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其質量決定了建筑工程整體質量,并且,混凝土工程質量還和建筑物使用功能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期間,要嚴格控制和監督混凝土工程質量,以此確保施工的安全性。施工期間如果出現了混凝土施工問題,那么要及時上報給相關部門,大力解決。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存在的通病,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 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筑數目逐漸增加,工程類型越來越多,工程數目的快速發展為建筑行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不過,也使建筑企業面臨著諸多挑戰。為了徹底解決市政工程中存在的混凝土問題,在下文中全面分析了市政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以及防治措施。
1 市政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藝的控制
(1)在遵循施工標準要求的基礎上來實施工作。當前,制作混凝土的主要因素便是混凝土混合比,因此,不可以隨意改變混合比,不然的話,便會削減混凝土強度,致使其無法滿足規范需求,最終影響建筑工程后期穩定發展。
(2)根據施工要求來實施攪拌工作;從當前情況來看,混凝土攪拌包含兩個方面,分別是流質型以及半流質型,并且,采取的施工方式也是不同的。
(3)當進行混凝土攪拌的時候,工作人員要詳細的檢查和分析周圍環境,不可以隨意配置混凝土比例。制作混凝土集料的時候,要在相應的溫度氣候內,如果存在著拌和環境,氣候較熱以及干燥等因素,便會使混凝土質量出現一定的改變,從而發生質量下降情況[1]。
2 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分析
2.1 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的主要質量通病
混凝土質量通病是影響市政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它逐漸成為限制結構工程質量的主要問題,在這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裂縫、結合面處置不合理等方面上,嚴重影響了混凝土的整體性能。
(1)裂縫問題;裂縫問題主要是指混凝產生了形狀不一的裂紋。產生這一現象的實質性原因是為了混凝土澆搗過后,沒有及時割縫,橫向管溝槽沒有回填密實,在處理臨時施工縫的時候,方式不合理,設置的脹縫比較長,混凝土收縮現象比較快等。
(2)麻面問題;麻面問題主要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現了較多的小坑,麻點,長時間下來的話,形成了粗糙面。產生麻面問題的實質性原因是因為模板表面過于粗糙,沒有將黏附水泥漿渣等雜物全面的清理干凈,當拆模的時候,混凝土表面粘壞,模板拼縫不嚴格,局面出現了嚴重的漏漿情況。
(3)蜂窩問題;蜂窩問題主要是指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了疏松、砂漿少、石子之間形成了相應的蜂窩狀等情況。產生蜂窩問題的基本原因是因為沒有合理的配置混凝土,材料計量不正確,使得砂漿較少、石子比較多。發生了漏振情況,振搗時間較少,模板縫隙堵塞不嚴格,水泥漿呈現流失情況。
2.2 市政工程混凝土中形成質量通病的具體原因
在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期間,產生質量通病的具體原因是因為混凝土澆筑振搗之后沒有有效地進行割縫操作,橫向管溝槽沒有及時實施回填或者密實操作,對于臨時施工縫處置不合理,脹縫設置時間比較長,混凝土收縮時間過快,致使裂縫現象發生。或者是因為混凝土沒有遵循相關流程以及標準實施混凝土分層下料工作,振搗力度不足,最后可能因為材料體積過大,沙偏細以及模板縫隙殘留,致使水泥漿流失,從而引起了蜂窩現象。麻面這是因為沒有將模板表面粗糙以及黏附水泥漿等雜物清理干凈,實施拆模操作工作的時候,混凝土表面受到了破壞,使得模板拼接不密實,局部出現漏漿情況,有的情況下,可能是因為模板在涂抹隔離劑的時候,沒有涂抹均勻或者局部漏刷,致使混凝土表面和模板之間存在著黏結情況,最終氣泡彌留在模板表面出現的麻點現象。
3 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防治措施
3.1 施工之前根據相關標準要求來管理和配置混凝土比例
