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
摘要:二胡是我國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老弓弦樂器,隨著時代的發展,它歷經了多次演變后逐漸形成了現在流行的二胡式樣。二胡現在作為音樂學院本科階段民樂系的主修專業課程之一,在其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需要完善和加強的地方。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在明確了教學目標后,針對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對策進行解決。
關鍵詞:音樂學院;本科;二胡;教學
二胡在我國已經有一千多年的發展史,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聲色韻味和節奏變化以低沉悠長見多,充分發揚和展現了不卑不亢、情感綿長的情感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樂器形式逐漸多樣化,為了繼承和發揚民族樂器所代表的民族文化。我國絕大多數的音樂院校開設了二胡課程教學。在教師進行課程教學中,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因此在樂理、演奏方式上也大不相同,在大學本科階段想要培養出二胡演奏的專業水準,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發現問題并優化改革。
一、二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學生在對二胡的認知水平上存在差異。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很多學生想要通過高考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對于那些文化課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通過藝術考試是通往理想大學的一條捷徑,因此一部分學生就會在高考前加速學習樂器,二胡也成為了其中的選擇之一。教師在面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開展教學時,要注重把握求同存異的原則,讓學生在樂理知識、彈奏技巧和方式的提升上都有一致的進步。
2.學生在學習二胡時過于追求快餐式教學。學生在大學本科的二胡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這一種從眾心理和過于追求快餐式教學方式的應用。因為每個人的自身基礎條件不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統籌互補培養的方式進行實踐性教學。但是,一些學生盲目追求學習結果,在自身基本功還未牢牢掌握的時候,就想在短時間內學習到高難度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很容易忽視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比如,有些學生不通曉樂理知識、獨奏和重奏的區別、演奏作品的背后文化內涵、二胡的歷史發展進程等內容都未曾經過深入學習和理解,就想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名專業的二胡演奏者,這是很難實現的。
3.畏難情緒和緊張心理導致演奏效果不理想。一些二胡專業的學生在集體文藝匯演的活動中進行二胡演奏時,很容易產生一個現象,表演的學生表現出一種極度緊張心理,同時還產生畏難情緒。俗話說“熟能生巧”,學生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對演奏作品不夠熟悉和了解,同時對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夠。因此,在面對需要展現真正實力時會出現畏縮狀態。教師在日常教學環節中,需要讓學生在專業理論知識和演奏技巧得到訓練提高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各方面的升華。
二、二胡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加強學生基本功訓練.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以教學目標作為教學指導方針,把加強學生基本功訓練作為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專業水平的二胡演奏者。因為很多二胡專業的學生都存在嚴重的基本功底不足的現象,也有多數學生在高考時將其作為通往大學的一條捷徑,他們并非是真的喜歡二胡演奏,而那些真正喜歡演奏的年輕人也多半因為自視過高忽略了學習的重要性。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便是在強調不斷學習積累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文化內涵,提升音樂感知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講學的時候,對一首曲子的學習不能僅限于樂理常識、曲子的調位等音樂相關的專業知識點。教師應該在講授一首樂曲前,通過詳細的圖文資料向學生介紹樂曲背后的故事,例如作者的生命事跡,作者當時在創作樂曲的時代背景,樂曲所蘊含的古典音樂文化知識都有哪些。“教師由此進行一番豐富的講解后,有助于學生在演奏樂曲時準確把握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如此,將有助于培養學生文化內涵,提升音樂感知力。
3.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在開展二胡專業課程教學時,為了使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能夠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講學工作,采用示范、講解、交流、典型樂曲部分做出補充說明。例如,教師在講到二胡演奏技巧的要點時,教師可以選擇第一步進行示范演奏,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初步領會作品的表達意境,第二步則可以通過步驟分解的方式對樂曲作品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樂曲作品的理解性記憶,第三步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成小組進行交流互動,以便學習吸收到不同的觀點,第四步教師可以對樂曲中的典型部分做出補充說明。因此,教師在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過程中,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三、結論
音樂教育是一種提升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的過程,而學習樂器課程特別是民族樂器課程,對學生來說既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更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和家國情懷的一種外在表達方式。因此,對教師而言,認真教學和不斷創新研究教學方法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解決教學問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