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浩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確立和深入,我國國有資產面臨著巨大的保值增值壓力。這就要求國有企業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經濟管理能力,要從多種方面,全方位、立體式的加強對自身企業的文化、觀念和競爭力的建設。以此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對企業的嚴格要求,才能促進國有企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內能夠繼續快速發展。最終實現我國新時期經濟的平穩著陸,促進我國經濟朝著更好更快、綠色開放的方向繼續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措施
1 經濟管理在國有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1.1 補充促進作用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下,是以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的。當下,我國的國民經濟主要以產業經濟為主,通過產業經濟的發展帶動各個地區、各個區域的國有企業共同進步,這些國有企業如同一張大網,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貢獻著力量。此外產業化的經濟管理模式可以調整區域內的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完善自身的運營模式,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補充和協調作用。
1.2 穩定協調作用
從總體上看,國有企業符合一般企業的基本特征,它在經營過程中也會遵循最一般的市場規律,并接受著市場經濟的調節。在我國的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起著良好的穩定協調作用,它通過自身穩定、嚴格的生產活動調節著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時優化配置社會資源,另外,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南北不平衡,地區的差異性較大,因此,國有企業在地域發展中也起到了良好的協調作用,它促進各地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一步縮小了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差異。
1.3 創新引領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進一步深入,國有企業作為改革的先頭部隊,對我國新形勢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從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分布的格局來看,各地區的國有企業在發展自身優勢的同時不斷與所處地域的經濟條件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有企業發展新模式,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國有企業對推動當地經濟增長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對國民經濟的騰飛貢獻了力量。正是因為國有企業的創新引領作用,才把國家的先進政策快速地引入地方,促進了國民經濟的一次又一次高速發展。
2 國有企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國有企業自身盈利能力不強,普遍獲得的利潤偏低
多數國有企業在并入市場經濟軌道成為競爭性企業之后,依舊存在著計劃經濟下的壟斷行業情況和官方性質。這些特殊企業的發展不是依靠降低成本、擴大市場等方式,而是通過特權壟斷,獲取高效益及資本的快速擴大。這就使得國家財政經濟負擔沉重,在市場經濟體制之下與其他企業競爭時并不占據優勢。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深化,國有企業自身存在的弊端逐漸凸顯出來。這部分國有企業的生產利潤較低,生產和銷售的行情每況愈下。最終,飲鴆止渴不利于自身提高競爭力和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造成了企業各方面的經營不善的情況,阻礙了市場經濟下企業的發展。
2.2 國有企業社會保障支出過大,自身競爭力受到限制
由于國有企業自身離退休職工數量巨大,加之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使得國有企業自身的退休職工保障費用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黑洞。國有企業在同其他經濟成分的企業進行市場競爭時,往往會因為其自身所背負的沉重社會包袱而難以展翅翱翔。比如:退休人員的門診醫藥費用,占到了企業保障費用的三分之二,使得企業沒有過多的資金用來投入到市場的拓展和企業的研發過程中,在起跑線上就輸給了競爭對手。這種情況使得國有企業自身發展受到限制,市場占有率可能逐年減少,進一步減慢了資本的積累過程,拖累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利于國有企業的保值增值。
2.3 國有企業財務狀況不透明,財政信息統計失真
國有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不夠透明,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比較嚴重。在國有企業進行財務核算時,往往會通過合并報表等方式來掩飾國企內部自身的實際經營狀況。這樣的報表在真實性上有很大的問題,會計在核算過程中隨意性很大。這些人為因素使得財務信息不透明、盈虧不實,造成在年末進行資產總結時,看似在賬面上存在著不少收入,但實際情況是由于長期掛賬,使得資金運作極為困難,難以如期支付企業所欠下的債務,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和經濟后果。所以,國有企業內部必須要有一個高效、透明、合理的經濟管理秩序,否則不利于國有企業的維持和進一步發展。
3 國有企業加強經濟管理的對策
3.1 改革國企管理理念
第一,創新經營管理理念。企業需要構建創新的理念體系,這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危機管理理念的創新。企業要時刻有風險意識,市場環境變化多端,企業要提前做好最壞的打算,并且做好補救措施,以便應對市場環境的改變。二是創新戰略創新理念,企業要時刻觀察市場中競爭對手的變化,并且要有大局觀念和長遠的戰略規劃,以便順應時代的發展,制造出適時的產品,提高企業競爭力。第二,引入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不僅要考慮國企自身的發展,同時也兼顧社會需求、環境要求以及經濟等多方面的需求,實現滿足人民需求的、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具有經濟效益的綜合發展。第三,引入第三方管理理念,增強透明化管理。掌控國家命脈的國有企業如供電企業,在不影響行業規則與國家規定的前提下,引入第三方管理,將供電企業的人員配置、資源劃分、辦事流程進行一定程度的透明化,一方面能夠加強國企的監督力度,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民眾的信任感與配合程度。
3.2 完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提升國有資本運行效率
第一,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政府不直接干預國企財務管理,而只是進行宏觀調控,以適應國家經濟政策。如挪威和瑞典,這些國家的國有企業擁有較多的財務管理權力,在應對市場變化時能夠快速準確地做出最佳判斷,并且能夠立即實施,應對風險的能力和效率非常高。第二,加強財務審核與監督。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審查、財務監督、財務管理等關鍵點必須遵循明文制度,加強財務的透明化與規范化。國有企業應當建立專門的財務審核監督部門,對國有企業的財務進行一對一的審核監督。第三,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財務管理人員是否合格,直接影響到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效果。國有企業要建立科學的財務人員培訓體系,財務人員的考核要有長久有效的機制,完善培訓效果。同時,對財務人員進行信息化培訓,使其符合當今信息化市場的需求。第四,深化財務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不合理成分,采用新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思想,保證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緊跟時代步伐,使財務管理實現科學化、信息化、時代化,有效提高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效率。
3.3 要把國有資本的管理作為國企經濟管理的中心
第一,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要以管資本為核心。我國現代企業管理體制是政企分開、產權明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是適應市場經濟形勢變化的改革,也是為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重要體現。在我國加入WTO之后,國際貿易風險增加,競爭激烈,挑戰增多,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尤為重要。在新的管理體制下,國家管理國有資產,擁有對國有資產的處置權,同時對國有資產進行宏觀調控及監督管理,并且做好政策指導,保證企業高效正常運轉。第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要以管資本為核心。兩個權力界限要明確,其一是國資委與運營公司的權利界限,其二是出資企業與運營公司的權利界限。運營企業對于資本的管理要有足夠的自主權,要按照市場需求來進行資本管理。運營公司要有明確的股東權責,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營國有企業,實行國有資本管理。
結束語: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深入,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鞏固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國有企業改革,改掉國有企業中與目前經濟形勢不相適應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的主體地位,為我國的改革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鑫. 王康. 淺談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經濟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J].經濟管理,2012(07)
[2]劉利. 劉明先. 針對國有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改進意見研究[J].科學經濟管理,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