在混凝土施工期間,混凝土材料的合理配置是影響工程質量的關鍵,當配置混凝土比例的時候,要從工程實際情況和具體特征入手,明確分析混凝土施工技術以及設備等綜合性因素,針對不同的市政工程項目選擇不同的混凝土配比,在施工前期階段中,要結合混凝土施工技術來配置混凝土,確保配置的合理性。再者,嚴格考慮施工路面的耐久性,在合理配置的同時要嚴格管理和規范混凝土技術性能,待完成混凝土攪拌過程之后,大力監督這一環節,在基于施工材料配合度、施工設備以及材料具體狀態的基礎上,明確配合比的相關數值,確保理論和實際要求相符合。最后,還要管理好混凝土攪拌流程,確保各個配合比的嚴格實施,依照配合比來供應混凝土,做好相關的實驗工作[2]。
3.2 混凝土施工組織措施
當前,影響混凝土結構質量的基本因素包含施工環境、工藝、鋼筋、模板以及混凝土灌注施工,在這幾項運輸中,混凝土澆灌施工經常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所以,必須采取以下幾方面對策來提升混凝土整體施工質量。
(1)成立專門的混凝土灌注施工管理隊伍,主要是負責實施混凝土澆筑施工管理工作,確保混凝土連續供應,按照施工工藝組織進行施工,以此確保混凝土整體澆筑質量。
(2)在實施混凝土澆灌工作之前,首先,項目總工程師要組織施工人員針對混凝土施工工藝、技術以及注意的事項進行技術交底。項目經理負責施工機具、混凝土運輸以及人員的布置。項目質量檢驗人員則是實施灌注質量的檢驗。
(3)項目經理部相關的質量、技術以及物資部等組成現場值班小組,負責落實混凝土供應,根據施工工藝特別是關鍵位置的施工。嚴格保障工程整體質量。
(4)混凝土灌注施工期間,可以實施質量承包責任機制,將混凝土質量和施工人員的經濟利益相互聯系到一起,并且完善相關的獎勵體系,以此調動人員工作積極性。
3.3 混凝土施工過程的質量監督以及控制
當前,要針對混凝土存在的裂縫、麻面、分泌以及蜂窩現象加以預防。首先,嚴格控制比例,大力掌握面層的抹壓時間,嚴格避免在混凝土表面灑水的行為。在混凝土施工期間,要是遇到高溫天氣的話,要采取防曬棚來遮擋施工現場,確保現場水泥用量的充足性。當攪拌混凝土的時候,務必根據混凝土配比來控制攪拌時間,直到混凝土攪拌和外觀顏色處于一致性。保持施工期間模板的整潔性,當涂膜隔離劑的時候,要涂刷均勻,待涂刷工作完成之后,加以確定,以免發生漏刷的情況。當實施混凝土澆筑工作的時候,在遵循相關操作流程的基礎上實施,以免發生漏振情況。另外,為了避免發生凍脹現象,在外界施工溫度低出5℃的時候,要馬上停止施工,使用與之相符的保溫對策,大力控制基層含水量,等到混凝土模板成型之后,要實施相應的排水操作。
3.4 加大對混凝土變形問題的重視力度
引發混凝土變形的原因包含兩個方面,分別是基于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情況,再者是因為收縮以及溫度變化而形成的變形。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收縮是因為在混凝土硬化期間,凝縮以及自由水蒸發形成了混凝土干縮情況,隨后裂縫出現。對于蒸發干燥過程而言,因為是由外向里擴散的,所以溫度和干縮變形情況都不具備均勻性。發生收縮裂縫的基本原因包含:第一,硬化期間的混凝,由于養護方式以及混凝土成型條件不一樣,使得建筑表面失去水分,從而開裂。另外一種情況則是筑件表面水分消耗較快,體積產生了收縮情況,基于墊層的影響下,筑件表面裂開。
防止混凝土開裂的相關措施為:①混凝土水灰比以及砂率不可以過大,砂石含量是十分重要的質量控制點,因此比較適合使用粗沙拌以及混凝土,細沙不可以超出標準數據。進行振搗的時候,大力控制振搗時間以及密實度,對板面實施抹面處理,可以在混凝土冷凝之后、終凝之前進行二次抹壓,這樣既可以提升混凝土強度,同時還能夠降低收縮量[3]。
4 結束語
當實施混凝土施工的時候,要嚴格根據標準要求配置和管理,安排專業人員實施混凝土澆筑工作,監督混凝土的時候,要及時檢驗施工標準以及準則,大力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問題,從一定程度上確保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丹.市政排水管道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控制與管理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7,(13):21.
[2] 付紅霞.市政工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見問題及防治[J].四川水泥,2015,(05):233.
[3] 鄭德生.試論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J].河南建材,
2015,(03):107-108.
作者簡介
陳麗輝(1986-),男,湖南省益陽市人;學歷:本科,現就職單位:湖南省直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工程/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