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安妍
摘 要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設計涉及排水、結構安全、環境治理、景觀等諸多因素,具有復雜性。河岸經常有建(構)筑物無法拆除,使得管道布置和結構設計比較困難,不可避免地要臨河設計,而農村臨河管線結構設計需要考慮因素較多,方案適用性也要因地制宜。本文結合具體工程設計,敘述了農村臨河管線設計中所遇問題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 農村污水治理;臨河管線;結構方案
1 結合河道情況選擇結構設計方案
若現狀河道擋墻結構形式較好,安全性較高,可考慮在現狀擋墻外側設立支架。
若周邊距離房屋較近,為了減小影響,架管可考慮樁基礎、鎮墩基礎、磚砌立柱基礎等,如果有條件可將管道埋設在土坡段并進行護坡[1]。
2 工程實例
蘇州市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對生活污水進行集中接管處理,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優先接管至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不具備接管條件的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主要采用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的原則。
設計工程管線有臨河段,沿兩岸岸邊有民房、居民小區、高壓線,且距離較近。房屋尚沒有拆遷計劃,岸上埋管設計難度較大。采用在河中架管的方案。
2.1 土層分布
①層雜填土;②層粉質黏土;③層淤泥質粉質黏土夾薄層粉砂;④層粉砂夾粉質黏土;⑤層淤泥質粉質黏土夾薄層粉砂;⑥層粉細砂;⑦層粉細砂夾粉質黏土。
2.2 臨河管線架管結構形式的選擇
結構設計盡可能少的占河道。根據不同的河道情況設計幾種架管方案,以便因地制宜,合理選擇[2]。
做法一,在現狀擋墻外側設立支架,見圖1。支架固定在現狀擋墻分兩種方法:一種是采用化學螺栓將支架固定在擋墻上;一種是根據實際需要在擋墻牢固部位鑿洞或鑿孔,素混凝土填實,將支架焊接在填實的混凝土內,經施工單位檢測,確保其具有支撐設計管道的能力。
做法二,采取的架空管道預制方樁基礎。
施工時應監測沉樁引起周圍地面隆起、擠土等情況,及對鄰近建構筑物的影響。見圖2:
做法三,架空管道基礎采用鎮墩基礎,如圖3。
河道河水較淺時,可采用局部圍堰的方式實施本做法。
基礎施工時應先將預制混凝土管沉至設計標高,做法同沉井工法。
柱采用預制,待預制混凝土管沉至設計標高后,將柱插入混凝土管內,同時澆筑素混凝土填實。
做法四,磚砌柱體高度應根據工藝標高確定,控制在一定安全高度之內[3]。
3 結束語
(1)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設計涉及多方面領域,綜合性強,需要充分考慮排水、防洪、水景觀、環境等功能要求。
(2)要考慮地形地貌、地質條件等因素,采用適合的架管結構形式,在滿足規劃前提下,平面布置和結構可靈活調整。
(3)采用結構方案時,應考慮施工開挖土方對坡頂建筑物、高壓線塔等的影響。選擇架管基礎時根據周邊條件選擇合適的結構基礎方案,減少施工對臨近建構筑物的影響。
(4)本文可供類似工程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溫明霞,馬新遠.河道設計中面臨的矛盾分析[J].北京水務,2008,(4):
13-15.
[2] 陳明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設計[J].中華建設,2011,(4):102-103.
[3] 張克強,李軍幸,張洪生.國內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模式探討[C].首屆全國農業面源污染與綜合防治學術研討會.首屆全國農業面源污染與綜合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昆明:中國農學會,2005: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