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516000)溫銀笑 溫月香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孕婦生產過后常見的婦科疾病,通常是由自然分娩以及分娩過程中受到的損傷所導致的[1]。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為此,我院對部分接受盆底肌康復鍛煉的產婦實施了優質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100例接受盆底肌康復護理的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0.6±1.2)歲,盆底肌力:7例0級,23例I級,20例II級;觀察組患者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9.8±1.4)歲,盆底肌力:8例0級,24例I級,18例II級。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病房護理、用藥與飲食護理等。觀察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模式,主要內容有:①個性化的訓練方案:以患者盆底肌損傷程度、肌肉收縮能力為依據,制定訓練方案;指導患者提肛來收縮肌肉,屏住呼吸并保持收提肛門2~3s,然后呼氣,全身慢慢放松,將肛門放下并放松,休息2~3s再進行第二次,一提一放為一次,每遍做30~50次或3~5min,每日2~3遍,以8個星期為一個療程。②心理護理:許多患者因盆底功能障礙陷入到焦慮、苦悶的負面情緒中。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護理人員需積極主動地與其溝通交流,告之盆底功能障礙是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一般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與此同時,耐心傾聽患者內心情緒的表達,幫助她們緩解負面情緒,促進她們積極接受治療。③健康護理: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實施一對一的健康教育,向她們簡單發病機制、治療方案、治療效果,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同時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自我護理方式,促進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提升。④飲食與作息護理:指導患者以清淡類型的食物為主要選擇,減少辛辣油膩食物的攝入,堅持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1.3 判定指標 經過8個星期的治療后,判定患者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情況,具體內容為:治愈: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顯效:盆底肌力提高兩個級別,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患者盆底肌力提高一個級別,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盆底肌力與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統計處理所有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盆底功能改善總有效率的比較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內容如附表所示。

附表 兩組患者盆底功能改善情況比較結果 [n(%)]
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可以在幫助患者改善盆底功能的過程中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2]。有研究發現[3],將優質護理模式應用在產婦盆底肌康復訓練中,有利于患者在與護理人員保持良好溝通的前提下接受護理與治療,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除此之外,實施優質護理還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癥狀發展,然后以此為依據,制定科學的規范的護理方案,對于在疾病方面的疑問要及時給予患者簡潔通俗的解釋說明,并緩解其內心的苦悶與不安,保證康復訓練可以達到最佳效果。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盆底功能改善情況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6.0%,與對照組患者的82.0%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論與理念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也就意味著優質護理模式在產婦盆底肌康復護理的應用中,可以發揮出顯著的臨床效果。
總之,優質護理模式的實施,可以提高患者參與盆底肌康復護理訓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促進鍛煉效果的提升和患者盆底肌力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