了降低信貸風險,會出臺一些吃緊政策,限制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貸款,沒有銀行的支持,地產企業的經營風險就會增大,對于債券融資,一方面融資范圍會受限,另一方面即便是融資成功,也會使企業存在巨大的財務風險,因此,融資成本高、風險大也是使房產企業陷入融資渠道困境的重要原因。
(四)融資環境欠佳
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創新主要依賴良好的融資環境,我國目前的融資環境極大的制約了融資渠道的創新與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融資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房產企業的融資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是內部集資和外部融資,內部集資的金額較小,主要還是靠外部融資為主,這使得企業的融資結構比例不協調,存在著嚴重的財務風險。二是管理體制的制約。國家為了方便對房地產企業進行監管,出臺了一些嚴格的管理制度,這些制度使得企業在融資渠道上受到了制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地產業的發展。三是國際競爭的加劇。國外發達國家的地產行業起步較早,資金實力雄厚、融資渠道廣泛、管理經驗豐富,很多外商地產已進駐了中國市場,這對我國地產企業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如何脫離融資渠道的困境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創新的措施
(一)依據政府調控政策及市場機制來拓寬融資渠道
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必然要以國家政策和市場機制為依托,要依據這一走向制定合理的融資方案,具體制定方式有以下兩種:一是債券市場低迷情況下的融資選擇。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債券融資已成為了房地產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一旦出現股市低迷,債券市場流動性差的情況,投資者也不會把資金投入到地產企業發行的債券上,這就會導致地產企業融資陷入困境,針對這一情況,地產企業要樹立企業自身在行業中的信譽,通過制定滿足不同投資需求的投資計劃來吸引消費者的投資,從而增加企業的資金來源。二是人民幣貶值的融資選擇。在人民幣匯率下降的情況下,地產企業應該選擇合適的外資企業作為融資對象,一方面可以優勢互補,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另一方面可以使外資流入國內,進而來提升人民幣的匯率。不論是那種融資渠道,政府在的融資過程中都要起到調控、監督的作用,而且松緊要適度,以確保地產行業融資的穩步發展。
(二)多元化融資渠道的創新
為了降低信貸風險,國家一再的采取貨幣緊縮的調控政策,嚴重阻礙了房地產企業從銀行獲取資金的需求。缺少銀行信貸的支撐,地產企業要充分挖掘其他的融資渠道來填補資金的短缺,其主要方式有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私募股權融資及夾層融資法等。投資信托基金屬于證券融資的一種,不過其準入門檻低、便于管理、買賣自由,比較適合中小地產企業進行融資。私募股權融資可以通過讓投資者入股或者以合作的方式進行融資,這樣既優化了企業結構,降低了資產負債率,又可以以靈活變動入股方式,使股權比例自由分配。夾層融資法是由美國發展而來的,是介于股份而優于債券之間的一種融資方式,雖然在我國應用還不是很廣泛,但這種進退方便、收益穩定、無需抵押物的融資方式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被廣泛采納,我國也會相繼出臺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予以制約。
(三)利用自身資源進行融資
利用自身資源進行內源融資也是拓寬融資渠道的一種方式,具體包括以下兩方面:首先是自有資金的利用。自有資金除了銀行存款和現金外,還要加上企業的應收賬款和票據等,地產企業可以將這些自有資金通過金融公司或者中介機構進行貼現,來擴充企業的資金需求,這種融資方式的優勢是成本低、風險小,但所獲取的資金量是有限的,要根據企業的自身實力而定。其次是“互聯網+”的合作形式。“互聯網+”這種發展新形態,也可以有效的運用的地產行業的融資渠道上,一些大型的地產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招商、合作的形式進行融資,例如中國人壽入股遠洋地產、招商銀行與招商地產進行合作等,通過“互聯網+”的形式進行合作、參股,以達到資本融合、實現雙贏的目的。
結語:
總之,房地產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地產企業都要以國家政策和市場機制為導向,進行戰略的調整,通過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創新融資方式、完善融資制度等方式,來促進資金的良性運轉,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楊春艷.我國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困境與創新[J].經貿實踐.2018(9)
[2]劉淼.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多元化——我國房地產金融創新[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1(3):43-44
[3]陳朝萌.我國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多元化問題研究[J].天津商業大學.2010
[4]曾昭冉.我國房地產企業融資模式問題研究[J].同濟大學.2009:1-53
[5]趙中秋,冉倫.中國房地產企業融資模式與金融創新研究[J].食品科學技術學報.2005,23(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