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淮濱縣人民醫院(464400)楊艷玲
輸尿管結石為泌尿系統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由腎結石排出引起,臨床表現為血尿與絞痛,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確診。其治療手段包括保守治療和外科治療。傳統外科治療主要是輸尿管切開取石術,但它具有易于術后梗阻和對病人損傷較大的不足。隨著醫學內鏡技術的發展,尿道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廣泛應用于臨床,成為輸尿管結石的首選治療方法,對病人損傷較小、安全性較高,與傳統手術相比減少了手術風險和損傷[1]。圍術期良好的護理對于治療效果和并發癥的發生、預后等密切相關?,F就圍術期整體護理體會總結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2016年間的80例尿道鏡下輸尿管結石氣壓彈道碎石術患者為研究對象,術前均行CT檢查確診,結石位置:左輸尿管結石38例,右輸尿管結石32例,雙側10例。結石直徑在0.8~17.5cm左右。80例患者隨機被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在23~73歲之間,平均年齡(39.13±5.86)歲;結石位置:左輸尿管20例,右輸尿管16例,雙側4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在21~74歲之間,平均年齡(39.55±6.16)歲;結石位置:左輸尿管18例,右輸尿管16例,雙側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病例給予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對患者術前情況進行了解,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常規備皮,手術前常規清潔灌腸;禁食水6~10h。進行常規留置導尿管的護理、記錄引流量,常規會陰部護理等。

附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對比(n/%)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對比(n/%)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圍術期整體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一般健康狀況,分析潛在的健康問題并認真解決,例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對尿路感染患者應先行炎癥控制再手術,下尿路梗阻者先將梗阻解除等。幫患者克服手術恐懼感。由于對尿道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的陌生,患者及家屬難免有一些緊張情緒,對病人的一些心理波動應給予及時引導,解釋該手術治療的優勢,使患者放輕松并配合手術。術前常規B超檢查及行靜脈尿路造影。術晨攝平片了解結石有無移位等。用平車接送患者,注意防止顛簸造成結石位移。(2)術中護理:準備好靜脈通路,進行嚴格的消毒,將手術儀器連接好,密切觀察患者在手術中的生命體征,配合手術醫師進行各項操作。(3)術后護理:術后至少去枕平臥6h,確定生命體征平穩、無惡心嘔吐反應后,可取半臥位,給予清淡易消化半流質飲食,鼓勵患者床上活動,但需注意妥善固定留置尿管。術后1d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提倡多飲水(2.5~3.0 L/d),有利于沖洗尿路。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詢問患者腎區及輸尿管走行區域有無疼痛,及時發現、報告醫師并進行適當處理,如遵醫囑給予解痙止痛藥等。術后對患者各項生化指標進行監測,保持水、電解質的平衡。鼓勵病人多喝水勤排尿,并注意避免劇烈咳嗽和便秘。(4)并發癥護理:①術后發熱:術后發熱與腔內操作、原有結石梗阻造成感染、留置尿管等因素有關[2],嚴重者可出現高熱、感染性休克。對于發熱患者,不管發熱程度是高是低,護士均要加以注意,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遵醫囑按時使用抗感染等藥物。②膀胱刺激征:膀胱刺激征在該手術后相對較常見,與導尿管留置有一定關系,表現為下腹脹痛、尿頻、尿急、尿痛、血尿等。護理需注意引導患者多喝水,并且臥床保障良好的休息,重癥者予消炎痛栓納肛對癥治療[3]。③輸尿管穿孔:本并發癥主要是由于輸尿管導管造成損傷,或者由于手術中輸尿管的同一位置被反復擊打引起,可于術后給予雙J管留置充分引流。術后護理需注意保持導尿管通暢,注意詢問患者術側是否出現疼痛感,查體有無壓痛與反跳痛,一旦懷疑輸尿管穿孔需與醫生進行溝通并協助處理。④血尿:術后不同程度的血尿,可能與碎石術中輸尿管黏膜受損傷引起,無需過于擔心,護士應給患者及其家屬做好解釋工作,鼓勵患者多喝水、暫時避免下床活動,注意臥床休息,同時密切觀察尿液顏色的變化,若肉眼血尿消失,可不進行其他特殊處理,但如果肉眼血尿持續出現或顏色加重,應與醫生溝通,給予止血、消炎等藥物。(5)出院指導:出院后病人的自我護理與調整對于術后康復也有關鍵性作用。護士應指導患者出院后多喝水,每天飲水量在2500ml以上,不要因為擔心起夜而睡前不飲水,否則結石容易復發。提倡勤小便不憋尿,禁忌繁重的體力勞動,不做劇烈的運動,出院后如出現明顯血尿、發熱、疼痛等癥狀表現,應及時復診;患者應定期復查超聲和泌尿系統平片,早期發現復發的征兆,及時進行治療。
1.3 觀察項目 術后2周觀察統計兩組患者術后發熱、膀胱刺激征、輸尿管穿孔、血尿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法,根據得分,將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三項,滿意率=(非常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附表1、附表2。
尿道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是一種微創、簡便、創傷小、安全性高的手術方法。手術操作是將大、硬的結石用氣壓彈道碎石機碎石,然后用超聲波碎石機將其粉碎、取出,不需要過于復雜的設備,不需要頻繁進出尿道鏡,因此對于輸尿管的損傷機會較少,與傳統切開取石術相比大大降低了風險性。但由于在尿道鏡下進行操作,手術視野有限,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某些并發癥,配合以相應的整體護理,可令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4]。充分的術前準備與心理護理,對病人的密切觀察,術中的積極配合,術后的綜合干預等是整體護理的關鍵。
本研究中,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0.0% vs 27.5%),且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7.5% vs 85.0%)。綜上所述,尿道鏡下輸尿管結石氣壓彈道碎石術患者采取整體護理干預,可明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醫護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