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權
摘 要 鋼筋砼(混凝土)結構有著很好的延展性、強度大和整體性很強等特征,在高層建筑中得到了廣泛使用。近幾年,建筑行業的發展領域不斷擴大,工程建設過程鋼筋砼結構會出現一些問題,設計師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基于此,文章針對鋼筋砼高層結構設計中存在的不足,詳細闡述了幾點有效的處理方法。
關鍵詞 鋼筋砼;高層結構;設計問題;處理方法
21世紀背景下,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由此促進了高層工程的繁榮發展。當前,建筑行業開始向著結構煩瑣化、結構高層化趨勢發展,工程技術、建筑模式和工程材料均有了較大改變。其中所用材料最頻繁的是鋼筋砼,鋼筋砼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以及安全性。針對鋼筋砼高層結構而言,其結構設計屬于十分重要的問題,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質量,已在高層結構中得到廣泛使用。通過科學設計鋼筋砼高層結構,可以確保鋼筋砼材料獲得充分利用,提高高層工程的穩固性。
1 鋼筋砼高層項目設計中常見的不足
1.1 結構體系不規范
若設計師選用的結構體系不規范,會在很大程度上下降結構的穩固性。在設計鋼筋砼高層結構體系時,設計師要根據高層結構特征,并結合本地抗震預防等級與風荷載等因素,選用規范的結構體系[1]。若鋼筋砼高層項目結構體系不規范,則高層建筑物的性能將會下降,若設計師選用的設計指標不合理,就會減小鋼筋砼高層建筑的可靠性,引發各種質量故障,甚至產生安全事故。
1.2 地基及基礎設計不當
單獨地基地下室設計問題。在設計高層結構的單獨基礎地下室結構時,設計師往往會忽略建筑結構由于某些原因而出現沉降,進而引起的附加應力對建筑總體質量的影響。在高層結構中,在結構頂部荷載的應用下,單獨基礎地下室總體會出現變化、沉降,該環節若忽視沉降引起的附加應力,地下室結構將會由于壓力太大而出現裂縫。
地下水位現象。在設計鋼筋砼高層結構時,要重點思考地下高水位現行。地下水位較高時,高層結構需要規劃地下室時,要在地下室外邊地坪之下的外墻展開圍護設計,為方便開展防水施工工作,圍護模式的設計要盡量簡單[2]。針對高層結構,有柱下承臺和地梁基槽地模狀態錯綜煩瑣,且存在許多陰陽角及放坡現象,會造成防水施工時間延長、難度大、投資高,而且無法保障建設質量。
自然獨立地基問題。自然獨立地基設計過程,采取椎體模式,其斜坡比超過1:3,導致砼振搗過程出現不密實現象 ,通過人工處理之后,砼的各種指標依舊難以滿足設計需要。
1.3 裂縫現象
裂縫現象主要包含如下幾種:其一,結構開裂。在砼澆筑時,構件間存在不同的剛度,導致結構內產生剛度很弱的區域,該區域就極易產生裂縫,主要表現在樓板板端與墻角部位;其二,構造開裂。其主要的原因是,砼配備時水灰比不合理,澆筑過程振搗不徹底、模板移動等,此外,脫模太早,養護不當等都會引起砼裂縫;其三,溫度裂縫[3]。受到外部環境溫差的極大影響,混凝土出現熱脹冷縮情況,使得在施工中產生裂縫,在施工過程溫度裂縫的出現頻率最大。
砼裂縫現象的處理,要在易出現裂縫的位置,采取預應力澆筑方法;而且,用支架加固預埋管線,如此可以減少裂縫問題的產生,進而提升高層結構的整體質量及可靠性。
1.4 頂部結構規劃不合理
(1)框架-剪力墻與連梁問題。①框架-剪力墻設計問題。在設計鋼筋砼高層結構時,剪力墻的布置應均勻,防止剪力墻單肢強度太大,進而造成應力集中,損壞整個結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此外,布置不均勻也會造成其連梁設計的困難性提高。剛度很大的一級剪力墻,它的支數最少是4支。結構設計大多數是以抗震型開展設計的,要根據多道設防原理進行。優先思考第一等級的剪力墻,而且采用低等級的剪力墻管理結構的變化,提高高層結構的抗震性和穩固性。②連梁問題。連梁屬于相鄰剪力墻在出現地震問題時,承擔剪力墻受力的構件。在框剪構造的連梁構件設計中,是根據剪力墻的布置狀況處理的。在設計連梁時,要適當提高連梁剛度,而且,連梁上不能夠安裝關鍵的框架梁。
(2)梁支架。針對結構中梁支架的規劃,很多設計師將梁和柱間的梁支架設計成固定無法旋轉的形式,在實際建筑中有時是不科學的。例如,剪力墻和框架的架梁是正相交的,并且對梁的限制很弱時,就無須梁支架了。
2 鋼筋砼高層結構設計缺陷處理辦法
2.1 優化高層結構體系
