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467599)鄭曉艷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陰道尖銳濕疣患者為對象,按入院順序將其隨機分為甲、乙組,每組39例,所有患者均為女性。甲組:年齡23~34(28.3±2.2)歲;病程1個月~1年,平均(3.2±0.3)個月;乙組:年齡24~36(28.7±2.2)歲;病程2個月~1年,平均(3.5±0.3)個月。研究納入對象經臨床檢查,確診為尖銳濕疣;所有患者都符合相關的醫學倫理審核標準,且簽有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甲組采用解毒消疣方治療,生甘草6g,黃柏、白術、黃精、虎杖、魚腥草、敗醬草各10g,茯苓、黨參、薏苡仁、蒲公英、板藍根、馬齒莧各15g,板藍根、金銀花各20g,黃芪30g。加水煎煮,取汁服用。每日1劑,早晚各1次,連續服用2周。乙組采用解毒消疣方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解毒消疣方的用藥及用量同甲組,龍膽瀉肝湯方劑為:木通、生甘草各6g;柴胡、赤芍、車前子與龍膽草各10g;生地、當歸、澤瀉、大青葉各15g;馬齒莧、板藍根與生薏苡仁各30g。丘疹暗紅發軟,皮損灰暗的患者可加6g紅花;丘疹灰白發硬的患者可加10g貝母,15g穿山甲;陰道分泌物較多且有腥臭味,陰部瘙癢者可加苦參、黃柏各10g,蒼術15g;將所有中藥加水煎煮半小時后取汁服用,1劑/d,2次/d。7天1療程,連續服用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分別在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抽取其外周血,采用流式細胞分析儀檢測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變化、復發率及治療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分析數據,計數及計量數據用例數(%)(±s)表示,組間數據比較差異用t和x2檢驗,P<0.05為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CD3+、CD4+、CD8+、CD4+/CD8+指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經臨床治療后,乙組的上述指標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甲組,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及復發率比較 甲組的治療總有效率84.6%(33/39)明顯低于乙組97.4%(38/39),但其復發率17.9%(7/39)則明顯高于乙組2.6%(1/39),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CA在中醫上屬于“瘙瘊”、“臊疣”范疇,發病機理為正氣不足,腠理不密,因此,中醫治療還要以固本扶正,清熱解毒為主。本研究通過給予CA患者不同的藥物治療,結果顯示乙組患者治療后的CD3+、CD4+、CD8+、CD4+/CD8+指標改善程度明顯優于甲組,且其復發率明顯低于甲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比甲組高。該結果表明CA患者采用解毒消疣方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增強CA治愈效果,減少患者復發發生率。解毒消疣方中的黃柏、板藍根、薏苡仁、馬齒莧等有清熱解毒、除濕利水的功效;蒲公英、黨參、黃芪、茯苓等可益氣固本、健脾除濕、散結消癰、清熱祛火;諸藥合用有扶正固本、清熱祛濕、益氣解毒的作用[1]。龍膽瀉肝湯處方中的中藥含有龍膽堿、苦甙、黃芩素、黃芩甙、澤瀉醇等成分,有消炎抗菌、加強免疫功能和抗過敏等功效,將其用于尖銳濕疣治療中,能有效增強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2]。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變化對比(n,±s)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變化對比(n,±s)
觀察指標 時間 甲組(n=39)乙組(n=39) P CD3+ 治療前 55.3±5.8 54.7±5.9 >0.05治療后 56.2±5.9 61.3±6.6 <0.05 CD4+ 治療前 30.7±3.5 30.1±3.9 >0.05治療后 31.6±3.7 24.6±4.3 <0.05 CD4+/CD8+ 治療前 33.7±4.4 33.3±4.0 >0.05治療后 34.4±4.1 39.6±4.8 <0.05 CD8+治療前 1.0±0.3 1.1±0.4 >0.05治療后 1.2±0.4 1.6±0.5 <0.05
綜上所述,解毒消疣方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尖銳濕疣,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炎性癥狀,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預防患者再次復發,適合用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