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河南省兒童醫院 鄭州兒童醫院(450000)師歌 陳穎穎 宋麗媛
我院口腔科近兩年來加大了對兒童口腔無痛化護理和健康教育的推廣與應用,有效改善了齲齒患兒的治療效果和生活方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口腔科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0例兒童齲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243例,女157例,年齡3~9歲,平均年齡(5.79±3.26)歲;觀察組男225例,女175例,年齡3.5~8歲,平均年齡(5.23±3.42)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牙齒健康情況等方面差異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門診治療、常規護理方式與健康教育,根據齲齒狀況、治療需求,配合醫生主動完成護理操作。觀察組采取全麻治療、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①全麻治療:麻醉過程中,要對患兒生命體征進行嚴密地監測。運用計算機控制口腔局部麻醉技術,打造無痛口腔。對于配合度較差的患兒,在手術室進行全麻治療,減少患兒在束縛下的哭鬧行為對其他候診患兒產生消極影響。②心理護理:患兒治療前,做好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在治療前將治療所需器械、工具和藥品全部準備好,將治療椅調整到患兒舒適的體位。治療中,護理人員要根據醫生的治療計劃和操作程序做好準備工作,與患兒及其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穩定患兒情緒,提高患兒安全感。對患兒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以此為基礎開展心理輔導,提高患兒的治療配合度。③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將健康教育貫穿于患兒治療整個過程。具體方法為:建立患兒齲齒檔案,根據患兒實際情況開展健康教育,對患兒家屬定期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推廣氟制品。建立患兒健康的飲食習慣。運用角色游戲和故事等形式,引導患兒重視口腔清潔。指導患兒養成早晚刷牙和餐后漱口的好習慣,定期進行齲齒檢查,每3個月即復查1次,告知患兒及其家屬涂氟和做窩溝封閉的作用,提高患兒家長的防齲知識與技能,增加齲齒防治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的齲齒增加情況與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統計、處理、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齲齒增加情況 兩組患兒經過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后,觀察組齲齒增加顆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兒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情況 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情況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護理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況不明顯,P>0.05。見附表2。
全麻治療可使患兒在無意識狀態下一次性治療完成全部齲齒,減少了患兒的恐懼感,減少了治療時間,提高了治療質量[1]。實施心理護理,消除了患兒的緊張、恐懼心理,穩定了患兒情緒,提高了治療依從性,進而提高了護理效果。通過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使患兒及其家屬認識到健康生活方式對于防治齲齒的重要性,改善了患兒的認知態度與不良生活習慣。通過對患兒家屬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使家屬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結合健康教育干預,引導兒童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提高健康行為養成率,改良了口腔衛生[2],提高了護理措施的成功率。本研究表明,無痛化護理與健康教育對于齲齒患兒有良好的護理效果,觀察組經無痛化護理與健康教育干預后,齲齒增加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情況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
附表1 兩組患兒護理干預前后齲齒增加情況對比(±s)

附表1 兩組患兒護理干預前后齲齒增加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護理干預前(顆) 護理干預后(顆)總齲齒數 人均齲齒數 總齲齒數 人均齲齒數對照組 400 483 1.18±0.51 562±10 1.40±0.81觀察組 400 491 1.22±0.45 502±9 1.19±0.76 t / / 0.588 89.195 3.781 P / / >0.05 0.000 0.000

附表2 兩組患兒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情況對比[n(%)]
全麻治療、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高齲齒患兒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