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公共設施規劃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內容,通過多城市公共設施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能夠實現城市土地資源動態平衡。本文首先對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布局內容進行介紹,然后對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布局的理念進行分析,并對具體的規劃布局要點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 公共設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建設規模也在逐漸擴大,城市公共設施日漸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設施包括體育館、醫院、社會福利配套設施等等,只有對城市公共設施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規劃,才能夠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1 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中,應該加快公共設施共享,擴大建設規模,積極推進交通設施、通信設備等基礎項目建設,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通過應用科學的空間適宜性評價方式,對城市公共設施進行規劃分析,可對公共設施布局規劃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在具體的布局規劃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另外,對于城市公共設施的空間布局規劃形式,還需要進行適宜性評價分析,綜合考慮城市已有工程項目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對公共設施的空間布局進行引導。在具體的分區引導過程中,需要將城市建設用地分為現有的建設用地、新增建設用地以及擇機建設用地這三種[1]。
2 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布局理念
2.1 細分公共物品屬性
政府部門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務的唯一主體,在各類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建設中,施工成本比較高,建設規模比較大,并且施工工期較長,很難獲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業往往不會投資建設公共設施。現如今,我國經濟體制發生變革,公共設施也逐漸被細分為純公共設施、混合型公共設施以及市場化公共設施,由于投資建設方式發生了變化,因此,公共設施決策、投資和管理也發生了分離。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設施空間布局規劃中,應該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在對公共設施用地進行規劃布局時,應該優先對純公共設施進行規劃布局,比如對于文化館、博物館,可優先布局,而對于電影院以及其他娛樂設施,則可交給市場規劃。第二,對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場化物品,需要注意協調好二者在城市空間的布局形式,如圖1所示。
2.2 簡化層級結構
隨著城市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在城市公共設施布局規劃中,應該注意為城市居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同時還應該盡量簡化城市公共設施的層級結構形式。對于層級結構復雜的公共設施,可以集中布局規劃在城市居民便于到達的地域范圍內,為固定人群提供公共服務,另一部分則應該朝向宏觀方向發展,不需要布局規劃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由此可見,在城市公共設施的布局規劃中,應加強社區級設施的引導。
2.3 土地利用柔性化
現如今,在城市土地資源規劃利用中,土地利用功能單一的問題越來越少,對于土地資源利用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土地資源利用的復合性特征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對于經營性城市用地進行復合利用,構建都市綜合體;第二,將經營性用地與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復合利用,在公共設施布局規劃中,與經營性用地集中配置。第三,公共設施用地之間的復合利用,現如今,城市土地資源日漸緊缺,公共設施規劃布局需應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對此,可采用復合化建設形式。
2.4 公平布局
城市公共設施的功能是為人們提供服務,要求公共設施具有社區性、公平性,在新型城市化建設中,應該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理念,塑造出人性化、多樣性的城市生活分為,比如市區中心開敞空間、鄰里中心等。
3 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布局現狀
3.1 空間結構布局不合理
現如今,在有些城市的公共設施規劃布局中,行政辦公樓、商業建筑、醫療設施等的布局形式比較分散,交通不便利,居民出行距離比較長。比如,城市商業中心是居民使用頻率最高的公共設施之一,一般需要布局在城市的中央位置,但是,如果將其布局規劃在城市一側,則居民的出行難度比較大,同時也會造成城市一側交通擁堵。另外,大型綜合醫療設施也屬于居民常用公共設施,如果將其布局規劃在城市一側,居民在每次出行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交通距離較長,這樣就會影響其服務性能的發揮。
3.2 功能分區明確,而用地混合不足
在城市公共設施空間布局規劃中,往往會受到功能分區理念的影響,比如城市高校,有些城市在學校布局規劃中,將多個學校集中規劃在城市的某一側,學生和教職工的交通距離比較長,為了節約交通時間,教職工往往會采用小汽車,公共交通設施的應用頻率比較低,交通碳排放量比較大。對此,在對城市學校進行布局規劃時,可以采用分散多處的布局形式,同時也可以與居民用地混合布置。
4 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布局要點
4.1 布局規劃適應人口規模和結構變化
現如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人口規模也在逐漸增加。為了對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設施服務,應該積極適應當前人口持續增長形式,適當擴大公共設施空間布局規劃規模,同時構建能夠覆蓋全市范圍內的公共基礎設施。另外,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城市公共設施的結構形式也應該隨之發生變化,增加文化、體育和休閑類公共服務設施。除此以外,還應該注意,由于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在公共設施空間布局規劃中,應該不斷提升醫療中心、社會福利設施的規劃建設標準。
4.2 優化公共設施布局結構形式
在城市公共設施服務網絡的布局規劃中,需綜合考慮城市人口規模、居住空間等因素。比如,在基礎設施布局規劃中,可采用居住地區級、居住社區級和基層社區級的形式,綜合考慮公共設施的服務對象、服務功能輻射范圍等因素進行規劃布局。另外,在城市新建區域,應該提升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水平,帶動周邊片區發展,同時還應該加強區域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城市公共設施對外輻射。交通是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城市布局規劃中,應該對交通網絡進行科學構建,加強都市圈之間的合作。另外,還應該注意加快城市文化旅游服務設施的布局規劃,在新建地區的布局規劃中,首先為公共設施布局規劃提供土地資源,然后再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充分挖掘公共設施的服務潛能。
4.3 行政辦公設施布局規劃
城市老城區的辦公機構一般比較分散,對此,可逐漸組織遷移,然后形成市級行政辦公與區級行政辦公的兩級體系,并采用相對集中的布置形式。將市級行政中心集中布置在商業中心位置,同時在城市各個分區中分布分區行政辦公用地。
4.4 商業金融服務設施布局規劃
在對城市商業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布局規劃時,應該以四級商業中心體系為標準,即市級、區級(副中心)、地區級(片區)、居住社區級。比如,在城市老城區中,商圈的歷史悠久,其不僅具有商業功能,同時由于其具有當地歷史文化特征,因此,還能夠提供特色旅游服務。在商業設施布局規劃中,應強調中心商業區域的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區域商業發展。另外,還需要對商務辦公設施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規劃,提供現代化服務功能,包括商務辦公、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等等。
4.5 文化娛樂設施布局規劃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會逐漸積累當地的特色文化,在城市文化中心建設過程中,可構建大型市級文化設施,同時,還可以將文化中心與商業街道進行有效結合,進而構建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化設施。通過對城市文化中心進行布局規劃,并利用文化中心組織城市文化活動,能夠豐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提升公共設施的服務水平。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城市公共設施空間布局規劃要點進行了詳細探究。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公共設施是十分重要的調控資源,同時也是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公共設施布局規劃的合理性會對城市土地資源利用水平、城市發展水平產生較大影響。對此,在城市公共設施空間布局規劃過程中,應該注意對當前的城市建筑工程進行分析,對公共設施布局規劃進行引導,保證公共設施空間布局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促進城市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泉.城市公共加油加氣站空間布局規劃方法探討[J].交通與港航,2016,3(6):37-41.
作者簡介
陳帥(1983-),男,湖南長沙人;學歷:碩士,職稱:工程師;現就職單位: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住房和建設管理局,研究方向:規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