信息化時代下,各種計算機系統在建筑項目結構設計中得到了廣泛使用。在鋼筋砼高層結構規劃中,能夠充分利用BIM技術,建立健全的建筑信息模型,根據建筑模型的基本特征,進一步完善高層結構設計計劃,確保結構設計計劃得到貫徹執行。針對設計師而言,需要科學計算和分析高層結構,采用多種計算方式,綜合比較計算結果,進一步提高鋼筋砼高層結果規劃方案的科學性。
經各種比較,科學規劃鋼筋砼高層項目結構體系,可以有效提高高層結構的抗震能力,避免施工資源的大量消耗[4]。鋼筋砼高層結構設計師在設計過程,要采用科學的設計指標,并根據本地及建筑工程的實況,進一步完善高層項目結構體系規劃方案,逐漸降低外部環境對鋼筋砼高層結構建設質量的影響。
2.2 科學設計地基及基礎
為確保鋼筋砼高層結構設計計劃獲得貫徹實行,設計師需要科學設計結構地基及基礎。通過全面分析場地地質環境,科學選取基礎方案,確保結構安全。若鋼筋砼高層結構的地質環境很好,就能夠采取天然地基單獨基礎+防滲板+防浮錨桿模式,并合理設計每個基礎之間的拉梁構造,加大基礎配筋,不斷提高單獨基礎的可靠性。若高層結構處在地下,為避免地下室地板產生大范圍開裂,就需要在各個持力層之間實施褥墊施工方案,提升地基和基礎結構的穩定性。
通過科學設計地基及基礎,可以幫助設計師詳細掌握鋼筋砼高層結構地基和基礎結構特征。隨著國內高層結構數量的不斷增加,地基和基礎設計任務逐漸重要,結構設計師在實際操作中,要結合地下水位浮動狀況,制作包絡圖,并根據高層工程地基和基礎結構特征,建立適當的防滲計劃。另外,設計師還要處理好配筋工作,精準算出地基和基礎配筋量,確保高層結構地基和基礎結構的穩定性得到提高。
2.3 科學設計頂部結構
鋼筋砼高層結構設計師通過科學設計頂部結構,可以提高高層項目結構的抵抗能力,增強荷載性能與結構可靠性。比如,設計師在規劃框架-剪力墻時,要根據框架-剪力墻的分布狀況,做好相關防護工作,確保框架-剪力墻的剛度滿足標準規定,避免應力集中情況的出現。此外,在設計梁柱時,設計師要遵循“強柱弱梁”的原則,并精準算出高層結構梁柱的節點應力,提升高層結構的抗震水平[5]。設計師在設計過程要注意如下幾點問題:其一,不能隨便加大高層結構頂部結構荷載,確保高層結構連梁位置更為穩定。其二,認真遵循相關設計標準,防止在高層結構連梁頂部建立框架梁。通過科學設計鋼筋砼高層頂部結構,可以有效提高設計方案的合理性,避免施工資源的耗費。
2.4 選擇計算模式
針對常規結構,能夠采取樓板總體平面中無限剛假設模型;針對多塔和錯層結構,能夠采取樓板分塊平面中無限剛模型;針對樓板局部開大口、塔和塔之間頂部連接的多塔結構等,能夠采取樓板分塊平面中無限剛,并含有彈性銜接板帶模型;但針對樓板開大口涉及中庭等共享區域的獨特樓板結構,以及需要研究精度大的高層結構,就能夠采取彈性樓板模型。在實際應用中能夠結合工程經驗及工程具體情況靈活使用,以最低的計算量得到預期的分析精度標準,不僅不能不分情況盲目采取剛性樓板模型,導致小墻肢計算值過小,不安全;也不需要全都采取彈性樓板模型,增多不必要的計算量。
3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發現,隨著國內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高層建筑數量日益增多,對其結構設計及建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本文以高層結構設計為研究對象,對其設計中常見的問題展開分析,通過分析發現,唯有采用科學的結構設計方案,根據結構實際狀況計算,方可保證設計的完整性,并確保高層結構后續建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不斷提高高層結構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銳.在鋼筋混凝土高層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的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38):86-87.
[2] 邱冬冬,秦媛媛.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J].居舍,2017,(28):82.
[3] 杜賀龍.鋼筋混凝土高層結構設計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6):266.
[4] 金世海.淺談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5,(13):127.
[5] 彭煜.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及優化措施[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