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星 孫巧真 周龍
摘 要:船舶設計在船舶工藝領域占據重要影響地位,其所包含的藝術理論和內涵十分豐富。本文主要圍繞船舶設計理論體系進行有效分析,進而深入了解船舶設計藝術原理,全面提高船舶設計質量。鑒于此,筆者主要圍繞船舶設計理論體系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船舶設計藝術;理論體系;分析
前言:在新時期背景下,人們開始重點關注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我國未來實現海洋領域開發與擴展,在船舶工藝方面提高了關注與重視程度。為了使我國的船只無論是在外觀還是功能上,都能滿足海洋工藝發展需求,我國開始重視船舶設計理論創新。因此,本文主要圍繞船舶設計在藝術理論方面的具體內容,和設計方法展開有效分析,希望能夠為提升我國船舶美學工藝,奠定理論基礎。
一、船舶設計藝術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分析
(一)剖析船舶設計藝術的本質特征、規律與機理
在船舶設計藝術領域,其本質特征在于具有較強的學科綜合性[1]。在船舶制造工藝的基礎上,合理融入藝術學科。深入掌握船舶制造內在結構、功能,并根據船舶結構特征,融入藝術設計理念,促使船舶的海洋功能和美觀功能獲得雙重保障。深度分析船舶內部空間構造以及環境布局,利用船舶設計數據庫,進行知識、信息的有效搜集和整理,從而對船舶設計類型、空間布局、功能指標等項目進行有效明確。并且,針對所搜集的船舶設計信息進行有效整理和整合,合理設計船舶各個內部構造元件,包括甲板、艙室等結構設計。之后,設計人員需要從數據庫中篩選出國際領域,在船舶設計方面比較優秀的設計理論和圖紙,作為參考,并綜合所設計船舶具體功能要求,進行改善與更新,從而掌握船舶設計規律與制造機理。
(二)探索船舶設計藝術的基本原理與理論
在船舶設計領域,設計原理主要以理實結合原理為主,通過辨析、歸納的方式,對船舶設計進行創新和總結。根據船舶設計發展以及相關數據進行辨析、分析船舶制造在設計階段所呈現的基本原理,并有效總結設計創新理論,將船舶制造與藝術內涵有效融合到一起,設計出美觀、功能、質量紛紛達標的船舶工藝。在船舶設計與藝術內涵融合的過程中,所呈現的設計理論具有多樣性。比如說,在具體設計時,需要考慮船舶的結構、功能設計要求,同時還要融入空間共融原理。此外,在進行船舶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考慮船舶在海洋上平衡功能,根據人體舒適度需求,優化船舶設計。總體來講,在船舶設計領域,所融入的實際原理主要以共融、協同為主,注重船舶設計整體性與功能性。
(三)研究船舶設計的創新方法與模式
在船舶藝術設計領域,所采用的設計方法和模式在不斷更新換代。現如今,在船舶領域,所采用設計方法逐漸呈現信息化特征,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構建船舶藝術設計程序、范式,并建立信息化平臺系統,對用戶在船舶美觀和功能方面的具體要求進行調查、數據分析,并以此為依據,進行船舶構造、形狀、美觀等創意設計。目前,在船舶設計領域,逐漸將人機工學、仿真軟件等有效應用其中,根據當前海洋市場典型的船舶類型,進行設計流程、模型規范設計。同時,在進行船舶設計時,將設計理念、方式以及技術手段有效整合,構建先進、有效的船舶設計體系,從而保證設計成果更加新穎、科學且合理。
(四)設計驗證與評估
經歷了船舶設計理論搜集、分析與總結,建立了設計平臺與模型之后,需要對船舶設計進行驗證與評估。以船舶設計模型為載體,對船舶設計方案,所呈現的船舶美觀、功能、平衡等各項指標,進行有效的驗證和評估。確保各項指標都能夠切實滿足用戶整體需求,并針對驗證和評估結果,進一步完善船舶藝術設計,完善設計方案。通常情況下,在船舶驗證和評估階段,所包含的驗證方法主要有水池實驗、用戶體驗等[2]。
二、船舶造型與艙室空間的設計方法
(一)船舶概念設計的生成原理與方法
在船舶制造領域,船舶造型和艙室空間作為重要組成,其設計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船舶設計質量。通常情況下,對船舶概念設計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兩點,分別為從創意和思維角度入手,以及從實踐技術領域入手。前者主要根據船舶設計資源庫,有效搜集有效藝術設計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和創新,融入仿生學、民族文化符號等,從而使船舶設計更具有概念性和藝術性。而后者主要根據傳播功能需求進行技術優化,進行有效設計。
(二)針對船舶的多元混合設計方法與應用
在船舶設計中,設計方法主要以多元、混合方法為主,也就是說,在進行具體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要考慮結構、材料、功能需求,融入多種設計技術。比如說流體學、人工學、仿生學等[3]。之后,利用推進技術以及其他信息化技術手段,對船舶模型設計做出處理。
(三)船舶造型集成系統設計方法研究
集成系統是船舶設計重點方式,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對設計系統和參數進行有效設計,并以此為依據,將船舶設計方案,構建成立體的三維船舶空間模型。并對船舶模型進行空間分析,融入美學元素。增強船舶模型整體藝術感,提升模型美觀功能,從而實現船舶設計美觀與功能指標的雙重提升。
結論: 船舶設計體系具有一定的藝術內涵,其藝術理論主要包括四大模塊,分別是本質特征、基礎理論、創新方法與驗證評估。同時在船舶造型和艙室空間領域,所呈現的設計方法也具有多樣性。為了提高船舶美觀體驗,設計人員必須加強設計藝術理論創新,從而為我國實現航洋領域高速發展,提供重要的設備支撐。
參考文獻:
[1]鄭剛強,喬柏鈞,劉明德.融契之美——高端船舶設計藝術中蘊含的美學精神[J].藝術設計研究,2017(02):89-93.
[2]鄭剛強,劉志濤.船舶設計藝術理論體系研究[J].包裝工程,2016,37(04):139-142+147.
[3]鄭剛強,高溪.船舶交融性設計藝術原理及應用——以“項目驅動型”郵輪游艇設計教學為例[J].設計,2014(0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