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堅
摘要:農村地區的人們大多都傾向于收聽廣播節目,這讓我們看到了廣播節目的優勢,因此,我們需要抓住這一關鍵點,對其進行深化發展。發展的主要途徑就是利用農村地區的聽眾對廣播節目的喜愛,從這一點出發開發出更多受農村地區聽眾喜愛的節目。農村地區聽眾對廣播節目感興趣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因為廣播節目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所以我們應該抓住這一特點開發出更多具有實用性的廣播節目來滿足農村地區聽眾對廣播節目的需求。文章就廣播對農節目弱化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廣播;農節目弱化;分析;對策
隨著經濟活動和上層建筑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漸漸提高了,國家開始大力發展農村的經濟,開始大力推行建設新農村,宣揚“三農”活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口基數的逐漸增長,推進著現代農業發展,同時在新形勢的趨勢下推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劃分出多個具體的農業領域以外,也對在大環境改革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廣播節目應該針對農村地區的聽眾開發出更多的節目,讓農村地區聽眾能夠更多地掌握相關的農業知識,在相關的農業生產活動中能夠有更多的農業知識支撐,同時促進三農政策的發展。
一、對農節目的弱化現狀分析
節目逐漸萎縮。雖然農民是廣播的極大聽眾群體,占聽眾的很大部分,然而,各大廣播電臺并沒有對農民感興趣的節目做出安排,反之,農業節目卻變得越來越少。各大廣播臺播出的節目都在走都市的色彩。打開廣播,聽到的基本都是音樂節目、娛樂節目、交通情況等節目,面向的受眾都是都市聽眾和城鎮居民聽眾。廣播節目改變了受眾聽眾群體,他們不再把聽眾群面向大部分的農村地區,轉而面向都市市民。農村農民感興趣的農業類節目變得更加稀少,農業節目變得萎縮。即使有些節目面對的是農村,然而節目的關注視角并沒有從農民自身的角度來看待農業類節目情況,而是以都市的視角對農業類節目進行報道,這樣的節目也不能滿足農村聽眾的要求。這是目前廣播節目對于農業類節目的現狀。
農業類節目人才的缺乏。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他們在廣播行業的競爭也非常激烈,行內人員一旦出現任何差錯,都可能會遭到淘汰,而這就需要行內人員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節目的開發上,只有這樣才能制造出更多符合農業發展的廣播節目。農業廣播節目的作用也逐漸突顯了出來,但是要想讓制造出來的農業節目對于滿足農業需求起到作用的話,就要在農業生產新技術上下更大的功夫。這就意味著農業類節目的報道,需要有具備豐富農業類方面知識的人才來對農業類節目進行點評報道,這些都對此類節目中的人才有著很高的要求。然而現狀是此類人才很匱乏,目前,廣播電臺里面的人絕大多數是播音主持類人才出身,他們對于專業農學方面的知識基本很少知道,對于這類知識的缺乏,更加使得農業類節目的制作播放過程有著很大的困難。
媒體對農業節目的忽視。我國地方經濟發展和廣播傳媒的發展需求也達不到平衡,農業節目的發展不能離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村經濟發達地區農業節目水平要高一些,和普通地區相比而言,不論是經濟方面還是技術方面都呈上升狀態,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人們,他們更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信息的傳播速度和觀念都比較好,這些優點都是促進地區農業節目發展的重要原因。發達地區由于經濟和人等種種原因,使得他們對待農業節目的要求也很高,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著發達地區在農業節目方面不斷的研究新技術和新創意。
二、廣播節目對農節目弱化的對策
所創造出來的農業節目必須要具備豐富的內涵和實用性的因素,因為只有這樣的農業節目才能引起廣大人民的關注,讓人們心中產生一種共鳴,這一點對于構建新農村有著非常關鍵的引導作用。其次,所創造的農業節目必須要包含農業生產技術知識以及“三農”政策的推廣,廣播傳媒只有將這些傳播出去才能是相關的農業節目受到更多農村地區聽眾的關注,其次,在進行節目錄制時要注意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農村地區的聽眾大多文化程度不是太高,如果播報的語言太過專業性,可能導致聽眾聽不懂從而失去對節目的關注度,聽眾是農業節目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在聽眾這一塊必須要抑制住不良現象的產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不良的風氣也逐漸顯現了出來,廣播節目最大的弊端就是太過功利性,大多的企業都認為,一個節目是否做好的評定標準就是其節目獲得的收益的多少。由于農業類節目普遍不能得到好的回報,這樣就使得廣播工作者們對農業類節目更加沒有辦的想法。廣播類節目,應該屬于公益性節目,公益廣告作為公益項目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并不是以盈利為主,而是以社會人民的關注焦點為主題,廣播應該屬于公共節目,不應該以盈利為目的,具有這類想法的媒體大眾,應該改正自己的想法。如今,農村生活水平已經得到很大的提高,農民的生活消費水平相比以前已經得到很大的提高,對于農業類節目中的廣告其實也可讓農業節目獲得很好的收益。
三、結論
農業節目在構建新農村當中有著其他媒體沒有辦法超越的優勢,不僅在于其具備特色的直觀性,更在于它能夠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