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英
摘要:紫砂壺藝術是一種歷史源遠流長的的藝術形式,它具有獨特的造型和珍貴的材質,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體現了當代文人獨樹一幟的文化韻味。在紫砂壺的藝術創作過程中,不僅需要繼承其中包含的文化,還要基于當代的特點對其進行創新,這就是文章要闡述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紫砂壺藝術;繼承;創新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各類藝術形式百花齊放,爭先走向國際舞臺,展示出自身具有的獨特韻味和內涵。回頭看紫砂壺的歷史,能夠使紫砂壺藝術家感受到來自繼承和創新的雙重壓力,同時又為我國美好的文化和藝術感到陶醉,并對紫砂壺的創新和探索充滿信心,這才是當代藝術家們應當擁有的氣魄。
一、紫砂的歷史
根據歷史記載,紫砂壺陶藝自北宋年代就已出現,紫砂壺藝逐漸形成和壯大,是歷代陶工和民間藝人相互學習、繼承和創新的藝術品。紫砂壺最初具有制法粗獷、色彩單一、造型簡單,結實耐用的特點。是現代各類壺藝的發展雛形。直到明朝年間,吳頤山的書僮,書中曾嘉譽供春的作品云:“栗色暗暗,如古金鐵,敦寵周正,允稱神明垂則矣。”又明代萬歷年間的制壺三大妙手,即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其中以時大彬壺藝較為突出。清代康、雍、乾年間以陳鳴遠為代表的制壺高手,善制茗壺和文房雅玩,以擅長堆雕、捏、塑,汲取自然瓜果植物之形態,進行寫生變化取舍夸張,使紫砂壺不斷繼承與創新。
二、明清時期紫砂壺的審美特征
明清時期,有名之士普遍喜愛鑒賞和把玩紫砂壺,紫砂壺藝術的審美特征主要表現在造型和材質上,這兩個方面能完美地體現出紫砂壺的藝術魅力。首先,在造型方面,紫砂壺的藝術魅力體現在其“中和”的創作理念之中。“中和”的意義在于紫砂壺造型在工藝要求“不偏不倚”,才能體現出紫砂壺的獨有的特色;紫砂光器造型以壺身設計為主,其他配件也要在符合其恰當功能的基礎上,造型與壺身相諧調,這樣才能彰顯出當代紫砂壺審美追求的最高境界,即“中和之美”。紫砂壺的造型多樣,其造型可以分為方器和圓器兩大類,其配件包括流、鏨、蓋鈕、足等多種形態,與壺身造型的配合也能體現出獨特的紫砂壺的藝術價值。通過配件造型的變化,氣韻生動的流鏨造型使紫砂壺的造型靜中有動;虛實相映的造型關系使壺在穩定平和中有了幾分險峭和綺麗。這也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中和而不同,變化統一的理念。在紫砂壺的材質方面,紫砂材質是由“細土”和“砂”組成的。紫砂壺所用泥料無論粗細,成壺都體現了紫砂的溫潤質樸的特點,處處體現質樸、溫潤的文人氣質。紫砂色澤溫潤,不管是段泥、朱泥,還是朱泥調砂,都能很好地體現出材質的天然色澤。因此,紫砂壺渾然樸實的質地和色澤,被文人爭相追捧,并被供為上品。
紫砂壺創作者的工藝水平也對紫砂壺藝術價值有很深的影響。紫砂壺藝術是工藝施加于紫砂材質上創造出的藝術美,不同的工藝方法、不同的工藝水平創作出天壤之別的作品,因此,工藝美也是紫砂壺藝術的顯著特點。紫砂壺的工藝水平在明清時期也是文人鑒別紫砂壺藝術價值的一個標準。明朝末期,從藝于紫砂壺工藝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將紫砂泥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和成型工藝,創作出各具特色的紫砂壺。這些獨具特色的工藝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紫砂壺的制作水平。另外,這些技術往往是師徒相傳,對外秘不示人,這些“獨門”工具的運用,使得紫砂壺的工藝具有顯著的門派特征,因此不同派別的紫砂壺在展示出不同的審美取向的同時,也體現了不同的工藝美學特征。
三、紫砂壺的收藏價值
紫砂材質的特殊和稀有性決定了紫砂壺的收藏價值。紫砂的傳承與發展雖然歷經幾百年歷史,但從全國乃至世界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存在與紫砂藝術相同的工藝體系,這就體現出紫砂壺藝術的集中性質。紫砂是一種含鐵量大的黏土一石英一云母系材料,分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大類。而這種泥具有獨特的團粒結構和雙重氣孔結構,制成的器具既透氣又保溫。同時紫砂泥的處理和配比也有嚴格要求的,而且自古便有“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之說。隨著紫砂藝術的快速發展,從業人數的不斷增加,紫砂泥越來越成為稀有之物。一把紫砂壺的好壞,其自身的泥料起到決定性作用。
四、紫砂壺的繼承與創新
紫砂陶是我國具有優秀民族傳統的實用工藝美術陶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很高的藝術成就,為人類文明作出了貢獻,舉國上下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甚至名揚世界。在文化形式眾多的我國,紫砂壺仍然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紫砂壺的設計、制作是利用原材料的特有性能,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過程。近千年的生產歷史,幾十代藝人的創造,使壺藝日益完善。依靠科學合理的泥片鑲接手工成形的工藝,使紫砂壺的造型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景象。由于人們對壺藝的欣賞和追求和紫砂壺本身在實用功能之外,還具有藝術欣賞的價值,在品茶的同時陶冶情操,是一種精神上美的享受,因此,對于作為文化生活一部分的紫砂壺藝的繼承和發揚,是每一位從業者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