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骨科醫院(473000)張玲玲 姜蕊
1.1 研究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42例患有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給予觀察組(21例)康復護理方式,其中男女比例為11∶10,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為(40.1±4.75)歲;給予對照組(21例)一般護理方式,男女比例為12∶9,年齡17~66歲,平均年齡為(41.1±4.21)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一般護理方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時刻觀察和護理,并對其進行健康知識教育;給予觀察組采用康復護理方式,其詳細的護理方式為:(1)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由于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緊張、恐懼以及焦慮等心理和情緒,因此醫護人員應時刻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為患者講述關于該類疾病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以及禁忌等,通過鼓勵的方式,增強患者治愈的自信心,提高護理和治療效果;與此同時,加強同病患家屬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利用家人的力量,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2)對患者的體位實施護理。對于處于患病初期的患者予以硬板床的休息方式,在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在硬板床上的正確臥位,防止因姿勢不對造成神經根損傷?;颊咴谶M行翻身或者更換體位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在必要時幫助病患進行翻身。(3)對病患實施運動護理。運動護理方式對于患者的恢復起著關鍵性的作用[1],醫護人員需要根據病患的實際情況制定運動方案,主要包括4個環節:①臥床環節。病患在病床上進行治療時,可以適當地對肌肉進行牽張練習、關節練習、坐位聯系以及翻身練習等;②對病患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以及肩膀間的肌力進行練習,比如向上舉重;醫護人員可以指導病患進行移動練習,通過從病床上向輪椅移動;③站立練習。通過蹲起的方式對患者的站立進行練習,下蹲度數大約為30°~90°。為了防止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現象,需要醫護人員時刻注意病患的足下垂情況,適當地對其進行改正,并通過助力的方式加強對患者的練習;④行走練習。在練習行走的過程中,病患應保持緩慢的原則,利用平衡杠實現一步一步行走,每日進行一次練習,每次持續時間為30分鐘,一周進行5次練習,持續時間為24個星期。
2.1 對比兩組患者在實施護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能力以及焦慮評分 在實施護理之后,觀察組的日常護理能力以及運動能力都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焦慮評分也明顯少于對照組,其具體比較結果見附表1。

附表1 對比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能力以及焦慮評分

附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的滿意程度
2.2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的滿意程度通過比較兩組患者在實施護理之后的滿意程度,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比較結果見附表2。
在脊柱骨折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對關節造成損傷[2]。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實施護理之后觀察組的日常護理的平均分為(59.1±41.8)分,對照組的平均分為(40.2±30.4)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護理后的運動能力評分以及滿意程度,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焦慮評分,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通過幾項比較,兩組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實施康復護理能夠有效的緩解病情,增強患者治愈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今后的臨床醫學中廣泛的應用和推廣。