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516001)黃冬蘭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2014年5月1日~2016年12月30日在我院圍產門診就診的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7.8±2.9)歲,平均妊娠次數(1.2±0.5)次,對照組平均年齡(28.0±3.1)歲,平均妊娠次數(1.3±0.6)次,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門診治療與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予以圍產門診綜合管理,具體實施如下:①患者清晨空腹檢測血糖,采用回顧性分析法調查患者的日常營養攝入情況,具體包括:膳食的品種、餐次、重量等;②根據患者的營養評估與檢測結果,結合患者的經濟條件、飲食習慣制定相應切實可行的膳食營養計劃,指導患者合理進食早餐;③半小時后,采取多媒體與發放資料等多種方式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述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危害性、控制措施與注意事項,消除患者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配合度;④早餐后2h再次檢測血糖水平,對檢測情況做好進行詳細的病例記錄,調查評估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血糖監測技能及自我護理能力的掌握情況;⑤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多采用緩慢散步的方式,每日運動時間約為1.5~2h;⑥定期進行復診,并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患者的膳食營養計劃。
1.3 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患者的妊娠期高血壓、急性并發癥、羊水過多、孕期感染等妊娠結局與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窒息、新生兒低血糖、巨大兒、死胎等圍生兒結局情況之間的差異。
1.4 統計方法 采用Epidata3.1與SPSS19.0分別進行數據錄入與統計分析,計量資料(±s)采用t檢驗,率的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的妊娠期高血壓、急性并發癥、羊水過多、孕期感染的妊娠結局發生率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兩組圍生兒結局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巨大兒的圍生兒結局發生率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由于人們對于妊娠期營養存在“吃的越多、吃得越好,則母嬰營養越好”的錯誤認知,加之許多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剛度過早孕期的不適反應期,具有滿足胃口、加強營養的需求,容易導致攝入熱量過度,血糖難以有效控制[1][2]。此外,妊娠期糖尿病可因為孕婦體內的小血管內皮細胞廣泛增厚,管腔變得狹窄而容易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發生,而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的羊水中含糖量過高,也可導致羊水的分泌增加,抵抗力下降,進而容易引起急性并發癥、感染的發生,易引起胎膜發生早破、早產等,同時高血糖狀態也可能導致胎兒長期處于高糖血癥的狀態,容易導致巨大兒的發生,當胎兒出生后,母體的血糖供給中斷,也容易導致新生兒出現低血糖,致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出現不足,發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這些都可能造成新生兒重癥監護與死亡的風險增加。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圍產門診醫療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附表1 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比較(n/%)

附表2 兩組患者的圍生兒結局比較(n/%)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妊娠期高血壓、急性并發癥、羊水過多、孕期感染的妊娠結局與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巨大兒的圍生兒結局發生率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實施圍產門診綜合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結局與圍生兒結局,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