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莉莉
摘要:融媒體時代以迅猛之勢來臨,瞬間打破了傳統媒體介質割裂的局面,一舉改寫了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格局。媒介的多樣和受眾素養的提高迫使傳統媒體編輯記者必須迅速作出改變,在堅守“黨和政府喉舌”的原則下,適應融媒體時代的需求,增強新聞報道的競爭力,重新搶占、滲透被層出不窮的自媒體等新興媒體占領和瓜分的市場。這已然成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沒有硝煙的戰場,而之于地方傳統媒體則是不得不奮起的生死之戰。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編輯記者
一、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報道特點
1.新聞報道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基于互聯網技術的融媒體,使新聞報道效率得以提高,新聞采訪、編輯與傳播的時間極大縮短,傳播成本極大降低,“人人都是新聞采編人員”已成為現實,隨時隨地可以傳播文字、圖畫、視頻、音頻新聞已不再是夢想。
2.媒體輿論引導作用日益突出
在融媒體時代,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傳統媒體日趨融合,新聞報道在不同類型媒體間的界限越來越淡化,這使媒介融合時代的新聞媒體,在進行輿論的正確引導上更加突出其應有的作用。同時,網絡傳播具有廣泛性、開放性與交互性這些特點,使廣大受眾的社會意識呈現多元化傾向,正確輿論導向的傳統新聞媒體,積極引導受眾意識的任務更加艱巨。
3.全媒體記者成為時代的要求
由于融媒體時代信息來源更加廣闊,廣大受眾對新聞信息的傳播要求有了新標準,不但要知曉新聞事實,還要多角度地了解新聞事件的全貌、趨勢與意義。所以,傳統媒體多視角深入提高新聞報道質量,已成為應對融媒體時代傳媒業發展的首要問題,這就需要傳統媒體必須培養和建立一支“多面手全媒體編輯記者”隊伍,在新聞事件發生后,能夠第一時間到達事發現場,第一時間采寫具有核心價值的素材,第一時間傳播解讀新聞,第一時間引導輿論風向。
二、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應具備的技能與素養
1.較高的政治素養和政策水平
近年來,傳統媒體借助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獲得了一些發展。特別是廣播,具有傳播快、互動強、大眾化等特點,在傳統媒體中較為接近新媒體。由于汽車的發展,傳播方式的改變,廣播取得了爆發式的增長。但傳播范圍的擴大,互動性的增加,內容的豐富也給編輯記者帶來了新的考驗。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采編人員一定要在正確的世界觀的指導下,具備較高的思想和理論水平,具有政治敏銳性與清晰的思辨力。面對突發事件,要一改過去“等等看”的思想,第一時間發聲,搶占輿論的先機,成為引導輿論的風向標。對于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敏感話題,既要摒棄以往“說教”式的回應,又要秉持主流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轉變身份角色,主動出擊,潤物無聲地傳遞正能量。
2.要積極策劃和主動出擊
融媒體的發展要求傳統媒體編輯記者,必須善于甄別瞬息萬變的各類信息,從中找出新聞點,積極策劃、主動出擊。積極策劃,就是預先對新聞事件進行分析、預測可能發展的方向,制定最佳報道方案,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努力使新聞報道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主動出擊,就是編輯記者要及時地盡可能多地搜集相關資料,為對新聞事件相關的背景與未來發展趨勢的報道作準備,將策劃的新聞報道做實、做深,讓報道全面、立體、多角度地呈現給廣大受眾。
3.信息的聽覺化視覺化思維意識
在以海量信息為特點的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編輯記者必須具備善于從海量信息中捕捉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并積極地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分析、鑒別與選擇,以鮮明的價值取向對海量信息作出正確的選擇與取舍。同時,融媒體時代對新聞信息的聽覺化視覺化思維越來越重要,傳統媒體編輯記者要在采訪中積極調動各類感官,拿起具備錄音、攝影與攝像功能的設備,及時捕捉記錄第一手素材,讓新聞報道傳達更具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激發受眾關注新聞的興趣。
4.敏銳的新聞報道創新能力
融媒體時代的傳媒競爭,說到底就是對大眾傳播受眾的爭奪。要贏得受眾,就要求媒體必須能夠向受眾提供具有個性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所以,傳統媒體編輯記者必須具備敏銳的新聞報道創新能力,創造性地進行新聞報道工作,勇于摒棄同質化報道手法,推出形式別致、內容新穎、感觀沖激、讓人耳目一新、念念不忘的優秀作品。
5.要勇于走下神壇,娛樂大眾
傳統媒體因為成長環境,一直以來都是嚴肅正統的高大形象,可時代的進步,彰顯的是“個性”,新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的深入人心無疑順應了時代的進步。傳統媒體要想生存發展,必須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壇,恢復到最初的模樣:傳遞信息,娛樂大眾。只有不拘一格才能吸引受眾,真正當好“黨和政府的喉舌”,真正走出新的發展之路。
三、結論
隨著數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融媒體會迅速成為廣大受眾選擇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編輯記者的作用也因此會變得越發重要和突出。但是,要應對這種未來傳媒業發展的新格局,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必須迅速轉變觀念,努力提高各項技能,培養起融媒體素養,這樣才能生產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極具受眾歡迎的優秀新聞報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