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超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的十分的迅速,我國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公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人們越來越重視公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但是農村公路由于缺乏完善的結構網絡,具有較低的技術等級,日常維護和管理不到位,從而導致瀝青路面受到嚴重破壞。為了保證公路質量,延長其使用壽命,相關部門需要根據瀝青路面破損情況,及時制定預防維護和日常養護措施,通過對路面專業維護技術的合理利用和對各種病害的有效處理,讓公路保持交通順暢和通行安全,從而使農村公路抗侵害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 農村公路瀝青路面;破壞分析;養護措施
前言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交通建設行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近年來,農村公路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人們對農村公路安全性與舒適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瀝青路面在農村公路中應用十分廣泛,做好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養護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調查研究表明,目前國內農村公路瀝青路面在養護管理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導致路面病害多發,不僅增加了養護費用,而且縮短了道路維修周期,對公路正常運行造成很大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當正確認識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重要性,認真分析農村公路瀝青路面病害,采取科學合理的養護技術,不斷提高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水平,保證農村公路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與長久性。
1農村公路瀝青路面常見破壞形式
1.1 縱向裂縫問題
縱向裂縫一般表現為平行行車方向的單條裂縫,經常出現在緊急停車帶、路肩以及行車道等位置,自然環境、車輛荷載等因素長期影響后呈現出不規則裂縫。農村公路普遍具有較低的設計等級,部分路基在壓實過程中未達標,施工完成后不均勻沉降問題出現在地基中,從而導致縱向裂縫出現在路面。與此同時,農村公路排水設施配套少,路面經常出現嚴重的積水情況,對路面結構的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另外橫向不均勻沉陷出現在路基中,從而導致縱向裂縫的形成[1]。
1.2 坑槽問題
現如今,坑槽問題的損害因素分為兩種:一種水損害,另一種是油損害。水損害的形成一般是由于瀝青路面存在較大的孔隙,雨水通過孔隙進入面層內部結構,對路基造成侵害,當經過長時間的車載作用,剛性基層逐漸變為灰漿,瀝青層逐漸脫離面層,在車載擠壓作用下,灰漿通過裂縫和面層孔隙浸到表面,網裂問題會出現在浸漿的瀝青面層,快速行駛的車輪會帶走碎裂面層和基料,從而逐漸形成坑洞,最終成為坑槽;所謂的油損壞,一般是由于地面滲入了機動車滲漏的機油,造成瀝青混合料出現松散,在長期的車載作用下形成坑槽。
1.3 橫向裂縫問題
垂直于路面中線的裂縫被稱為橫向裂縫,一般出現的位置是路面兩側硬路肩,大部分為單條裂縫,通常是由于長期車載作用造成橫向裂縫貫穿整個路面。基層材料收縮、瀝青與混凝土溫縮以及差異沉降是造成橫向裂縫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攤鋪路面時,路面因基層材料失水收縮出現開裂,加上長期車載作用和環境因素出現裂縫。瀝青在路面施工中具有一定的黏性,對環境具有較高的要求,過低的溫度會導致瀝青混合料出現收縮變形或變硬情況,在收縮拉應力超過抗拉強度時就會有裂縫出現在路面。
2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措施
2.1 裂縫修補
每年雨季到來前,相關部門需要將車道進行封閉,對裂縫進行修補,用吹風機和鐵針清理干凈裂縫內的雜物,在路面裂縫中灌入瀝青混合料,所使用瀝青需利用加熱罐加熱至100℃左右,灌入量以能夠封住裂縫為準,瀝青表面比路面要低出5mm左右,用專用工具將縫上多余瀝青刮平,確保路面的舒適度。對于出現嚴重裂縫的路段,首先需要對土基或基層進行處理,然后對路面進行修復。如果路面出現的大面積裂縫是由于瀝青性能不好或路齡較長引起的,可采取以下3種方法養護:一是橡膠瀝青罩面,二是在上封層加鋪瀝青混合料,三是乳化瀝青稀漿封層[2]。
2.2 坑槽處理
首先將修補范圍劃出,并按照方形或矩形進行切槽,其縱橫邊線要垂直和平行于公路中心線,同時保持槽壁直立;其次對坑槽進行清理,確保堅實穩定的底層露出后,將槽內的濕土自然風干,如需再次利用面層材料,應避免其他材料和雜物混入基層;隨后將一薄層黏層瀝青均勻灑布在槽底與槽壁;接著需要攤鋪瀝青混合料并壓實,所使用的混合料要與原路面相同,最大粒徑需要適應槽深。混合料壓實后,攤鋪厚度要比周圍路面略高一些。施工人員要根據坑槽的修補面積確定壓實方法,針對面積較小的坑槽碾壓時使用小型手扶振動碾或振動夯板進行,針對大面積的坑槽碾壓時使用壓路機進行。為使修補部分表面密實、均勻,需要分兩層鋪筑深坑槽,可將粗粒混合料應用到下層,細粒混合料應用到表層;最后將槽的四周用烙鐵烙平,使新舊路面能夠與槽邊良好結合,防止出現滲水情況。
2.3 沉陷路面處理
針對基層的不均勻沉陷,如果土基比較穩定且密實,可以只對面層進行修補,用細粒式瀝青混合料進行填補,隨后完成平整和壓實作業,針對較大的面積需要加鋪面層;如果有坑洞、溝槽等沉陷存在于局部路基,需要使用漿砌片石進行回填密實,在徹底消除基層問題后加鋪面層;如果有沉陷問題出現在橋(涵)頭路面,需要對基層加鋪并壓實;如果黏性土層存在較大空隙的軟基,可根據土基軟層的厚度進行換土處理,并嚴格控制施工材料級配[3]。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發展帶動交通行業發展。近年來,農村公路數量和規模都有較大提升,交通建設事業取得顯著成就。然而,公路路面病害層出不窮,不僅對行車舒適度造成很大影響,而且威脅農村公路運行安全,甚至帶來嚴重的交通事故。因此,必須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尤其是瀝青路面養護管理。要想有效保證瀝青路面質量,需要農村公路管養部門的養護技術人員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道路養護經驗,并合理應用到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中,盡可能減少瀝青路面病害的產生,確保農村公路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 牛佳棠.農村公路養護及安全管理評價體系研究[D].湖北:武漢理工大學,2013.
[2] 韋昌儀.百色市農村公路現狀及養護模式的實踐與探索[C].河北省公路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河北省公路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石家莊:河北省公路學會,2013:290-295.
[3] 陸斯文.多級模糊層次分析法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市政工程,2013,(3):97-9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