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連初
摘要: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記者的采訪報道能力也決定著新聞報道的全面性和權威性,所以在突發事件爆發時,新聞信息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傳遞,抓住事物瞬間變化的短暫“定格狀態”,并將完整的信息傳遞給受眾,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具有高度的新聞敏感和準確的判斷力,對于采訪領域的熟悉程度和必要的專門知識,對記者能否及時抓住信息同樣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突發性新聞事件;現場報道;策略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網絡信息的進一步發展,增加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電視新聞作為人們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新聞記者在新聞質量及新聞報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突發性事件是新聞報道中一項常見事件,突發性事件處理效果,與電視新聞記者的專業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只有具備較強職業素養的新聞記者才能很好地進行新聞事件報道,為電視新聞收視率提供保障。
一、突發性新聞事件的特征
突發性事件指社會上突然發生的臺風、海嘯、洪水、地震、車禍、瘟疫、火災,突然出現的空難、股災、政治風波、恐怖事件、戰爭、搶劫、球迷鬧事,以及突然出現的科技發明、體育比賽突爆“冷門”等事件。報道此類事件的新聞被稱為“突發性新聞”。突發性事件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人為的,諸如突發的政治事件、刑事案件、飛機、輪船失事等;另外一類為自然的,如人們難以預料的天災人禍等,如火山爆發、地震等。突發性新聞事件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突然性指突發事件的全部特點都集中在“突然”“瞬間”上,它往往毫無預見、毫無警覺地出現(比如禽流感、瘋牛病),讓人們不知該怎樣認識它,對待它;它在時間上的突然性,使社會和個人措手不及,手忙腳亂。多數突發事件具有的瞬間危害性、快速傳播性使人們在知道它的時候已經遭殃了。
其次,重大影響性指突發事件給社會、人類造成的物質與精神上的傷害、損失、災難以及影響都是巨大的,它會以極大的輻射力,波及到社會的其他方面,給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帶來變化,也成為整個社會、人們關注的重心和談論的焦點。
最后,延續性指突發事件從發生的當天、次日到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以后,由于其涉及的范圍廣、影響大、社會震動深,不僅會引發其他的社會問題、產生出各種各樣嚴重的后果,還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影響人們的社會生活、左右人們的思想行為與生活方式。
二、突發性新聞事件的現場報道策略
1.建立和完善應急機制
現階段,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生活態度、對新聞信息要求和期待有了根本性改變,這一切都呼喚新聞回歸本體,尊重規律,提高實效。因此,建立和完善應急機制,尊重新聞宣傳規律,增強突發事件宣傳報道的作用和效果,已成為大勢所趨。電視媒體要在新的競爭態勢中保持優勢,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更新觀念,創新機制,在突發事件的宣傳報道中不失語、不滯后,在引導熱點、化解難點中設置議程,影響態度,發揮其主流輿論陣地不可替代的引導和支持的功能。
2.轉變思想觀念
重大突發事件報道的靈魂和核心、關鍵和難點就是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這要求我們時刻將媒體的社會責任放在首位,時刻將媒體的意識形態功能放在首位。目前,建立健全突發事件報道應急機制,已經成為新聞媒體的共識。因此,新聞媒體應該轉變觀念,細化程序,健全機制,建立嚴密的組織保證。明確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新聞報道領導小組的責、權,要求組長在第一時間開展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策劃、協調工作,第一時間了解掌握事件的發展動態及上級政府的方針政策等信息,并安排專人負責收集、尋找與突發事件相關的各種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做好資料儲備和準備工作。
3.堅持持續采訪與報道
近年來,我國新聞媒體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做出的努力,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媒體的出色表現,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肯定和認可。新聞媒體的新聞報道和積極行動,已經成為當地政府解決突發事件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穩定人心、通報信息、破除謠言、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有些突發事件要持續一段時間,像戰爭,不可能今天開戰明天宣告結束。至于受眾希望能更進一步地了解事件后續的發展,持續采訪的策劃內容包括:安排記者追蹤事件發展;提供并展開新聞背景情況;查明事件發生原因;了解事件影響。持續的采訪報道不僅可以使一條新聞有始有終,更能在未第一時間取得新聞報道的劣勢下,反敗為勝,將后續的報道更全面地呈現在受眾面前,爭取后來居上。
三、結論
為了完成一次突發事件的報道與采訪,不僅要對突發事件的報道時間和報道速度進行準確把握,還應對事件進行持續和深入地跟蹤報道。突發性新聞事件策劃與報道的成功與否,記者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突發性新聞事件的策劃與報道對記者有相當高的要求。記者若無法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應及時地從各種渠道獲取事件發生的經過及真實的資料,這樣才能完整、真實、迅速地將突發事件的真相展現在受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