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516001)李凌
急性缺血性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病,其顯著特點為致殘率、復發率、病死率高等,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還大大增加了患者家庭和社會壓力。發病早期予以rt-PA靜脈溶栓治療,可取得理想治療功效[1]。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rt-PA靜脈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進行如下整理匯報。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rt-PA靜脈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62.7±3.6)歲。所有患者入院時及進行溶栓治療24h后予以MRA、灌注成像、彌散成像等相關檢查。發病4.5h內對患者開展rt-PA靜脈溶栓治療,溶栓之前通過MRA確定MCA或其主分支出現閉塞現象,病變一側MCA供血區因缺血而出現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非常明確。

附表 比較兩組預后情況[n(%)]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具體為: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2];②患者年齡在18歲以上,首次發病時間在4.5h以內,再次發病與本次距離時間≥3個月;③頭部CT檢查將顱內出血排除,早期未出現面積較大的梗死影像學信息;梗死灶面積為一側大腦半球1/3以下;出現明顯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和體征,時間維持在1h以上,病情危重;④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在入院時為4~25分,屬于包括腔隙性梗死在內的新發急性腦梗死;⑤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相關協議書;⑥溶栓前進行了凝血功能、指尖血糖及血小板計數等實驗室化驗,采用頭部多模式核磁在溶栓前后進行檢查。(2)排除標準:①以往存在顱內出血病史,近期內有顱腦創傷、外科手術、胃腸/泌尿系統出血等情況出現;近3個月內出現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卒中情況;②存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或糖尿病并發癥、體檢發現活動性外傷/出血情況;③血糖、血壓、血小板計數檢查結果均存在異常;④妊娠、哺乳期女性;⑤發病時間在6h以上或不配合治療或溶栓前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者。
1.3 分組和治療方法 ①分組:依據TICI血管再通分級標準對大腦中動脈再通情況進行評定,以溶栓后24hMRA檢查結果分為甲組(n=25,血管再通組)和乙組(n=35,血管未通組)。②治療:以0.9mg/kg給藥劑量,對患者進行rt-PA靜脈溶栓治療,完成溶栓治療后予以清除氧自由基、改善代謝循環和營養神經等基礎藥物進行對癥治療。
1.4 評價標準 ①預后評價:與溶栓前比較,溶栓后24h后的NIHSS評分減少在4分以上,表示恢復良好,在4分以下表示恢復不良[3]。預后良好:溶栓后3個月mRS(改良Rankin)評分介于0~1分之間(完全無癥狀:0分;存在癥狀,但功能障礙不明顯,日常活動和職責和獨立完成:1分);預后不良:mRS評分介于2~6分之間(輕度殘疾:2分;中度殘疾:3分;重度殘疾:4分;嚴重殘疾:5分;死亡:6分)。②血管再通判定標準:血管閉塞,閉塞段未通過向前血流為0級;出現重度狹窄情況,存在向前的血流,但并無過多遠端血管分支為1級;不屬于重度狹窄,存在向前的血流,遠端血管分支顯影比較少為2級;不屬于重度狹窄或不存在狹窄現象,向前血流暢通無阻,遠端血管分支顯影無任何異常為3級。血管再通:TICI分級≥2級;血管未再通:TICI分級為0~1級[4]。
1.5 統計學處理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得到的數據,預后相關指標以(%)表示,對比行x2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恢復良好率、預后良好率優于乙組,組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兩組顱內出血率、其他部位出血率、死亡率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見附表。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現腦動脈閉塞后,以缺血水平和預后情況為依據,可將腦組織分為缺血半暗帶區、不可逆性壞死區、輕度灌注不足區三部分。其中缺血半暗帶介于正常灌注和最嚴重缺血之間,其血流減少情況已無法維持神經元功能和相應活動正常進行,但細胞膜泵與離子梯度水平尚可得到維持,其具有一定的可變性和可逆性。正因為存在缺血半暗帶,所以可為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贏得了相應的時間。靜脈溶栓后有利于緩解早期神經功能障礙,這充分證明閉塞血管可以實現早期再通,其可使梗死灶周圍血供明顯增加,對缺血半暗帶區域的腦組織進行挽救。rt-PA靜脈溶栓可實現早期血管再通,促使血液供應盡快恢復正常,使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明顯緩解,更好地改善預后,確保患者生命健康。雖然通過靜脈溶栓可實現閉塞血管再通,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可受益,原因在于靜脈溶栓對血栓栓子的再通率并不高,其中對于腦動脈主干閉塞實施rt-PA靜脈溶栓時,再通率不足50%。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甲組預后良好率、恢復良好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顱內出血率、其他部位出血率、死亡率無明顯差異(P>0.05),這與相關文獻報道結論十分相似。
綜上所述,與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腦中動脈未通患者相比較,大腦中動脈再通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明顯,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